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冲锋在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一一唐山抗震英雄、二等功荣立者郭来事迹追记</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张崇发 刘思起 许焕岗 王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一)</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76年7月27日的夜晚,空气格外的燥热,197师589团一营教导员郭来在营部办公室里,热得浑身淌汗,那亮晶晶的水珠顺着脖子流到臂上,又流到桌子上,把一迭稿纸都浸湿了。</p><p class="ql-block"> 进入12点,凉气下来了。郭来感到很舒服,这时,不仅没有一丝睡意,劲头反倒比刚才足了。他兴致勃勃,边扑打着绕灯飞舞的蚊虫,边继续写材料,“沙”,“沙”,“沙”,满屋里都是笔尖与纸磨擦声。</p><p class="ql-block"> 多辛苦啊!自担任营教导员以来,郭来很少在12点以前睡觉。每晚,不是在营部开会,就是到各连检查布置工作,再不,就是扎上腰带,替战士们站几班哨。</p><p class="ql-block"> “教导员,你再不睡,我就关电闸了!”通讯员实在不忍心再让自己的首长熬夜,便在外屋发话了。</p><p class="ql-block"> “好,服从命令!”</p><p class="ql-block"> 郭来笑着,“咔巴”一声立即把电灯关了。</p><p class="ql-block"> 忙了一天的郭来,一躺下就呼呼入睡了。从那香甜的鼾声中,可以听出,这位年轻的指挥员着实是太累了。那就谁也别打扰,让他一觉睡到天亮吧。</p><p class="ql-block"> 可是,不行!</p><p class="ql-block"> “呼隆呼隆!”“呼隆呼隆!”</p><p class="ql-block"> 28日凌晨3点42分,一阵强烈的巨响,一下子把郭来惊醒了。随之,大地抖动,房子颠簸。</p><p class="ql-block"> “地震!”</p><p class="ql-block"> 郭来一睁眼,翻身就朝屋外冲去。</p><p class="ql-block"> 屋外,四处都是“哗啦”“轰隆”的房屋倒塌</p><p class="ql-block">声。</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作为一个指挥员,肩上的担子该有多重啊!部队怎么样?团首长怎么样?驻地的群众怎么样?这些都牵动着郭来的心。他顾不得穿衣服,光着膀子,飞快地跑到自己的战时指挥位置上。</p><p class="ql-block"> “灾情就是命令,要马上组织部队抢险救灾!”</p><p class="ql-block"> 郭来的头脑十分清醒,他虽然还未接到上级的指示,但他知道这样做没有错,便准备派人立即通知各连干部。</p><p class="ql-block"> 突然,朦胧的夜色中,有几个人影朝自己奔来。近了,更近了。</p><p class="ql-block"> 啊,是他们!不用通知就到了。这是多好的干部哪!</p><p class="ql-block"> 郭来打心眼里为有这样的好战友、好下级而高兴。</p><p class="ql-block"> 不容迟缓。郭来点点数,干部已经到齐,便马上主持召开了战前党委会。</p><p class="ql-block"> “同志们!”他用简短而有力的话语动员着:</p><p class="ql-block"> “考验我们的时刻来到了!我们要立即组织部队,抢救阶级弟兄。机炮连到后水峪公社,一连到团部办公楼,二连到团家属院。强行军,快!”</p><p class="ql-block"> “我们连还有一些战士被压着呢!”几乎在同时,三个连的干部,都向这个年轻的营党委书记提出了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是啊,战士是进行战斗的基本カ量,不及时抢救,就会造成非战斗减员。而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这又是我军的光荣传统,只顾自己,不管群众,这算什么人民军队呢!</p><p class="ql-block"> 郭来稍加思索,马上作了答复:“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现在,只能留下少量人员自救,主要力量要投入到抢救人民群众和团指挥机关的战斗中去!”</p><p class="ql-block"> 干部们完全领会了营党委书记的意思。他们跑回连队,带着部队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时间是3点52分。</p><p class="ql-block"> 这是地震后的第10分钟!</p><p class="ql-block"> 郭来跟着一连,跑在全连的最前面。他跑得是那样的急,象箭一般。</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团部办公楼。它已经倒塌得不象样子了:一个完整的房间都没有。屋内的东西,全被埋住。