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罗灯光</p> <p class="ql-block">风塘村,三亚市著名的革命老区村,笔者于2022年7月17日第一次到访。海棠区关工委领导占达龙、陈世骥对仲田岭革命史有一定的钻研,作为风塘村人陈世骥对本村党史人物更为熟悉,在他俩的带领下,笔者拜谒了三家英烈故居。</p> <p class="ql-block">一、张开泰故居</p> <p class="ql-block">走进风塘村,急着要瞻仰的是张开泰故居。我读大学时,和张开泰的女儿张宁同在一个班里,那时就已经对他心生崇敬了。</p><p class="ql-block">张开泰(1905—1978),1926年入党,仲田岭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三亚市早期革命家、传奇式英雄。战争年代,他先后在陵水县、琼山县、琼崖抗日独立总队、陵崖保乐边区办事处、崖乐县工作,出生入死,满身弹痕,对党忠心耿耿,战功卓越,业绩可嘉。他的传奇故事,不仅记载在党史上,并且流传在老百姓的嘴上,而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担任琼崖总队第三支队支队长兼政委,带领第三支队在尖峰岭地区的黑眉岭,和前来围剿的日寇重兵血战了七天七夜,击毙了日寇指挥官—— 一名少将司令!笔者一直期待电影电视再现我市张开泰的英雄形象。</p><p class="ql-block">如此革命功臣,故居就在砌着围墙的院落里,在一栋侄孙辈盖的4层楼房的后面。其亲戚没人在家,院子的门虚掩着,陈世骥老师是本村人,他领着笔者走进去,径直走到故居前。带着崇敬,带着缅怀,笔者把故居里里外外瞻仰了一遍。</p> <p class="ql-block">这间百年老宅,系琼南地区常见的三目砖瓦房,除了乌瓦有些许破损、墙灰有些许脱落外,墙体、瓦顶、门窗完好,屋梁、房门应是上乘木料。窗户彩绘还觉清晰,屋檐下挂着一张渔网,墙根处一丛菜食“山荖”正绿着,说明其亲戚经常光顾着老宅。</p> <p class="ql-block">走出院门,回过头来,再三打量这个村中院落,空间是有些逼仄,但想到张开泰亲戚尽管建四层的楼房,也还是把老宅给完整保留下来,把对这位三亚传奇英雄的记忆保留下来,已属难能可贵了。</p> <p class="ql-block">笔者给远在海口市的老同学张宁打了个电话,通报此行及观感。她欣然告知,2012年,她和母亲在海棠湾镇领导人的陪同下,回到父亲生于斯长于斯的风塘村,抚摸过这间老宅,聆听过乡亲们的问候与叮嘱,然后到仲田岭革命烈士纪念碑去给父亲的战友敬献花圈,了却了母亲生前的一番心事。笔者的风塘之行是迟到了,但毕竟踏着老同学的足迹哩。</p> <p class="ql-block">二、陈保甲故居</p> <p class="ql-block">红砖围墙,简朴大门,院落整洁,一栋两层新楼一侧,陈保甲故居修整如初。</p><p class="ql-block">陈保甲(1904—1928),又名陈振甲,崖县初级师范学校毕业,后和张开泰等进琼崖仲恺农工学校学习并入党。受党组织派遣,回藤桥地区开展革命活动。先后担任中共崖三区委委员、崖三区苏维埃政府委员、工农革命军(红军)补充连连长。在藤桥起义、攻打三亚街等战斗中,战功显著。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他率补充连两次击退王鸣亚部的围攻,面对王部的第三次围攻,率部浴血奋战12个昼夜。在“保亭营事件”中,陈保甲与王昭夷叛兵英勇搏斗,顽强拒捕,壮烈牺牲,年仅24岁。</p><p class="ql-block">陈保甲故居是一间四目的砖瓦房,除厅间稍大外,其他三个房间都是一样的。其侄孙女、在海棠区委上班的陈邦艳告诉笔者,曾祖父养育三兄弟,老大保甲,老二保乙,老三保丙。保甲公的房间在东头,他结婚时的家具—— 一口老式掀盖柜子保留至今,舍不得处理掉,那是留住对英烈的记忆哩。</p> <p class="ql-block">故居厅间里,供奉着陈家先人以及陈保甲烈士、陈保乙烈士的牌位,红灯笼映照下,大红对联格外醒目。站立讲述者为陈邦艳—— 一位极有情怀的陈家女。</p> <p class="ql-block">陈邦艳回忆说,保甲公、保乙公出去做革命了,曾祖父留下老三保丙公持家。保甲公和岭头坡村李茂文、本村张开泰是挚友、战友,他们从琼崖仲恺农工学校回来后,一起开展农民运动,一起参加藤桥武装起义。起义成功后,建立红军补充连,保甲公担任连长,率部保卫藤桥,后因敌强我弱,弹尽粮绝,撤退到保亭营,在突然发生的保亭营事件中英勇牺牲,保乙公一直跟随大哥战斗,也在保亭营突围中牺牲了,兄弟俩长眠七弓河畔,陈家就剩下我祖父保丙公了。