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杰出文学家·蒲松龄

子虚

<p class="ql-block"> 简 叙</p><p class="ql-block">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p><p class="ql-block"> 中国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已引起周边人们的兴趣。《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 </p><p class="ql-block">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p><p class="ql-block">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p><p class="ql-block"> 《聊斋志异》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 试析《聊斋》最短小说</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言简意深的《赤字》,只有3句话25个字,能读懂就是历史达人。</p><p class="ql-block"> 蒲松龄最短的一篇小说,只有3句话共25个字,许多人却看不懂。《聊斋》最短小说,每个字都认识,却不知作者在说啥?</p><p class="ql-block"> 这篇小说就是《赤字》:顺治乙未冬夜,天上赤字如火。其文云:“白苕代靖否复议朝冶驰。”</p><p class="ql-block"> 小说的前两句很好懂,交代的是时间与事件。顺治乙未指的是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按旧历,当年为乙未年。小说的前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来表达就是:顺治十二年(公元1665年)冬的一天晚上,空中突然出现一行火一样颜色的文字。这行如火的文字是什么呢?其文曰:“白苕代靖否复议朝冶驰。”</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就是“白苕代靖否复议朝冶驰”这10个字,当真令人费解。就试着翻译一下。</p><p class="ql-block"> “白苕”应是“红苕”一类的东西,也可能就是红苕,我们就当是山药、番薯一类的食用物。“代”当理解为代替。</p><p class="ql-block"> 再说“靖”。靖的本意为安定,作使动用,表示平定(如靖难,即为平定叛乱)、使安定(使秩序安定,如“以靖乡土”。);又指恭敬、和善、安静等等。此文中的靖,我们可理解为“靖难加安抚”。</p><p class="ql-block"> “否”字可以理解为“不可”,亦可当有“能否”、“可否”、“是否”之意。“复议”系指对已作决定的事再做一次讨论,另行商定。</p><p class="ql-block"> “朝冶”的正确写法应为朝治,用“冶”代“治”,是避讳顺治的年号。朝治(朝冶)就是朝廷治理。“驰”字主要有以下几个意思:车马等奔跑、快跑,向往,传播、传扬,等等,此处可理解为快速传送。</p><p class="ql-block"> “白苕代靖否复议朝冶驰”十字连用,并未断句。因此,我们可以做两种解读。</p><p class="ql-block"> 其一曰:“白苕代靖否?复议朝冶,驰。”意思是:“是否用白苕(山药、薯类食用物)代替其他物资赈灾,平息叛乱,安抚百姓?请速报朝廷商讨后再定。”</p><p class="ql-block"> 其二曰:“白苕代靖?否。复议朝冶,驰。”意思是:”以“白苕代靖”可以不?不可以。请速报朝廷再议。“</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靖难安民”背后的秘密。</p><p class="ql-block"> 蒲松龄的这10个字,写得含混不清,像是谶语一样,令人不知所云。那么,“白苕代靖否复议朝冶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我们还得看看顺治十二年大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据《顺治皇帝大事年表》载,顺治十二年(1655年 乙未)的朝中大事主要为:</p><p class="ql-block"> 正月 修《顺治大训》。纂《资政要览》,顺治帝亲写序文。以修建乾清宫、景仁宫、承乾宫、永寿宫,遣官告祭天地、太庙。 </p><p class="ql-block"> 三月 颁布重视文教上谕。设日讲官。 </p><p class="ql-block"> 四月 诏修《太祖圣训》、《太宗圣训》。 </p><p class="ql-block"> 五月 郑亲王济尔哈朗逝。 </p><p class="ql-block"> 六月 封博果铎为和硕庄亲王。命名宫禁为紫禁城,后山为景山,西苑南台为瀛台。命内十三衙门立铁牌,严禁内监干政。 </p><p class="ql-block"> 九月 定武会试中式者殿试如文进士。 </p><p class="ql-block"> 十月 定纂修《玉牒》之制。 </p><p class="ql-block"> 看看上述内容,也都是上层之事,无关民生的,为何要“靖民”呢?</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原来,《顺治皇帝大事年表》中隐瞒了一个秘密——顺治十二年并不“顺”治:山东、河北、河南、湖北、甘肃、浙江、安徽、青海、陕西等地不是涝就是旱,朝庭免去了这些地方的税赋,当然,也有赈灾。除了灾荒,还有匪患。</p><p class="ql-block"> 《清史稿·世祖本纪》:“十二年春正月戊子,官军败贼于玉版巢,又击藤县贼,破之。”这里的藤县,就在山东(蒲松龄也是山东人)。这一年,顺治皇帝还下诏,要求官员体恤民生,真实反应民情。这个诏书就是上面提到的《顺治大训》。 </p><p class="ql-block"> 了解了这样的时代背景后,我们就可以理解蒲松龄的《赤字》了,它说的就朝庭赈灾、平叛和立诏的事。</p><p class="ql-block"> 蒲松龄这是借谶语来讽喻时政(因为身为臣子,他不敢信口开河,否则自身难保),借玄幻(天上赤字如火)之形,行刺世之实。既然是谶语,就不能说得太明白,必得听起来似是而非,但可以知道个大概。这就是蒲松龄的高明之处,既揭露了现实,又能保全自己。</p><p class="ql-block"> 蒲松龄不愧是蒲松龄,“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老舍语)”,就连黑人都黑得这么隐晦、文艺。作为一个文艺批评家,既要有能杀敌的匕首,又要披上防身的盔甲,这样才不会无辜丧命。与蒲松龄一样,在持续安全战斗上,鲁迅也是此中高手。</p> <p class="ql-block">附注:部分图片积年积攒,部分图文来自网络综合,添页观世察史究性,纯粹学习交流,虔诚开心度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