一块块水泥预制板,横七竖八地压在那里,钢筋打着扭,水泥块悬在空;呲牙咧嘴的残墙断壁,随着强烈的余震,仍在摇晃,不时掉着砖块。</p><p class="ql-block"> “人呢?”郭来顾不得看那废墟,部队还未立定,他就第一个冲上残墙断壁,大声呼喊起来:</p><p class="ql-block"> “首长、同志们,你们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p><p class="ql-block"> 从断木乱石缝中,同时发出了一声声时代的最强音。</p><p class="ql-block"> 这声音,压倒了隆隆作响的房屋倒塌声。</p><p class="ql-block"> 这声音,驱散了满天弥漫的滚滚烟尘。</p><p class="ql-block"> 在这样困难的时刻,被压在地下的同志,人人心向毛主席,这是多么的可贵啊。我是党和毛主席一手培养起来的青年干部,就是牺牲了自己,也要组织好这次抢救生命的激战!</p><p class="ql-block"> 郭来被那激动人心的呼喊声,深深感动了。他挥动刚劲的右手,立即发令:</p><p class="ql-block"> “同志们,共产党员们,顺着有声音的方向,开始战斗吧!“</p><p class="ql-block"> 一声令下,气壮山河。</p><p class="ql-block"> 战士们操起镐锹,拼命地扒啊扒,钢筋头、砖块,划破了许多人的腿、脚,滴滴鲜血染红了块块泥土。</p><p class="ql-block"> 干部们也和战士一样,顽强地撬动着砖石、大梁,他们用带血的五指手印,摸遍了幢幢楼房。</p><p class="ql-block"> “郭来…………同志…………”</p><p class="ql-block"> 突然,从一堆废墟底下,传来了王副政委微弱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快!”</p><p class="ql-block"> 郭来一听到声音,立即带着几个同志跑了过去。</p><p class="ql-block"> 当他们挖到一米多深的时候,又一次强烈的余震发生了。刚刚挖开的洞口,簌簌掉土,周围的砖块也不断松动。</p><p class="ql-block"> “决不能让副政委二次受伤!”</p><p class="ql-block"> 郭来边呼喊,边蹲在一米多深的洞里,使劲用背部顶着洞壁。</p><p class="ql-block"> 洞,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p><p class="ql-block"> 可是,我们的营党委书记郭来,明知有危险,硬是用背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二)</b></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万岁!”</p><p class="ql-block"> “副政委得救了!”</p><p class="ql-block"> 抢救生命的战场上一片欢腾。</p><p class="ql-block"> 已经变成一个泥人的郭来,站在一片破砖碎瓦上,咧着嘴,笑着,与同志们分享着胜利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忽然,营部的一位同志,急三火四地朝郭来跑来。从那急速的跑步动作上,郭来预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赶紧迎面走了过去。还没等他问话,那位同志就哽咽着说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教导员,你,你们全家都…………”</p><p class="ql-block"> 这是郭来同志冲出办公室后,曾经预料到的事情。因为他家的住房,并不比办公室的房子好,办公室都倒了,家里的房子还能不倒吗?听到这里,郭来赶紧用严肃的目光示意:不要再说下去,免得影响同志们高昂的战斗情绪!</p><p class="ql-block"> 正在拼命苦战的战士们,有人听到教导员家里的事,纷纷跑来劝他。但是,郭来同志很坚强,他没有掉泪,更没有离开火热的战场,他看看一个个汗流满面、泥土满身的战士们,决心像他们一样:“一心一意想着大多数,把个人的事统统抛在脑后头!”</p><p class="ql-block"> “同志们,加快速度哇!”</p><p class="ql-block"> 郭来送走那位报信的同志,又镇定地指挥起部队来了。</p><p class="ql-block"> 难道郭来同志不爱他的母亲、爱人和孩子吗?他为什么不赶快跑回去?</p><p class="ql-block"> 复杂的问题,不能用简单的话语说明。</p><p class="ql-block">共产党员的思想高度,无法用普通的尺子丈</p><p class="ql-block">量。</p><p class="ql-block"> 三十多年来,郭来从没有惹怒过母亲一次。他知道,可敬的母亲,在旧社会饱经风霜,对党、对毛主席有很深的阶级感情。还在他刚刚懂事的时候,母亲就给他讲苦难家史,用阶级的苦水,浇灌他那幼小的心灵。解放后,为了报达毛主席的救命恩,年迈的母亲不贪家务奔田头,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1960年,苏修卡我们的脖子,母亲气愤不过,又亲自送儿参了军。