</p><p class="ql-block">保丙公英年早逝,祖母外嫁,留下我年幼的父亲。保甲公的妻子、大伯婆符氏没有改嫁,非常坚强、能干,把我父亲视同己出,含辛茹苦抚养成人,赓续了陈家的血脉。我父亲传二男三女,我是老三。陈邦艳接着说,日本鬼子入村那年,得知我们家是共产党家庭,就来砸我们家房屋,好端端的一间瓦屋给砸得千疮百孔,解放后我父亲才着手整修好。因为保甲公、保乙公遗骸无处寻觅,我父亲只能按本地乡村习俗,在他俩小时候喜欢去捉鱼摸虾、游泳嬉闹的大海边上修了衣冠冢,2008年迁移去了海棠区文尖公墓。我父亲先在石绿铁矿工作,不多久回来当了风塘小学的教师,退休后获返聘,坚持教书育人,直至倒在他所挚爱的岗位上。我们兄弟姐妹像父亲那样,一直居住并维修着这间老宅。笔者深受感动,虔诚地站在英烈故居前和陈邦艳及其外甥女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宅的厨房,也一直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三、符名华故居</p> <p class="ql-block">来到符名华烈士故居,一样的崇敬,一样的缅怀。烈士当年住过的老房子还有一面,其亲戚后人就近盖了二层楼房,也一样舍不得拆除。</p> <p class="ql-block">符名华于1918年出生,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1943年入党。1944年4月,崖三区委、区政府恢复建立,他担任区委书记。1946年10月的一天,他前往铁炉港、青田村一带活动,不幸遭到国民党第46军逮捕,后被杀害,沉尸亚龙湾,时年28岁。</p> <p class="ql-block">符名华的妻子王金,风塘的邻村洪李人。据陈世骥老师介绍,王金比丈夫小3岁,身强体壮,1940年参加革命,能骑善射,双手抡枪,三次历险,三次化险为夷,系仲田岭传奇女性,烽火硝烟的琼南战场上,活跃着她英勇的身影。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陵水县妇女联合会主任。“文化大革命”前,曾居风塘一段时间,按当地风俗,为丈夫招魂安葬,魂兮归来,入土为安,以了却一番心愿。她于1981年离休,2016年,坦坦荡荡追寻她引为自豪的丈夫而去,身后没有留下一男半女、块砖片瓦。</p> <p class="ql-block">四、风塘村侯王庙</p> <p class="ql-block">离开符名华故居,一行人来到风塘村西南田园边,参观承载风塘村落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侯王庙。</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亚市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庙宇,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明代所建。陈世骥老师介绍说,清光绪年间,村里出的贡生、监生,带领村民集资重建,按状元、榜眼、探花排开三大间。特别是,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陈保甲、张开泰等返乡,以侯王庙为依托开展革命活动,举办农民夜校,传播革命道理,建立农民协会,组织农民武装等等,所组建的农军在藤桥起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座古庙是革命前辈曾经艰苦卓绝的奋斗与抗争的见证,是后辈缅怀先烈、学习先烈的难得的本土教材和身边场所。</p><p class="ql-block">现存侯王庙,占地368平方米,南北长25米,东西宽14.5米,有门楼、中堂和后堂,建筑形制完整,庙里供奉峒主、侯王、妈祖等神像,据说还有特定的祭祀仪式和庙会活动,笔者很想观摩该项活动喔。</p> <p class="ql-block">合影留念。右起:占达龙、笔者、陈世骥、陈邦艳。</p> <p class="ql-block">根据仲田岭革命烈士纪念碑记载,风塘村的革命烈士有40余人之多,令我们肃然起敬!风塘村的红色记忆,但愿能获得保存,以便缅怀先烈,激励后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17日至诚参观</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26日制作发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