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晋祠

海纳百川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13日下午16:50从雁门关景区出来走高速去太原,雁门关到太原170公里,时间约2小时20分钟,大概晚上19:30分左右到达。(因五台山已下小雪,衣服带的不多,等下次有机会再去五台山。)晚上19:20分到达预定的酒店,吃完晚饭、洗漱结束后时间来到了22时整。</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天公不作美——阴天小雨,吃完早饭前往晋祠景区。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约26公里的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源。</p><p class="ql-block"> 晋祠分为晋祠公园和晋祠两部分组成:晋祠公园为开放式公园,游人集游览、休闲、观景等娱乐为主;晋祠祠内集中了中国古代祭祠建筑、园林、雕塑、碑刻、壁画艺术为一体,世界上独一无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晋祠也是世界园林建筑、雕刻艺术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游客从这里进入晋祠景区。</p> <p class="ql-block">  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反隋之地。</p> <p class="ql-block">门上“晋祠”二字为陈毅元帅书写。</p> <p class="ql-block">  沿着中轴线向前走,景区道路两边古树林立:挺拔的古柳在微风吹拂中,垂下的枝叶向人们来回舞动;粗壮高大的唐槐,树荫遮住了地面,招呼着游人前来乘凉休息;游人的一呼一吸间,暂时忘记了人世间的一切,肺腑中感受到空气的新鲜和高浓度负氧离子的清新……</p> <p class="ql-block">唐槐(1300年)</p> <p class="ql-block">八角莲池</p> <p class="ql-block"> 唐叔虞祠</p><p class="ql-block"> 又称晋王祠,是奉祀晋国开国诸侯姬虞的祠堂。姬虞。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始封为唐侯,亦称唐叔虞。清乾降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扩建,主殿仍为元代建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剪桐封弟</p><p class="ql-block"> 唐叔虞,亦称叔虞、太叔,姬姓,名虞,字子于,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周成王姬诵的同母弟弟 ;母亲王后邑姜,是齐国开国君主齐太公吕尚(即姜子牙)的女儿。</p><p class="ql-block"> 当时唐国(河北唐县)发生内乱,叔虞的叔父周公旦率军消灭唐国。有一天,周成王与叔虞闲居时,摘下一片梧桐叶子削成圭玉的形状,交给叔虞说:“我拿这个分封给你。”叔虞很高兴,把此事告诉周公旦。周公旦向周成王请示说:“天子您分封叔虞吧?”周成王说。“我是跟叔虞开玩笑呢。”周公旦回答说:“我听说过,天子没有开玩笑的话。天子一说话,史官就记下来,乐人就吟诵,士人就颂扬。”周成王于是将叔虞封在唐地(太原)。叔虞之子燮(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p> <p class="ql-block">  公元617年,李渊、李世民父子在唐叔虞祠祭拜,祈求保护晋阳起兵成功,第二年在长安建立了大唐王朝。</p> <p class="ql-block"> 唐碑</p><p class="ql-block"> 全称“晋祠之铭并序御制御书"碑。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正月二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东征返回时途经晋祠,亲撰碑文。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行书碑,是一通集史学、文学、政治、书法于一体的国宝碑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水镜台</p><p class="ql-block"> 晋祠水镜台是现存较大的明清戏台。戏台分前后两部分,从建筑形制来看,后台为明代建造;前台是清代补建。从建筑结构上看,水镜台体现了殿、台、楼、阁四种风格。</p> <p class="ql-block">  “水镜台”匾额,是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晋祠人杨二酉(乾隆的书法老师)所题,以秀丽著称。</p> <p class="ql-block">  “三晋名泉”匾额是清康熙武举杨廷翰所书,书体清秀,笔力遒劲。</p> <p class="ql-block">杨廷翰和杨二酉为叔、侄关系。</p> <p class="ql-block"> 会仙桥</p><p class="ql-block"> 明代石质建筑位于水镜台西面,桥长6米,宽3米,桥面中部凸,东西各有台阶数级。南北有石栏围护,两侧均有题字 。