临行前,一再嘱咐:“一定要好好练本领,消灭那些害人虫!”</p><p class="ql-block"> 爱人谌桂珍,郭来与她有着很深的情意。这几年,郭来走上营的领导岗位后,桂珍密切关注着丈夫的吃、喝、穿、戴。她曾多次劝勉郭来:“地位变了,和战士的感情可不能变;官做大了,当战士时的作风可不能丢!”</p><p class="ql-block"> 孩子,特别是老二海平,今年刚8岁,又活泼又聪明,每次郭来一到家,他都要手舞足蹈地给爸爸唱一段样板戏;姐姐编写儿歌时,他守在旁边,一看姐姐卡了壳,总要缠着爸爸叫“帮忙”。你不帮着想一句词,他就嚷嚷:“爸爸不关心下一代!”</p><p class="ql-block"> 多可爱的孩子,多可敬的老人,多可亲的伴侣呀,郭来怎能不爱他们呢?</p><p class="ql-block"> “问题是,眼下遇难的不只他们几个,埋在地下的还有许许多多首长、战士和群众。”</p><p class="ql-block"> “首长,担负着指挥千军万马的重任,把他们首先抢救出来,对全局会有多大的作用啊!”</p><p class="ql-block"> “再说,越是关键时刻,共产党员越要先人后已,连这点都做不到,还算啥先进份子呢?!”</p><p class="ql-block"> 郭来,这个曾11次被评为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积极份子的共产党员,此时此刻,他心里想的全是这些。</p><p class="ql-block"> 这就叫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这是世界上最纯洁的党性!</p><p class="ql-block"> 同志们看到郭教导员挖得那样起劲,也都更加卖カ了。结果,天一放亮,大家把楼里埋压的同志,全部救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结束了这里的战斗,郭来立即带领部队向着又一个战场进发。</p><p class="ql-block"> 说来也巧,部队正好途经郭来家门前的那条公路。</p><p class="ql-block"> “孩子!”</p><p class="ql-block"> “爸爸!”</p><p class="ql-block"> “老郭!”</p><p class="ql-block"> 行进间,从一个窝棚中,突然传来了阵阵叫声。</p><p class="ql-block"> 郭来怔住了:“他们…………活着?”</p><p class="ql-block"> 他用手擦了擦眼睛,迅速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只见在自家倒塌的房屋前,有一个简易窝棚,老妈妈,两个孩子和桂珍,都端端正正地站在窝棚门口。</p><p class="ql-block"> 郭来大步走到窝棚前。他不想多说什么,只问了半句:“妈妈,你们……..”</p><p class="ql-block"> 妈妈明白孩子的意思,她用手指着远处一群正在搬砖撬石的战士。</p><p class="ql-block"> 郭来也明白母亲的意思:是兄弟单位的同志,把她们娘几个救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一切,怎能不使人动心呢?郭来的眼睛湿润了。他控制不住自己感情的潮水,他被高尚的阶级友爱之情打动了!</p><p class="ql-block"> 望望儿子这副神情,看看他浑身的泥土、满脸的汗污,母亲也动心了。他拉着儿子的手,深情地说:“孩子,去吧,妈妈了解</p><p class="ql-block">你!”</p><p class="ql-block"> 郭来擦擦眼,跑步赶上了部队。</p><p class="ql-block"> 望着郭来远去的背影,最熟悉儿子的母亲欣慰地笑了。她相信孩子那宽宽的双肩,能挑得起抗震救灾的重担;他想信孩子那粗大的双手,能指挥部队胜利完成任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三)</b></p><p class="ql-block"> 8月3日,郭教导员已经带领指战员奋战六天六夜了。他那幽黑的脸膛明显地消瘦,两眼布满了血丝,但依然炯炯有神。</p><p class="ql-block"> 这天凌晨3点多钟,郭来安排部队暂时休息,自己却跑到唐山煤矿医学院倒塌的废墟上,查看险情去了。听群众说,一楼可能还有人没有扒出来,他就边走边喊,边喊边听。</p><p class="ql-block"> “有人吗?”</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派解放军救你们来啦!”</p><p class="ql-block"> 他转了一圈,喊了十几声,也没有发现任何动静。</p><p class="ql-block"> 黎明前,郭来回到自己的帐篷里。他想睡一会儿,但怎么也合不上眼。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全营的带头人、指挥员,任务至今还没有彻底完成,地下可能还有人民群众,他心里十分不安。一桩桩往事不由浮上心头。