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将士后代宁波群 八一 系列报道</p> <p class="ql-block">父亲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直到部队集体转制才离开了军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人。 父亲的一生生育了我们姐弟四人,也许是因为军人的缘故吧!生活中他是一个不拘言笑,所以在我的印象中,虽然我们都是大院长大的孩子。大院里孩子那些顽皮,不羁的个性在我们身上都有,但在父亲面前,我们都是毕恭毕敬的。父亲的话绝对说一不二,哪怕是有的决定过火了。比如我们小孩子,特别是男孩儿,如果犯了错误,或是在外面闯了祸,父亲就会让我们罚站(就是不许说话,到墙边去笔直的站立,就像战士训练时的立正姿势,如果塌背弓腰,父亲看到就会严厉地说:站直了!我们也就会立马象听到指令一样笔直的站好。)父亲会按照我们站立时的态度来决定我们站立的时间。记得有一次父亲因为工作实在太累了,让我罚站之后就躺在床上睡着了。到了下半夜,母亲看我,仍在墙角站着,就心疼地对我说:你爸已经睡了,赶紧别站了,快去睡吧!而我依然倔强的咬着牙继续站立。后来母亲实在没办法,只能去叫醒了父亲,他走出来看到了这一幕,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睡觉去吧!此时我眼里的泪花,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而我却只是狠狠地用袖口抹了一把眼泪,愤然回到自己房间。算是对父亲的失误或错误决定的一种抗争吧!现在想来既好笑又难忘!也或许是正因为这样的家风的熏陶,虽然这一辈子未曾当过兵,而别人总说我身上有着一股军人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家风对一个孩子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家中吃饭就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必须父亲在 上座就座后先吃第一口,然后孩子们才可以动筷。父亲有时会责怪的说:等我干嘛?你们先吃就行了!(父亲 不在时,这个角色就由母亲替代)父亲有时因公回来晚了,哪怕饭菜热了再热也必须等父亲回来后,一家人再 吃。反之,家中如果有谁还未到,父亲也会坚持说:等一下吧,人到齐了一起吃。这条家规至始至终在家庭中 执行着,直至父亲去世。父亲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要求我们做到的,他自己一定做的更好!工作上这样生活 中也是这样。父亲的酒量很好,但这一辈子从未见过父亲喝醉的样子。印象中父亲喝酒很有特点,喝的都是高 度的白酒,他会在酒瓶的上端倒扣一个军用搪瓷杯,后改为二两瓷杯。在一家人都落座后,父亲会打开专属于 他的那个小酒柜,从酒瓶里倒上一杯酒,然后仰脖一饮而尽,每餐的喝酒也到此结束了!(逢年过节例外,会 在酒桌上倒满酒,给我们说一些吉祥祝福的话)在这方面我深感愧对父亲的教诲!</p> <p class="ql-block">父亲一生经历的战斗很多!但和我们聊起的战斗却并不多。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父亲看抗日的影视剧。剧中为了表现八路军战士的英勇,有一个桥段是一个战士和几个鬼子拼刺刀,最后刺死了对方自身也受了重伤。父亲就摇摇头说:这个不真实!他回头告诉我说:日本鬼子每个战士的军事素养远远超过了八路军战士,战场上拼刺刀我们平均八个八路军战士才能对付一个日本兵。紧接着给我讲述了一个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当时部队接到上级的一个指令,要拔掉鬼子的一个据点,这个据点里驻扎着鬼子的一个班,12个人。当时我们执行任务的正规部队有一个连,但要完成任务,根本没有把握。怎么办?后来就动员了附近几个村的好几百名老百姓一起参与战斗,老百姓没有武器,只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火把,部队战士一起埋伏在据点的周围。等总攻的时间一到,所有人点起火把一起向据点冲锋。最后,胜利地完成了任务!这也许就是毛主席所说的人民的战争吧!而在我的印象中我们家虽无数次的搬家,但无论走到哪里家中始终挂着一个门帘,上面绣着:军民鱼水情!现在回想起来,可能这就是父亲对人民战争的理解吧!</p> <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父亲所在部队属于中原野战军第十军。虽然装备方面已大有改善,但和国民党军队相比还差了很远。在解放烟台的战役中,我军一个团的兵力,据守着两个山头,阻击敌人的援兵,父亲所在的后勤部队负责向前方运送弹药和供给。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敌人的援兵在不断的增加,为了避免部队更大的伤亡,在完成了阻击任务之后,部队决定提前撤退,团长命令通讯员立即下阵地通知后勤部队停止运送弹药马上撤离。