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玉树临风<div>场景/新安江、绵潭村</div><div>时间/2022年7月9日</div>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上, 沿着新安江山水画廊一路驰骋,一会儿在群山峻岭中<font color="#333333">盘山折岭</font>,一会儿沿新安江缓缓而行,惊叹新安江的秀丽风光,清澈的水面荡起涟漪,对岸徽派古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尤如一幅清雅的世外桃源图。李白有诗赞曰:<b>“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b></p> 新安江,又称徽港,发源于安徽徽州(今黄山市)休宁县境内,东入浙江省西部,全长159公里。沿江两岸以中国独特的徽文化与自然风光、古村落<font color="#333333">的结合而著称</font>。新安江山水画廊,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境内,全长约百里,是黄山——歙县——千岛湖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气温飙升至35℃,久找饭店不得,无意间拐入一条小路,机缘巧合,偶遇新安江边这座古老的村落——绵潭。</p><p class="ql-block"> 因为不是计划中的景点,对此一无所知,边看边拍边搜索资料,真正体会现学现游的感受,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绵潭”旅程中的意外之喜。</p> 据店家介绍前行一百米可走到新安江边,饭前的空隙,我和子春跑步前往,近距离接触有<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美称的新安江,一睹徽商母亲河的风彩,碧绿清澈的江水,微波轻漾,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下绿得更翠,蓝天白云<font color="#333333">倒映其间</font>,带着<font color="#333333">块状的蓝</font>,彩色的小船停泊在古老的埠头,慢摇轻荡,好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再看江对岸则彩旗飘飘,鼓声阵阵,呐喊声一声高过一声,极目远眺,原来是村民在绵水之上表演鱼鹰捕鱼,画舫旁的小舟自由穿梭,村民娴熟地撒网、收网,重复着多年来赖以生存的动作,现如今只是为了赢得游客的喝彩,各取所需罢了。 而我更喜欢<b>“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b>的情调,<b>”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b>的意境。 <p class="ql-block"> 咦!看,对面行来一只小船?澡盆?救生筏? 两只竹片轻划,缓缓的穿江而来,近些才看清是只元宝般袖珍小船,截止今日,这是我见过最迷你的“船”,轻巧而灵活。猜测船夫在对岸工作,这会儿妈妈喊他回家吃饭。</p> 绵潭位于秀丽的新安江上游,上距坑口镇,下距深渡镇均为15华里。居江之北岸。村落从村头郑坑沿江至村脚王家井(王氏聚居之地),长近2公里,依地势和坡岭走向,分上中下三村,上村庄氏所居,呈长蛇之势,逶迤不断,民居星罗棋布;中下村为汪氏所居,房屋鳞次栉比,沿江两岸算比较大的村落。 <p class="ql-block"> 绵潭村始建于公元前38年,是一个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曾有“朱、杨、林、汤、范、胡、王、庄”等姓氏先民在此生活过,现以汪姓居多。初以村后高山长廖兴为村名,后几易其名,至清代,汪启淑有感绵潭前被称为”绵水“的新安江水段,水流绵长平稳,潭深叵测,提议以绵潭为村名。至此,绵潭村名沿用至今。但《歙县地名录》这样记载:古村落前潭边有木棉树,故名棉潭,后改棉为绵。我无法判别哪种说法更贴近<font color="#333333">事实</font>,总之,绵潭之名的由来是有典故的。</p> <p class="ql-block"> 村居的风格依旧是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大部分建筑都比较现代, 只有几栋老宅散落其中,风霜吹败它的容颜,黛瓦已现苍白之色,瓦檐残缺似老翁的牙齿免为其难的遮挡着风雨,白色的马头墙被风雨洗刷成浅灰色,与灰瓦的色调更接近,<font color="#333333">老宅</font>清一色的大门紧锁,已不见主人活动的身影,留下<font color="#333333">其</font>龟缩在那里,成为游客眼中的宝贝。</p> <p class="ql-block"> 古人云:“<b>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为井</b>”。 绵潭村前岸边有一口被绵潭村人视为神井仙水的“王家井”。与我们平原之井迥异,平原之井一般为竖向筒井,而王家井则不然,属外引注入,靠近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 </p> 王家井即泽花腴菜井,又称下井、汪家井。水源从十里外的大天寺引至枕山长蓼尖注入井中,清澈甘甜,冬暖夏凉,长期饮用可延年益寿,闻名歙南。 唐末黄巢兵乱,任氏凿井以饮。后由居井西的王姓管理,故称”王家井“。 如今村中已饮用自来水,然每年春分前,家家挑王家井水浸白米,因其能长久储存,不易变质;盛夏时节,老老少少以王家井水作矿泉水饮用,可谓<b>“百尺苍松心不朽,千年古井水无浑。”。