</p><p class="ql-block"> 父亲七岁上就成了孤儿,十一岁就给地主扛活,受尽了旧社会的煎熬。解放后,毛主席、共产党拯救了全家,幸福生活象那芝麻开花节节高。1960年自己入伍后,在党组织的培养下,茁壮成长,仅十多年就走上了连、营领导岗位。若不加倍工作,实在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呀!</p><p class="ql-block"> 就说6天前的强烈地震吧,还不是兄弟单位的领导和同志,冒着危险,从倒塌的房屋中救出了自己的母亲、爱人和孩子?他们能一个又一个地救出活着的姐妹和兄弟,我们,特别是我,更应该比他们救的多些!</p><p class="ql-block"> 想着想着,郭来觉得好象有千百双眼睛看着他,好象埋在地下的阶级兄弟正在呼喊。</p><p class="ql-block"> 这时,帐篷外突然传来一声呼喊:“快救人,我的孩子还活着!”</p><p class="ql-block"> 郭来仔细一听,呼救的是煤矿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医生白景儒,便“蹭”地跑出了帐篷。</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一连一排的同志们,也听到了呼声,一齐拥出了帐篷。</p><p class="ql-block"> 时间是清晨5时许。郭来带着一排直朝白医生指引的方向奔去。</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煤矿医学院家属宿舍四排二号,白景儒的家。在一块水泥预制板下面的碎砖乱土中,正断断续续地发出微弱的呼喊声。</p><p class="ql-block"> 郭来观察了位置,判定白医生的孩子海明,可能被压在水泥预制板下面两米多厚的砖土里。土层太厚,上面压力大,一下子要挖到底是很困难的。从一个地方挖起,速度太慢,时间不允许,弄不好就会耽误了孩子的生命。因为小海明已经在地下埋了六天六夜了呀!</p><p class="ql-block"> 郭来,我们年轻的指挥员,看着这情景,果断地下了两道命令:</p><p class="ql-block"> “一、现在兵分两组,党团骨干,正副班长先上。一组在上面扒,一组在旁边掏。要快!时间就是生命,越快越好!</p><p class="ql-block"> “二、毛医生立即跑步向团卫生队和附属医院报告,请他们准备药品,迅速来现场抢救!”</p><p class="ql-block"> 这是多么果断的命令啊!</p><p class="ql-block"> 在郭来的指挥下,一班长管家起、一班副罗延杰、三班长石东海、二班长张笃才、二班副唐夫生、副班长刘东、共青团员金国强等人,个个如下山的猛虎,扑在倒塌的废墟上,不顾一切地挖着挖着。</p><p class="ql-block"> 这些可爱的战士们,最愿意跟着自己的教导员一起战斗、生活。他们了解郭教导员,尊敬郭教导员。老一点的战士都知道,郭教导员从来都是临危不惧,机智沉着地。入伍16年来,郭教导员已经冒着生命危险,先后6次抢救过人民的生命财产。抗震救灾对他来说虽是第一次,但如何救人,他已经从前6次的经历中,积累了经验。</p><p class="ql-block"> 1971年郭来在滦县“支农”,一天,附近一家棉染社的棉包垛突然起火了。郭来闻讯后,三步并作两步,直往现场飞奔。赶到现场,那里已经有许多群众正爬在高垛上扑打火焰,有的被浓烟熏倒了,有的脚陷进了棉</p><p class="ql-block">垛,被里面的暗火烧伤了。人伤的不少,但大火还在呼呼地蔓延。</p><p class="ql-block"> 郭来一看这场面,深感救火的方法不当,立即奋不顾身,跳上棉垛,主动指挥起来。</p><p class="ql-block"> 他要下面的群众赶快抢走没有着火的棉包。</p><p class="ql-block"> 他要棉垛上的群众尽快把着火的棉包推到旁边空地上去。</p><p class="ql-block"> 这样,火势越来越小,人员伤亡大大减少。不久大火就被扑灭了。</p><p class="ql-block"> 就是这样多次的危急时刻,把郭来锤练得临危不惧,沉着果断;也是这样多次的困难条件,使郭来养成了机智灵活,遇事肯动脑筋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这场特殊战斗,又是对郭来组织指挥才能的一次全面检验。你看,在郭来的指挥下,一场动人心弘的战斗,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p><p class="ql-block"> 郭来和同志们,首先集中カ量迅速掀掉死死压在上面的水泥预制板,使下面的压力大大减轻。</p><p class="ql-block"> 共产党员、班长管家起等人从两个方向同时挖洞,搬砖捧土,往来如梭。忽然,又一块水泥盖板倾斜下来,眼看就有堵住刚挖开的洞口的危险。副班长刘东挺身而出,用肩膀死死地顶住。又一会儿,左上方一块砖垛子松动了,慢慢下坠,严重地威胁着小海明和战斗着的同志们的生命安全。共青团员金国强,一个跃身起,用背部驮住了砖垛子。</p><p class="ql-block"> 旁边,营部的毛医生已经带着煤医附属医院的同志们赶到了,现场抢救的准备工作一切都已就绪。</p><p class="ql-block"> “快!同志们,时间就是生命!”</p><p class="ql-block"> 郭来不时地提醒着大家。