而通讯员是一个才参军三天的娃娃,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惨烈的战斗,下山之后直接不知了去向。而没有得到撤退信息的后勤部队,仍然不断的朝着阵地方向前进,来到山脚下一看,迎面而来的不是我们的部队,而是国民党的正规军,大家都知道后勤部队的装备只是个人自卫的武器装备,根本不具备战斗力,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父亲当机立断,命令战士们放弃所有的装备,化整为零,各自为战,向附近的玉米地撤退。国民党军队也看到了解放军的这支后勤队伍,开始紧追不舍,并对附近的村庄进行了大搜捕。父亲穿过了玉米地之后,躲进了村庄一户大娘的家中,国民党军队包围了整个村庄,挨家挨户进行了搜查,当查到了大娘家中的时候,大娘面不改色的对国民党兵说:这是我家三儿子!由于父亲本身就是山东人,说的又是当地的口音才躲过了这一劫!因这件事,父亲从此又多了一个亲娘!在烟台又多了一个家!我想这也是军民鱼水情的一个铁正吧!</p> <p class="ql-block">全国解放以后,紧接着父亲又参加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因为战争的需要,父亲的部队改为了铁道兵,打造出了轰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为战斗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赞歌。 父亲对我们孩子的影响,还绝不仅仅于此。在和平年代,父亲的吃苦耐劳,廉洁奉公,公私分明,在我们幼小的脑海里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全国进入到建设新中国的浪潮中,铁道兵更是首当其冲,在父亲给我们的叙述中,我们了解到,父亲的足迹踏遍了祖国除新疆,西藏以外的其他所有的省份,铁道兵的性质,大家应该知道哪里贫穷,哪里落后铁道兵就去到哪里!等铁路修成了地区经济发展起来了,而铁道兵却撤离了,转战到其他更为贫穷的地方去了,艰苦的程度可想而知,去的都是人烟稀少,鸟不拉屎的地方。云南的崇山峻岭,黑龙江的冰天雪地,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生活物资的匮乏那在当时都已习以为常,成昆铁路,湘渝铁路,更是铁道兵战士用汗水用鲜血用生命铺就的。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有一个“两个板凳”的故事,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指引着我人生的道路。父亲在铁道兵部队时,始终任后勤处处长的职务,掌管着部队的军用物资及生活所需。有一次木工班班长来到我们家属院,在我们家看到我们家四个孩子,只有两个板凳,吃饭的有两个孩子只能蹲在地上吃饭,到部队后就用边角料给我们家做了两个小方凳,送到了我们家。当时我们几个孩子高兴坏了!</p> <p class="ql-block">父亲晚上下班回家后看到了两个方凳,惊讶的问是从哪里来的?母亲说:是木匠班战士看到我们家实在困难,送来的!父亲突然变了脸色,坚决的说:这怎么可以!公家的东西怎么可以给我们个人用?马上给我退回去。父亲见我们嘟着嘴都不情愿,就拿起了两个小方凳,自己亲自送了过去!过了一会儿,父亲拿着两个方凳又回来了,语气缓和了许多,对我们说:好吧,大家都坐下吃饭吧!我们当时还以为父亲的思想转变了,也都高高兴兴的坐上了新板凳吃起饭来!但后来才知道父亲去了木工班,坚决要求退还,木工班班长怎么也不肯收?并告知做板凳的材料都是废弃的边角料,父亲实在拗不过,就当场拿出了四元钱,一个方凳两元,交给了木工班班长,才把两个板凳拿回来的。大家也许不知道当时的两元钱是何等的值钱!(工资才十几元,猪肉才一毛钱…)我们几个不懂事的孩子,当时还怄气的要求父亲把凳子退回去,我们宁可蹲着吃饭,我们想要两元钱。 父亲对我们的言传身教还远不止这些。1976年,铁道兵统一转入地方!父亲就是那时来到了宁波,建造北仑港一期,条件的艰苦也可想而知,因为我们兄弟姊妹有四个,生活的开销很大,生活也不宽裕,时常拮据,而每到年终评先进或是加工资的时候,总会听到父亲回来说:这一次,他又把机会让给了谁和谁?当时的不理解到今天都换成了无比的尊重与敬仰!</p> <p class="ql-block">战争时期的创伤和工作时期恶劣环境的影响,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离休后没有几年就因 肺癌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父亲没有留给我们什么,在整理他遗物的时候,我们却在一本发黄的 工作日记本上看到父亲在扉页上写到 :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我想这就是父亲一生的写照,这也是留给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财富吧!</p><p class="ql-block"> 撰写人:苏建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