</b> <b> “一泉韵众生",</b>千百年来,明净甘甜的王家井水哺育世世代代绵潭人,走出了不少豪杰俊才,如明代锦衣卫将军汪添宁、锦衣卫指挥佥事汪瓒、万所年间进士汪应元。清代藏书家江启淑,新安画派大师庄稼汉,国画大师汪更新,兄弟双博士汪屹华、汪亦明等,王家井不愧为绵源的“村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环伺王家井的大型文化墙,山水自然风光与古色古香的徽风皖韵完美融合。文化墙上不仅写上了村规民约、尊老爱幼的内容,还介绍了绵潭村的历史典故和村里历代俊才的诗文篇章,“山高井水甜,新安山人家”山水画点缀其间,古朴之风迎面而来,为游客了解绵潭开启新窗口。 <p class="ql-block"> 村前的江边昂立着一座四脚牌坊,亮青色,看着有点像质地坚硬的青色茶回石,粗壮厚实,今之所立应是后世所<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建</span>。临江的一面镌刻着“锦衣坊”三个烫金大字,背江的那一面则刻着“武镇南粤 ”,“诰封锦衣卫指挥佥事汪瓒”道出获此“恩荣”之人,牌坊前面的码头即是远近闻名的“将军埠”。 </p> <p class="ql-block"> 明嘉靖年间,锦衣卫百户汪添宁被封为明威大汉将军,钦赐莽玉,明主恩荣建“四脚牌坊”(四脚牌楼),立牌坊之日: “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添宁公之子汪瓒,因抗倭有功,封明威将军,任锦衣卫指挥使,钦赐莽衣玉带。荣归故里祭祖之时,官船行至绵潭“牌楼前”遇水干河浅,族人抬干斤巨石沉于江边,用石板砌台阶成埠,迎将军登岸,此埠始称“将军埠”。据村民介绍,将军埠作为锦衣卫文化体验馆,牌楼背后竖着的锦衣卫官职竖旗,外有校场比武,内有与锦衣卫相关的展览和表演,只是我们无缘得见。</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将军埠处看牌坊</h3> ”四脚牌坊“背面就是一个偌大的大厅和戏台,可容纳千人。<b>“砍不完的九砂柴,看不完的绵潭戏,打不完的漳潭鱼……”</b> 这<font color="#333333">句</font>谚语反映了绵潭村人古往今来唱戏、看戏、听戏的传统风俗。 <p class="ql-block"> 绵潭乡村小剧院是典型的徽派风格,<b>“白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b>剧院为上世纪70年代集体经济时期村里的简易会堂经过修整改造而成,虽然旧貌换新颜,但会堂两侧明清风格的花格门窗,历经风雨尽显岁月沧桑,灰暗而斑驳,彰显它的年轮。<b> </b></p><p class="ql-block"> 小剧院大门两侧贴着剧目“衣锦还乡”的海报,门柱则贴着一幅<b>“福星高照吉祥地,财源滚滚富贵家”</b>的对联,道出绵潭人朴实的愿望。剧院正门正对着深幽的绵潭,汲取秀水之灵气,唱响绵潭之芳华。</p> <p class="ql-block"> 说起绵戏,我以为是绵潭人独创的地方戏曲,就像<font color="#333333">南通</font>的“童子戏”,其实不然,据店家介绍,是数百年前以当地乡音模仿京剧、黄梅戏等戏曲的唱腔,而形成的独特地方戏曲,乡味浓,戏味足,<font color="#333333">兼容并蓄</font>又不落俗套,那咿咿呀呀的念白,辗转腾挪的身段,五彩曼妙的脸谱,不仅本地人超爱,外来的游客亦叫好称奇。</p><p class="ql-block"> “放下采茶箩筐,换上绵戏服装”,农活演出两不误。数百年来,绵潭村世代“草根演员”们对“绵戏”的执著和热爱,才使绵戏唱响百年,绵绵不绝。只有坐画舫的游客有资格欣赏,而自驾的游客得看运气“蹭”戏了。</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来自网络</h3> <p class="ql-block"> 对于枇杷,我只知道苏州的白玉枇杷,今日却无意间走进徽州枇杷乐园,歙县三潭枇杷享有<b>“天上王母蟠桃,人间三潭枇杷”、“一江新安水、万重枇杷山”</b>之美誉。2001年歙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枇杷之乡”,2015年三潭枇杷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难怪途中看到成片的枇杷林。五月份这里是收获的季节,定是“<b>淮山侧畔楚江阴,五月枇杷正满林”</b>的盛况,人流如织,慕名前来品赏三潭枇杷的香甜。</p> <p class="ql-block"> 绵潭终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小气候,为枇杷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代诗人流沙河这样描述三潭枇杷:<b>“浔阳琵琶三弹,歙县三潭枇杷;琵琶三弹涌清波,三潭枇杷挂金霞。琵琶,枇杷,留连难返,主人忘归客不发"。</b></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来自于网络</h3> <p class="ql-block"> 一次打尖,偶遇安江边之绵潭,村前的百年古井,江边的“恩荣”牌坊,看<font color="#333333">不</font>完的绵潭戏,深幽清澈的绵水,金黄香甜的枇杷,九姓齐炫捕鱼技,青山绿水徽人家,构成灵动的山水画卷,误入“桃花源”,令我流连忘返,虽未尝得枇杷可口的滋味,未能临近观看捕鱼盛况,亦未能聆听穿越时空的曼妙吟唱,算不得完美,但心情欢畅,无意间邂逅如此美景,夫复何求!</p> <p class="ql-block">文案/玉树临风</p><p class="ql-block">音乐/忆江南(琵琶演奏)</p>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