</p><p class="ql-block"> 这是多么紧张的战斗啊!20多分钟后,郭来见同志们累得汗流浃背,脑子里立刻闪现出一个念头:打疲劳战,势必影响抢救速度。</p><p class="ql-block"> 早一分钟挖透洞,小海明就多一份活的希望。对,要轮番作业争取时间。他当即对下面挖洞的同志下达命令:</p><p class="ql-block"> “你们上,我们下!”</p><p class="ql-block"> 说着,郭来就第一爬到洞子里去了。</p><p class="ql-block"> 战斗迅速进行,洞子越来越深了。郭来侧耳听听里面,小海明的呼声越来越清晰。此时,他的心情十分紧张,又十分高兴。他害怕同志们不小心,碰着小海明。便命令大</p><p class="ql-block">家:</p><p class="ql-block"> “从现在起,一律用手扒!”</p><p class="ql-block"> 在郭来的带动下,战士们一把一把地掏,一撮一撮地捧,好几个战士的手指划破了,流血了。不一会儿,指战员们就挖透了拳头大一个小洞口。</p><p class="ql-block"> 有了洞,里外通风了。飞扬的尘土灰砂直向洞口卷去。郭来立即意识到,灰土飞进洞口,是要呛坏小海明的。怎么办?同志们都发现了这个问题,都在为此而着急。</p><p class="ql-block"> 只见郭来急中生智,顺手捡起一片硬纸,往洞口上挡去。</p><p class="ql-block"> 这一挡真起作用,尘土一点也钻不进去了。可是总不能老挡着呀,洞口还要扩大,一会儿还得钻进人去呢!</p><p class="ql-block"> “有办法了!有办法了!”郭来一沉思便计上心来,他再次命令:</p><p class="ql-block"> “找水来,快把这里的土泼湿!”</p><p class="ql-block"> 水,用水泼土防尘,这真是再好不过的办法了。</p><p class="ql-block"> “咱们教导员点子真多!”战士们暗暗夸赞着郭来。</p><p class="ql-block"> 是啊,不仅战士们夸郭来,洞里的小海明也打心眼里爱郭来。当清凉的自来水从洞口溅到洞内,溅到小海明的脸上时,憋闷了七天七夜的小海明,顿时感到鼻腔里有一股凉爽的感觉,浑身都想活动。他便高兴地连声喊叫:“叔叔多泼!叔叔多泼!”</p><p class="ql-block"> 小海明的声音虽然不高,听起来真叫人心里舒服;加上泥土上有水更好挖,郭来和战士们越来越兴致高,说话间洞口就扩大了。</p><p class="ql-block"> “海明在那儿呢!”</p><p class="ql-block"> “快看!快看!”</p><p class="ql-block"> 十几双眼睛透过洞口,全看到了小海明,一些人不由得叫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现在需要安静,不准讲话!”郭来压抑住自己心头的激动,制止着大家。他知道,大家一轰动,小海明就会激动,这样心跳容易加快,弄不好就要出事。</p><p class="ql-block"> 大家安静了。郭来轻轻地把手伸进洞去,他想侦察一下:小海明能不能马上抱出来?看来,暂时还不行。小海明的头被一坨子砖垫着,身子卷屈在一个木箱里。木箱四周,都被碎砖块和水泥块塞得死死的。硬往出拽,势必把小海明的全身划出道道血口子。</p><p class="ql-block">这一切,唯有郭来摸得着,唯有郭来清楚。</p><p class="ql-block"> 他一句也没有告诉大家。他“侦察”好以后,便默不作声地自个儿用手在里面抠起来了。一会儿抠出半块砖,一会儿抓出一把水泥碎渣。两只手轮流着,出来进去,进去出来。战士们这时都在洞口接教导员抠出来的东西,谁也没有发现教导员的十个手指头现在正针扎一样疼。俗话说“十指连心”。十个手指全磨破了,一沾土、灰,那滋味说多难受有多难受。可郭来,尽管疼痛,仍装得象没事一样,不停地抠着、捧着。</p><p class="ql-block">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每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郭来从来都是准备着把自己的100多斤搭进去的。所以,疼啊,苦啊,血啊,汗啊,他根本不计较。</p><p class="ql-block"> 就说1974年冬季野营拉练那一回吧。一天,郭来从团部驻地开会回来,骑着马沿一条河向前走。忽然,前面200多米处行走的一位老大爷,走着走着就不见了。“大爷哪去了?”郭来很纳闷,急忙侧身向河心望去,只见老人正在冰水中挣扎。</p><p class="ql-block"> “老大爷,不要怕,我来救您!”</p><p class="ql-block"> 郭来一声呼喊,紧勒马缰,脱下棉大衣,翻身跃入河中。</p><p class="ql-block"> 数九寒冬,河水冰冷刺骨。郭来一下水就牙关发紧,嘴唇发青。但他不管这些,拼命向老人游去。郭来的水性还是挺棒的,没扑腾几下,就把老人救了上来。岸上,嗖嗖的北风抽打着他们湿透的棉衣,倾刻间全冻成了冰甲。</p><p class="ql-block"> 郭来身强力壮,面对冷冻,倒可以顶一阵,老人年过花甲,哪能受得了呢!他急忙把自己的棉大衣给老人穿上;而自己却穿着“冰甲”,迎着寒风,一直把老大爷用马驮回家。