相传每年四月初四仙人在桥上约会,故名——“会仙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会仙桥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在水镜台的西面有一座长约6米,宽约3米的石桥,中间高凸如弓形,东西各有石阶数级,它横跨智伯渠,为通往圣母殿的要道。传说原为一座精巧木桥,后因明朝翰林院罗洪先与仙女相会,因其出言不逊惹恼仙女,仙女一怒之下将木桥焚毁。后人重建石桥,取名会仙桥。 </p><p class="ql-block"> 罗洪先是明代江西吉水人,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年)中状元,做翰林院修撰。他与宰相严嵩是儿女亲家,严嵩修起一座豪华大客厅,厅中装设富丽堂皇,用海中大鱼的骨架为厅梁,客厅落成设宴时,众臣大加奉承,唯有罗洪先淡然说“俗气”,严嵩大怒,认为罗洪先当众侮辱,欲暗中加害罗洪先。 </p><p class="ql-block"> 严嵩之女乃罗洪先的儿媳,素日不满父亲所为,见今又见要加害公公,遂急中生智,给罗洪先送上一碗泡有红枣和茴香的茶水,罗洪先才高识广,领悟到“枣茴香”即“早回乡”之意,知道严嵩要对自己下毒手,于是不待席散,借口解手先行离去。</p><p class="ql-block"> 严嵩发现罗洪先不辞而别,更加恼羞成怒,越发不肯善罢甘休,串通党羽,上本参奏罗洪先。就这样,罗洪先被皇帝免职罢官。罗洪先被贬后,云游四海,学佛学道。一天,罗洪先游晋祠见木桥西有一携竹篮的农家少妇,鬓发如云,美丽动人,罗洪先情不自禁出口成诗:“世人常说西施美,余视此妇胜西施!”这位农妇打扮的妇女,传说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前来引渡被罢官而又失意的罗洪先进入佛门,现见他如此狂妄很是恼火,一怒之下,把板桥烧了,不让罗洪先过桥。罗洪先恍然顿悟少妇不是凡人,于是绕道追去,追至悬瓮山下,见半山腰间有一妇人爬山,衣着形象都像方才相遇的少妇,遂高声叫道:“你若真是仙人,请回头再让我一看。”谁知话刚说完,悬瓮山却缓缓向东移来,半山腰的少妇渐渐变大。罗洪先惊愕之下,被滚来的石头绊了一跤,起来再看时,人也不见了,山也不动了。原先山下可并排走5辆大车的路,自山体移动后只能并行两辆了,发生的一切撩动了罗洪先的思绪,引起他的感叹,因而悬笔题诗:“悬瓮山中一脉清,龙蟠虎伏隐真明,水飘火劫山移步,五十年来帝母临。”如今在圣母殿右侧廊下,就有这块落款为“戊午秋月罗洪先悬笔,宛城郜焕元摹勒上石”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  石桥年代久远,石栏风化脱落,景区加强文物保护,桥上石栏加装钢化玻璃,桥上用阶梯木板与桥面进行隔离保护。</p> <p class="ql-block">会仙桥东的隋槐(1400年)</p> <p class="ql-block">走过“会仙桥”,来到“金人台”。</p> <p class="ql-block"> 金人台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一、《晋祠志》:“铁本是金,熔铁铸人,名曰金神,金能生水,有金则水旺。”于是善男信女集资铸造,祈求“风调雨顺”。</p><p class="ql-block"> 二、村民为预防水患,祈求村庄平安,立此金神用于镇水。</p><p class="ql-block"> 三、“护祠金人”或称祠庙守护神,“献上昭济圣母,永充供养”。宋绍圣五年题记载:“倚灵感于永老,获恩德于长年”,乃侍卫圣母并祈求保佑之意(西北隅铁人胸前铭)。</p><p class="ql-block"> 四、晋阳为中国北疆边陲镇,常受外族侵犯。宋毁晋阳后不久,太原为金人所陷,金虏徽钦二帝北去,北宋到此结束。似乎晋祠铁人也是出自百姓对赵宋王朝的怨恨,加之宋帝软弱无能,于是将武装保卫故乡的愿望寄托于神灵武士。</p><p class="ql-block"> 五、传说金人台是金兵占领太原并虏去宋朝徽钦二帝,筑此台歌舞庆贺胜利,于是得名“金人台”。</p> <p class="ql-block">  四尊铁人面对中间的建筑是明代琉璃小阁为“金人台”,也称“莲花台”。</p> <p class="ql-block"> 四尊铁人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金人台上的四个铁人天天闻香火,沐日月精华,慢慢地就有了灵性,不仅会说人话,还懂得人情世故。其中三尊铁人均为本地匠人浇铸,而西南隅的铁人是嵩山的金火匠人所铸,属外来户。</p><p class="ql-block"> 本地铁人情投意合且结为八拜之交,他们认为男子汉应志在四方,于是就有了出走的念头。经过仔细商量,三人选定了一个风雨之夜行动,东北隅的老大先行逃走探路,与两位兄弟约好,在黄河边相会。当老二、老三也想逃时,不料被庙里老僧发现,用戒尺狠狠责打,头颅破裂致残,他们分别是西北隅、东南隅的两尊铁人。老大在逃到黄河边时,不幸被河神识破,永远地定在了黄河边,只得镇守黄河水。</p><p class="ql-block"> 被老僧打成残废的两个铁人,以为是西南隅外来户铁人告了密,于是成天对其辱骂不休。西南隅的铁人被羞辱后,终日闷闷不乐,也产生了逃走的念头。老和尚看出了其中破绽,在外来铁人试图逃跑时,用斧头在其一个脚背上砍三斧,又用铁链将他锁住,让铁人永远不能再逃跑。时至今日,这个铁人脚上的斧痕仍清晰可见,来这里观光的人都要摸一摸,看看伤好了没有,因此这尊铁人特别亮。</p><p class="ql-block"> 金人台上的四个铁人,一个逃跑了,剩余的三个负伤了,实在是不好看,民国1913年又在东北隅补铸了一尊铁人,也给两个头负重伤的铁人补铸了头颅。