<p class="ql-block"> 善化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南寺街,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明代予以修缮,明正统十年(1445年)始更名善化寺。</p> <p class="ql-block"> 善化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主要建筑依中轴线为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层层叠高。东有文殊阁(已毁),西为普贤阁。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普贤阁均为辽金时期原构。</p> <p class="ql-block"> 善化寺符合传统儒家思想,以北为上,建筑坐北朝南,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唐朝是佛教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善化寺的建筑更多是保留最初唐时期的特色。善化寺利用高台使建筑逐级升高,使得院落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现为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庑殿顶,是中国现存金代时期最大的山门。左右次间有明塑四大天王像,横眉怒目,姿态威严。</p> <p class="ql-block"> 三圣殿位于寺内中部,建于高约1.5米的砖砌台基之上。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檐下斗六铺作,单抄双下昂,重计心造。殿内采用减柱法。三圣殿佛坛上的华严三圣为金代原塑,后人予以重装。殿内两侧有金碑2通,其中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是南宋使金通问副使朱弁所撰。</p> <p class="ql-block"> 三圣殿内两侧有金碑2通,其中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是南宋使金通问副使朱弁所撰。</p> <p class="ql-block"> 碑文撰写者是南宋著明理学家朱熹的叔祖父朱弁。此碑对辽末保大二年金辽大战给佛寺带来的巨大灾祸,对圆满大师忍辱精进重建大寺的经过,以及对金代重建的大普恩寺的建筑一一作了记述。此外对自己被金人扣留西京十七年的生活记述,从侧面反映了那一段历史的真实情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普贤阁位于大雄宝殿与三圣殿之间西侧,是一座楼阁式建筑,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重檐九脊顶,金贞元二年(1154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普贤阁的对面是文殊阁,两阁对称相映,矗立在参天绿树的环抱中,文殊阁毁于战火,此阁于2008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乃善化寺之最大殿宇,前有月台,左右设有钟鼓楼。大殿面阔7间40.7米,进深5间25.5米,单檐五脊顶,作为辽代建筑,以单体面积1200多平米排名全国第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内正中供有五方佛像,殿内东西两侧砖台之上置有二十四诸天塑像,神态各异,性格鲜明。殿内西、南两壁之上,存有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至四十七年(1708年)所绘壁画,大雄宝殿内共有34尊塑像,庄严凝重,都是辽金原作。殿内西壁、南壁有康熙年间所绘的壁画19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善化寺是中国现存辽、金时期布局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寺院建筑。其中辽代的大雄宝殿、三圣殿和金代的天王殿、普贤阁,三座庑殿顶、四座辽金建筑保存于一寺之内,在中国为善化寺独有,体现盛唐雄浑之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