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有句话说得好:善良过头就是软弱。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时候,并不是一味的善良就会解决问题,使事情向好的方面发展,反之,有人则会拿你的善良当软肋,从而向你开刀,起到杀鸡给猴看的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欺软怕硬是大多数人的心理,有时候,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不为什么,就为在做人上不受别人的伤害。认为你软弱可欺,认为伤害你也无妨,不会对他们造成困扰和威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闲谈莫论人非,静思自己之过,你会发现,当人触碰另一个人的底线时,谁不会背后论人非呢?除非是那些心胸宽广的圣贤之辈,但凡世俗之人,必做出回击,只是回击的方法不同而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很讨厌那种理所当然之人,说到这点,便想到“为富不仁”四个字,贫人多慈悲,富人多不义,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我想问题多与自身有关,但凡世人,无不具有攀比心理,因为贫穷,看到境遇与自己相同或是还不及之人,就会有恻隐之心,希望别人会关心你,注意你,因而你的内心也会反射这样一种心态,那就是关心和你境遇相同或类似之人。相反,那些富有之人,境遇与你不一样甚至是大相径庭,你无法与之相比的时候,人们常怀排斥心理,因为有这样一个榜样在那里存在,你无法比拟,还或多或少伤害到你的自尊心,你就不乐意了,这时候,再看他的言行举止,不是你身上的修为,你常会拿自己跟对方相比照,因为排斥,所以会对对方的缺点产生扩大化处理,已求得心理平衡。却很难做到一种放低姿态,扬长避短,然后奋起努力的修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细思有作为之人,他们身上都有着常人无法之比拟的闪光点。或行为或言语,在我们与之无意识下相比时,我们会发觉,我们身上的某些特点正是阻碍我们的绊脚石,由此很自然地想到“圆滑”和“圆通”这两个词语的解释,“圆滑”常用来形容做人的圆润狡猾,而“圆通”则在表明一个人做事的圆润通透,做人必须得“圆”,少些棱角,多些滑滑的曲线,并在原则处通透甚至狡猾,这是一个人的处事之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很多世俗之言即使过去千百年在今天也仍然实用,如:斗米恩,担米仇,对人常常施与恩惠,对方就会产生理所当然的心理,当有一天你没有这个条件或觉得没有这个必要时,常会让对方产生怨恨心理,有的甚至恩将仇报。大人小孩皆如此。还例如:严师出高徒,孩子遇到严厉的老师,必产生畏惧心理,有一天,这个老师突然离开了,换一个温和的老师,无论他的学识多渊博,学生并不买帐,看上去还有点贱贱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习惯和境遇的不同,人们的差距也就渐渐大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识相,也并不是所有人懂适可而止,当这个世界还存在杀戮,还存在战争,还存在不可避免的凶残,你必须要让你的善良有点锋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对施与恩惠当成理所当然的人,你不凡委婉地拒绝并断然远离;对贪婪索取之人,也要勇敢说出“不!”因为除了你的至亲,你没必要也没有义务对他们担当某种责任。对那些一味叼难之人,要么置之不理,要么用智慧跟她对抗,因为“人善人欺天不欺”永远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不受伤害,你必须要让你的善良带点锋芒!</b></p> <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