</p> <p class="ql-block">  前面背靠大树铁人为东北角“铁老大”,民国1913年补铸的一尊。</p> <p class="ql-block">前面与对角线铁人为“铁老二、铁老三”</p> <p class="ql-block">这尊西南隅铁人为“外来户”。他是四尊铁人长得最漂亮的一尊,俗称“美男子”。</p> <p class="ql-block">晋祠“金人台”视频</p> <p class="ql-block"> 对越坊</p><p class="ql-block"> 晋祠中轴游览线通向圣母殿的必经之路。东邻金人台,西邻献殿,创建于明万历四年 (1576)。</p><p class="ql-block"> “对越”二字出自《诗经·周颂·清庙》中:“秉文之德,对越在天”,“对”为报答,“越”为宣扬,意为报答宣扬祖先的高尚功德。相传对越坊是明万历年间太原县举人高应元出资修建。高应元,太原晋祠东庄村人,善长书法,对父母极孝顺。相传,有一年,高应元的母亲突患头疼之症,久治不愈,高应元朝夕不安,一日沐浴更衣,在晋祠为母焚香祈祷并许愿,母体一旦安康,将捐资修祠。半年后母病痊愈,于是高应元捐资白银三百两,修建了对越坊和钟鼓楼,并亲笔书写"对越"匾。宣扬报答圣母邑姜的神灵庇佑之功,同时也暗喻对父母祖先积德行善的颂扬之意。</p><p class="ql-block"> “对越”二字,整饬遒劲,宛如山岳嵯峨,棱角峭丽,不可揣摩。被列为晋祠三大名匾,被誉为是雄奇之笔。</p> <p class="ql-block">“对越”坊两边的铁狮子。</p> <p class="ql-block">“对越”坊的斗拱结构</p> <p class="ql-block"> 献 殿</p><p class="ql-block"> 建于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为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梁架很有特点,只在四椽袱上架一层平梁,简单省料,轻巧坚固。四周槛墙,上置棂栅,雄壮敬亮。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献殿当心间前后辟门,四周设低矮槛墙,门扇为直棂栅栏门,其余各间在敦厚的槛墙上安直棂栅栏,为《营造法式》卷八小木作制度中的实例。献殿造型,体量确为殿堂,但外观又好似一座凉亭,玲珑而稳定。</p> <p class="ql-block">  游人走过“对越”坊,迈出“献殿”,来到了圣母殿前的“鱼沼飞梁”的桥头。</p> <p class="ql-block">  “渔沼飞梁”最早记载于《水经注》,现存实物为北宋所建,呈十字形。“鱼沼"为晋水第二源,“飞梁"系沼上石桥。桥面东西平坦,南北两面下折,视之如鸟之双翼。梁思成言:"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p> 图片来源于网络 <p class="ql-block"> 圣母殿</p><p class="ql-block">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坐西向东,位于中轴线终端。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六间。大殿四周围廊,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的最早实例,前廊进深两间,极为宽敞。廊柱上八条木雕蟠龙,是中国现存古建中的孤例。圣母殿是中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对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全景,左右四棵柏树(周柏)</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大国宝建筑:《献殿》、《渔沼飞梁》、《圣母殿》。俗称《三宝》。</p> <p class="ql-block">  圣母殿中奉祀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亲邑姜。</p> <p class="ql-block"> 宋代塑像</p><p class="ql-block"> 圣母殿内的宋代彩色泥塑;是宋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尤其是其中的33尊侍女像,身体的丰满与俊俏,脸庞的清秀与圆润,各因性格和年龄而异;口有情,目有神,姿势自然,呈现出极不相同的思想感情与个性特征。它们是宋代宫廷生活的典型人物造型,是中国古代社会难得的现实主义杰作,是雕塑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晋祠景区宣传画</p> <p class="ql-block"> 元代乐伎塑像</p><p class="ql-block"> 元代泥塑乐伎像,共十四尊。手中分别持有笛子、琵琶、三弦、拔等乐器,是研究元代服饰、礼乐制度以及音乐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晋祠圣母殿视频解说</p> <p class="ql-block"> 周 柏</p><p class="ql-block"> 周初所植,距今逾三千年。树身向南倾斜,龙蟠虬屈,形似卧龙、俗称“卧龙柏”。直立撑起“卧龙柏”的叫“撑天拍”,她保护了圣母殿的安全又叫“功臣柏”。