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印象

老鹰

<p class="ql-block">腾冲隶属云南省,由保山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西与缅甸联邦共和国毗连,东北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相邻。市区距省会昆明600公里,距缅甸密支那200公里,距印度雷多600公里,是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节点。截至2020年,腾冲市幅员面积584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48公里,</p><p class="ql-block">腾冲是著名的侨乡、文献之邦和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腾冲在西汉时称滇越,大理国中期设腾冲府。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历代都派重兵驻守,明代还建造了石头城,称之为“极边第一城”。</p><p class="ql-block">滇西抗战纪念馆——腾冲抗战,是滇西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亚洲战场为数不多的全歼日军的战场,腾冲是中国抗战首先收复的县城,是中国正面战场首次全歼日军、光复国土的战例,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攻克腾冲,历时127天,经四十余次的大小战斗,奋进全力全歼腾冲城内的日军,收复腾冲。历史随着时光悄然远走,高楼大厦平地起,绿树青山重再开,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我们追逐梦想,追寻远方,追求幸福,时而也可停下匆匆前行的脚步回望历史,追忆那段充满着硝烟与战火的岁月!缅怀抗战英烈!</p> <p class="ql-block">走进和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如诗如画的风景,山清水秀,垂柳拂案,绿影婆娑。和顺古镇,位于腾冲西南4公里处,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名“河顺”,后取 “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全镇人口7000余人,有海外华侨3万多人,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六百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使和顺成为云南省四个典型的生态文化村之一。和顺自古有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明清两朝,这里出了400多名举人、秀才,是缅甸四朝国师尹蓉、翡翠大王张宝廷、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故乡。和顺古镇其封闭、传统、安定的环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明清文化的特色,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其建筑风格,有“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等,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也可以寻觅到西方建筑的元素。尤其是那老宅的门窗木雕,各种雕刻造型栩栩如生。虽然和顺古镇都在开客栈搞建设,但是走进和顺古镇的一刹那,还是显得安静祥和,没有喧嚣。这里曾是马帮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但除去这些光环,和顺仍然保持着其古朴的风格不曾改变。和顺的村落风貌、民居建筑、民间工艺,无不浸润和保存了中原文化精髓,同时,它又是一个“外向型”的社会,游子们吸收了外国文化的精髓,与传统本地文化交流整合,创造出了有着和顺特色的地域文化。</p> <p class="ql-block">和顺图书馆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是和顺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而集资兴办。1924年和顺在海外的华侨成立崇新会,并在家乡设立了“阅书报社”,1928年崇新会将“阅书报社”扩建为图书馆,并将馆址迁移至现在的馆址。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图书馆中藏书万余册,其中尤以许多古籍最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艾思奇(1910-1966),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教育、传播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独立思考、刻苦研究、严谨治学,被称为“人民的哲学家”。毛泽东曾说:“艾思奇是好哲学家,好就好在老实忠厚,诚心诚意做学问。”</p> <p class="ql-block">1942年5月,日军侵入缅甸,切断滇缅公路,占领了怒江以西包括腾冲在内的大片国土。之后,腾冲成为滇西抗战的主战场。1944年9月14日,中国远征军经过127天的血战收复腾冲,腾冲成为中国沦陷区中第一个被光复的县城。此役共歼敌6000多人,远征军官兵阵亡9168人,盟军官兵阵亡19人。</p> <p class="ql-block">国殇墓园系纪念抗日战争中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阵亡将士的陵园,坐落于来凤山北麓,占地面积53300平方米,1945年7月7日落成开放。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