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公共食堂那年

山河学苑

<p class="ql-block">作者 吕东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8年,全国农村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成了主旋律,各大队都成立了公共食堂,开始试点向共产主义过渡。</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九年夏秋之交,我患上了恶性疟疾。那年代到处流行这种传染病,患疟疾的人很多,那病是非常折磨人的。</p><p class="ql-block"> 据说 ,早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及青铜铭文上就有古“疟”字的记载。直到上世纪末医学发达了,才彻底根绝了这种病。</p><p class="ql-block"> 疟疾很可恶,现在想起来仍感到浑身发酥。疟疾的发作是有周期性的,重的一天一场,有两天一场的,也有三天一场的,都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发作。尽管服用了治疟疾的“奎宁”,也得不少天才能缓过来。</p><p class="ql-block"> 我患疟疾发作得很重,是一天发作一场,都是午后。先是冻得直打冷颤,浑身哆嗦得像筛糠一样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就开始发高烧,往往达四十多度,时常昏迷不醒,昏昏沉沉像腾空驾云一样。直到折磨得大汗淋漓退烧后,才清醒过来。这一场过去了,第二天的这个时间又会重复发作一遍。</p><p class="ql-block"> 我被折磨得浑身酸痛无力,头痛,呕吐,鼻子出血,根本吃不进去饭。在我高烧昏迷的时候,奶奶和妈妈都坐在我身旁,摸着我额头,攥着我的手,生怕我万一离去。<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清晰地记得就在那几年,因饥饿又染病且无钱治疗,我身下已失去的两个妹妹,临离去前瘦得只剩皮包骨头。</span></p><p class="ql-block"> 高烧退后醒过来,肚子饿,想吃饭。妈妈从食堂买来的糠菜窝窝头,奶奶递给我,我只能用双手捧着往嘴里送。因为窝窝头全是糠的,里面只掺了点滴的地瓜面粘合着。单手拿会碎了撒掉的,必须两只手捧着吃,我虽然好几天没像样吃饭了,但仍然难以下咽。&nbsp;</p><p class="ql-block"> 吃食堂那几年,自己家是不允许做饭的,也没有什么可做。粮食得优先交公粮,供应军、工、机关等非农人口,据说还得支援国际上贫困国家的人民。那时农民是不敢私自藏粮食的,何况饭锅已经都砸碎炼了钢铁,在家也做不了饭。</p><p class="ql-block"> 吃公共食堂那几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吃不饱饭,那时期,因挨饿得水肿的人很多,奶奶也是其中之一。大队给这些人发了几天的豆浆,一天一小瓢。奶奶领回来不舍得喝,还让给我喝,我喝过一口就说不好喝,又给了奶奶,我似乎懂事了,怕奶奶饿坏了。</span></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更是雪上加霜,也许因闯东北的太多,造成劳动力短缺。突然取消了按“工分、人口三七开”分粮的政策,完全实行“按劳分配”,全按工分吃饭。社员们拿着一模一样的饭票去买饭,但到食堂还得看人、分等级卖给。并不是阶级斗争那种等级,而是“按劳分配”的经济等级。劳力多,人口少,条件稍好点的人家,就可以买多掺粮食做的饼子;劳力少,人口多的人家,同样的饭票钱票,只能买糠菜饼子。</p><p class="ql-block"> 奶奶和妈妈看我病成这个样子,特别着急,妈妈接连几次到食堂, 要求买几个用粮食做的窝窝头给我吃,都被拒绝。原因是我家人多,劳动力少。全家老少七口人,只爸爸一个劳动力干 活,也就是说七口人只能吃一个劳动力的口粮。</p><p class="ql-block"> 妈妈眼看着我吃不进饭,又买不到多掺粮食做的窝窝头,急得够呛。后来求到了两个好心人,把饭票给了她们,她们以自己的名义,各自给我买了两个用粮食做的窝窝头,偷偷地送给我。我见到粮食做的窝窝头,还看到露在外面的几个豌豆粒,我欣喜若狂。我吃饱了,病也慢慢地好了!</p><p class="ql-block"> 我始终没忘记帮我买窝窝头的那两人,是我七奶奶和×景分的妈妈。这个“只按工分吃饭”的政策可能不是国家统一的政策,因不得民心,只实行了一年就废了,接着又恢复按“工分、人口三七开分粮”的政策。</p><p class="ql-block"> 吃公共<span style="font-size: 18px;">食堂那几年,能干上在食堂做饭的活、摊煎饼的活就是很幸运的了。摊煎饼的活,大部分是岁数老一些的妇女。我有时候到烙煎饼的跟前转悠,七奶奶就会在管事的不注意的时候,给我一块煎饼,我趁软乎就吃了!</span></p><p class="ql-block"> 那年代,并非人人都挨饿,看到管理食堂的干部和在食堂做饭的人,脸色似乎不那么憔悴,有的还红光满面的,或许他们能偷偷地吃饱。</p><p class="ql-block"> 前车之覆当为后车之鉴,当警示全社会,务必节约爱惜粮食 ,杜绝铺张浪费。万一遇到自然灾害,战乱年头,粮食比金子还宝贵。</p><p class="ql-block">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