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女娇娃

采薇

<p class="ql-block"> 题记:1979年,我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收治伤员工作,圆满出色完成任务后,组织送我上军校。临走前,我去驻乐部队149师与康虎振师长告别。康师长拉着我的手说:闺女,一晃9年,你都成大姑娘了。我谢谢他9年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临行前,陪他一起去师宣传队。在这里,我受到了震撼。这些野战军的女娇娃,平时都是部队的娇娇女。可这次在前线真不容易。立功授奖都是一线作战部队的官兵,可师宣传队的文艺兵立功授奖却极少。</p><p class="ql-block">(图1康虎振将军)</p> <p class="ql-block">  我在乐山第372陆军医院工作,学弹琴唱歌是父亲拜托康虎振师长,在149师宣传队找的老师,且都是科班出身。</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跟着康师长到了宣传队。记得那天乱哄哄的,老兵准备退伍,新兵都在练功。我找到唱队刘队长,他是我的老师之一。几个月不见,他变的深沉,少言寡语。坐下来后,那些文艺台柱子们没有像过去那样,叽叽喳喳、嘻嘻哈哈的打闹调皮,都在聊前线的事儿。</p><p class="ql-block">(图2是1979年康虎振将军在前线)</p> <p class="ql-block">  他们七嘴八舌的说了一个小时,却让我记了整整几十年。</p><p class="ql-block"> 今天,为庆祝建军95周年,为牺牲在南疆的战友,为当年默默无闻的宣传队战友,如你、如我、如她,写出她们的鲜为人知的事迹,讴歌她们不可缺失的军功……</p><p class="ql-block"> 军中的女娇娃,把豪放的歌声留给战友、把甜美的笑声留给战友、把曼妙的舞姿留给战友、把美丽的倩影留给战友、因为战友能否活着回来,谁能知晓?</p> <p class="ql-block">  每一场“拉歌会”都歌声嘹亮,每一次“击鼓传花”都令人难忘,每一个笑容都是笑靥如花;每一首曲子都是用灵魂拨动琴弦,每一句台词都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绝唱;</p><p class="ql-block"> 有的歌,让人一辈子难以忘怀,那是用鲜血谱写的篇章;有的歌,让人充满斗志,那是出征的号角,催人的战场;有的歌,让人眼前浮现五星红旗,心中想到中国军人的豪放!</p> <p class="ql-block">  对自创的节目,战友们后来说,让人想起英雄儿女的“王芳”;眼前浮现的是“上甘岭”,脑海里想到了未过门的媳妇儿和魂牵梦绕的家乡,可前面就是红河!</p><p class="ql-block"> 就是这些平时在“军中的女娇娃”,也许你们不知道,开战后,她们的任务是:负责把从前线抢回来的烈士遗体,一具具的擦洗干净。听刘队长说:“当第一具烈士抬来时,她们认真的翻开红领章,登记阵亡战友的部队番号,登记牺牲战友的姓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把被炮弹炸的面目全非、肢离破碎、不堪入目残缺的身体拼凑后,仔细擦洗干净,给每个烈士换上一套新军装,留着眼泪把战友,轻轻放在从祖国开来的解放牌军车上,敬着军礼,留泪送战友。</p><p class="ql-block"> 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多少天、不知道、多少个、不知道、累忘了、泪干了,谁能忍受每天擦洗这么多的战友?是她们,这些平时被军营里的男兵们宠爱的“军中女娇娃”的宣传战士。</p><p class="ql-block"> 她们用纤细的双手,抚慰了烈士的灵魂,用行动把死在异国的战友,送回了祖国、送回了故乡。</p><p class="ql-block"> 此刻,执笔写心,回忆当年“再见吧,妈妈”这首歌,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唱的最响亮,也是最豪迈的歌。如今,长江后浪推前浪,做为1969年参军、1979年参战的“两参”人员,我想说:没有“七一”就没有“八一”,没有“八一”就没有“十一”,采薇真诚的祝战友们八一建军节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创:采薇</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p class="ql-block">音乐:再见吧,妈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