</p><p class="ql-block"> 现在,十指疼痛比那周身“冰甲”好受多了。郭来自然不在话下。</p><p class="ql-block"> 他决心“宁肯自己受千般疼,决不让亲人擦破一块皮。”</p><p class="ql-block"> 怀着这样崇高的信念,我们的营党委书记郭来,坚持着,坚持着,硬是一个人把小海明身边的碎砖灰块,全部掏掉了。</p><p class="ql-block"> 6时35分,这是一个多么鼓舞人心的时刻啊!郭来满头大汗,从洞里把埋压147小时的儿童白海明,抱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小海明得救了!”</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万岁!”</p><p class="ql-block"> 欢笑声、口号声,顿时激荡在煤矿医学院的上空。</p><p class="ql-block"> 小海明喝了医生递去的葡萄糖水,经过输氧、输液,神智更加清醒,连声说:“谢谢解放军叔叔,谢谢解放军叔叔!”</p><p class="ql-block"> 站在旁边的郭来,亲昵地拉着小海明的手,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是毛主席派我们来救你的!”</p><p class="ql-block"> 小海明点点头,向着东方,向着冉冉升起的红太阳,幸福地笑了。</p><p class="ql-block"> 当大家把小海明安置好,太阳已经升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太阳的光辉,映红了大地,映红了指战员们的张张笑脸,映红了护理小海明的绿色帐</p><p class="ql-block">篷。</p><p class="ql-block"> 郭来同志迎着朝阳,又投入了新的战斗。</p><p class="ql-block"> (1976年8月12日草于唐山197师驻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后 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冲锋在前》一稿,是48年前的1976年8月12日,我和六十六军197师师团两级的新闻干事刘思起、许焕岗、王泽三同志合作采写的,几个人分头把草稿写出来后,由我执笔统一加工修改了一遍,抄清后又进行了第二次修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正在修改中,8月17日上午,北京军区政治部突然来电话,要我从唐山机场抗震指挥部回北京,执行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来不及向刘思起等人打招呼,便乘坐空军“安二”飞机回北京了。这一去,我再也没能回到唐山抗震救灾的前线。这篇写好的稿子,便在我的手中整整压了48年!只是14年前(2010年),我在个人的QQ空间"汾水长流″中发了一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两年前,我从QQ空间把这篇稿件找出来,制作成美篇,在网络上流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制作美篇前,我找到48年前写的原稿,一页一页地翻看,当时采写这篇稿件的细节,已经很难回忆起来了。看着方格稿纸上清秀的钢笔字,我思衬着:“这是刘思起他们三个当中哪一个的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看着稿件一开头那两段文字,我也思衬着:“这不是我的写作风格,好象是许焕岗的手笔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刘思起、许焕岗的模样,我脑子里还有,王泽是个什么模样已经没了印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当时我是北京军区宣传部新闻科的干事,地震前虽然经常到全军区8个野战军及华北三省(区)2市的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采访,但从未到唐山197师来过,对这个师的新闻干事、报道员基本上不认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地震发生了,驻在唐山的197师首当其冲抢险救灾,涌现出一个又一个英雄个人和英雄群体,我便把采访的重点放在了197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先和刘思起、许焕岗共同采访了197师报务员吴东亮的英雄事迹,由我执笔写了《红色电波通北京》(又名《震不断的电波》)一稿,1976年8月1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用三分之二版配插图发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接着,我们又采写了教导员郭来。