宋欧阳修有曰:“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是晋祠三绝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圣母殿南边这两棵柏树中较小的柏树是后人在“齐年拍”原地补种的一颗柏树(清道光年间被砍伐)。</p> <p class="ql-block">  《宋代彩塑》、《古树齐年周柏》、《难老泉》为晋祠《三绝》。</p> <p class="ql-block">晋祠的周柏、隋槐、唐槐古树视频解说</p> <p class="ql-block">  善利泉、渔沼泉、难老泉为晋水之源。</p> <p class="ql-block"> 善利泉</p><p class="ql-block"> 善利泉位于圣母殿的北侧,与难老泉对称,为晋水第三源泉。善利,取义于《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p><p class="ql-block"> 善利泉亭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p> <p class="ql-block"> 难老泉</p><p class="ql-block"> 难老泉与善利泉南北对峙,位于圣母殿南侧。《山海经》就有:“悬瓮之水,晋水出焉”的记载。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北齐时撷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命名为“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南老泉”,号称“晋阳第一泉”。</p><p class="ql-block"> 难老泉亭</p><p class="ql-block"> 难老泉亭建于泉眼上,位于水母楼东。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创建, 明嘉靖年间(1522~1566)重建,亭长4.2米,宽4.8米,为八角攒尖顶,高9 米,面积85.17平方米。斗拱昂嘴的做法,突显明代特点,而间架依然保留着北齐风格。亭内泉眼深约10米,砂石砌筑。泉口围以木栏杆,游人可凭栏观赏晶莹透明的泉水。</p> <p class="ql-block">难老泉出水口</p> <p class="ql-block">  难老泉水北七孔水流进北村,南三孔水流进南村,中间小塔叫中流砥柱,也叫张郎塔。</p> <p class="ql-block">分水岭</p> <p class="ql-block">远眺双龙桥</p> <p class="ql-block">七孔水进北村</p> <p class="ql-block">难老泉分水的传说视频</p> 《水镜台》和《对越》匾 <p class="ql-block">  《水镜台》、《对越》、《难老》为晋祠三大名匾,俗称《三匾》。</p> <p class="ql-block">难老泉后面的水母殿</p> <p class="ql-block">水母娘娘</p> <p class="ql-block">水母娘娘的视频故事</p> <p class="ql-block">朝阳洞</p> <p class="ql-block"> 朝阳洞</p><p class="ql-block"> 此洞由天然石窟人工开凿修缮而成,每当旭日东升,阳光最先照到洞内,故名。古人又借《诗经》“凤鸣朝阳”之义。作为施展才华的场所,环顾仰俯之间,胸襟临风开阔,故有“欲界仙都”之称。</p> <p class="ql-block"> 台骀庙</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十ニ年(1533)创建,1956年重建。殿中央供明代木刻台骀像,左供土地神,右奉五道神。相传台骀原为张氏始祖,后因治水有功,被尊为汾水之神,简称水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王琼祠</p><p class="ql-block"> 王琼(1459-1532)字德华,号晋溪,山西太原县人。明代进士,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朝。历任工部、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该祠建于明嘉靖末年,内供王琼像。门上悬挂"山高水长"匾额。阶下银杏两株,左雄右雌,祠前晋水架桥,日:“仰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晋祠宣传片</p> <p class="ql-block">  山西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走进晋祠,迎面而来是浓厚的历史文化之风;走进晋祠,近距离接触到历史文化底蕴;走进晋词,解读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p> <p class="ql-block">  视频、历史传说和部分文字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删除。</p> <p class="ql-block">主题音乐:钢琴曲——穿越时空</p><p class="ql-block">摄影制作:张平海</p> <p class="ql-block">感谢浏览、点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