从认识到合作,我们在一起就短短几天,但那种战斗中的情谊,今天回忆起来仍倍感亲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时过48年,我真想见到他们,但无法和他们联系,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我的好战友,你们在哪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回忆《冲锋在前》一稿的采写经过,我翻了几遍我的《唐山抗震前线采访记录》,笔记本上记满了被采访者的事迹,但却没有记下我的合作者们的一言一行。只有简单的日程,可以显示出当年我们的往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8月7日,上午,197师,采访吴东亮……营政委……连指导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8月7日,下午,采访4电台台长王明巨……连长王国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8月8日下午,开始写吴东亮的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8月9日,下午6时30分《震不断的电波》(即《红色电波通北京》)脱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8月10日,为《解放军文艺》修改特写《永不消失的电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8月11日,特写《永不消失的电波》于夜10时半抄完,明日送北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8月12日,去197师找王泽改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时值盛夏,白天在绿色帐篷中写稿,酷热难耐,挥汗如雨,8月11日我竟抄稿抄到夜10时半。那时候,我们受抗震英雄的感染,也不知道什么叫苦,只以写稿为快乐。那时,稿子见了报,一分钱稿费也没有,但我们还是一篇又一篇地写,乐此不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48年前我们合作采写的这篇报道,已经成了历史的篇章;当年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已成了历史的见证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的笔,忠实地记录了1976年7月28日那场大灾难发生后,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的英雄壮举,从中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军人,那个时代的人民,确实是高尚的,伟大的,了不起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英雄郭来的一言一行,今天的一些年轻人可能难以理解,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些疑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一切都是真的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郭来怎么不先去救他妈、老婆、孩子,而要先救团领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郭来是营级干部,为什么还亲自钻到废墟中救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疑问,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因为那个时代是毛泽东时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愿不理解的年轻人,从这篇迟发的报道中悟出真蒂,学习郭来的精神,怀念那个时代,怀念伟人毛泽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民子弟兵战时为祖国流血,平时为祖国流汗,灾难发生时为祖国流血、流汗又流泪——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家中也遭了灾难,但他们不能先去救自己的家人,他们要含着泪水、忍着悲痛先去救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文字:张崇发、刘思起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许焕岗 王 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照片:网 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书法:子 初(陈 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制作:张崇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