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财富管理》

周琦·木吉之城

<p class="ql-block">2022/07/27 心情:好 天气:晴朗</p> <p class="ql-block">1. 财富的定义以及不同人群的财富管理目标</p><p class="ql-block">2. 中外财富管理的差异以及目前中国财富管理行业面临的挑战</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式财富管理》一书中,作者金李教授站在中国人的立场,对财富管理行业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本书的想法、理论是在无数次和中国的财富家庭、资深业内人士,以及政策制定和监管部门的资深专家学者的思维碰撞中形成的。这本书的出版,将激发大家对财富管理行业更加广泛深入的讨论,从而共同推动这一伟大事业在中国的发展。</p><p class="ql-block">金李教授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博导,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他曾任哈佛大学商学院金融教授兼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执行理事,现兼任牛津大学商学院金融教授,牛津大学中国中心研究员。同时担任北大-哈佛-牛津“全球华人家族企业领导与变革项目”的创始中方联席主任和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研究实践平台”主任。</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来为你解读的是《中国式财富管理》。我会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精髓:中国家庭应根据自己的财富总量,梳理自身需求,理清可用资源,在了解各种理财方案的风险和收益后,形成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财富管理方案。</p><p class="ql-block">说起财富管理,人人都是专家。上了年纪的人,会告诉我们,他在哪几只股票上经历过辉煌,刚上班的年轻人则会打开支付宝,给我们看他持有的优质主动型基金。从股票到基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所偏好的投资标的,通过这些投资标的赚钱,是不是就是所谓的财富管理呢?股票也好,基金也好,都是财富管理中涉及的内容,但是并不是财富管理的全部,另外,细心的人或许会有这样的疑惑,什么是中国式财富管理呢?难道中国的财富管理,和欧美的财富管理不一样?带着以上的疑问,我们打开这本《中国式财富管理》,看看作者金李教授能否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解开我们内心的这些疑惑。</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将从财富的定义和不同人群的财富管理目标,以及中外财富管理的差异和目前中国财富管理行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这两部分出发,带领大家走近我国的各类财富群体,看看不同的人群都应该如何进行自己的财富管理。</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让我们先来了解财富的定义以及不同人群的财富管理目标。</p><p class="ql-block">什么是财富呢?这个问题看似多余,毕竟谁还不知道财富的定义?现金、黄金、房产以及股票,这些都是财富。那么松子是不是财富呢?正常情况下,很少会有人把松子视为财富,但是对于松鼠或者在某些极端情况下,饿了好几天的人而言,松子就是巨大的财富。</p><p class="ql-block">因此,财富至少有两个维度的含义,第一个维度,财富可以满足我们目前的需求,第二个维度,在将来,财富依然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而且满足的程度不能低于目前。</p><p class="ql-block">现金之所以不能和财富完全画上等号,是因为现金只满足第一个维度的定义,可以赋予我们购买力,满足我们目前的需求,但是从第二个维度来看,现金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失去大部分购买力,几十年前一元钱可以买两个肉包子,到了今天,只够买半个。</p><p class="ql-block">因为财富存在第二个维度,因此我们可以回答财富管理的目的是什么,根据财富的定义,我们认为,财富管理的目的是让我们今天所拥有的购买力,到了十年后依然能保持住,甚至变得更多。简单来说,今天我们有购买100个苹果的购买力,十年后,通过财富管理,我们当初的那100个苹果的购买力,至少维系住了,如果能变成200个苹果的购买力,那更好。那如果没有进行财富管理呢?十年后当初100个苹果的购买力,可能只够买10个苹果了。</p><p class="ql-block">了解了财富的定义和财富管理的目的,我们接着来说说不同财富人群不一样的财富管理目标。</p><p class="ql-block">财富管理是通过资产配置来完成的。资产配置主要分为三大类,依次是流动性资产、安全性资产和收益性资产。</p><p class="ql-block">流动性资产的安全性最高,收益最低;收益性资产风险较大,收益也比较高;安全性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都处于中等水平。</p><p class="ql-block">目前很普遍的现象是资产的错配,低资产客户喜欢收益高的收益性资产,而高净值客户却害怕风险,选择安全性资产甚至是流动性资产。</p><p class="ql-block">事实上,根据资产配置的原则,低资产客户应该先配足流动性资产,银行存款和货币基金里多存点钱,然后少使用信用卡分期和消费贷款,一边使用借款年利率16%以上的信用卡分期,一边把存款用于股市的追涨杀跌,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做法。</p><p class="ql-block">而高净值人群在配备了足够的流动性资产和安全性资产之后,要敢于把剩余的资金投入到收益性资产中,不要畏惧收益性资产潜在的风险,因为如果把钱都放在中低风险收益的资产中,会面临财富缩水的尴尬境遇。</p><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让我们来看看中外财富管理的差异以及目前中国财富管理行业面临的挑战。</p><p class="ql-block">本书书名之所以是《中国式财富管理》,这“中国式”指的就是国人对于房地产过度的热爱。中国的高净值人群,除了自住的房屋,还会购买多套房产进行投资和出租,相比之下,欧美的高净值人群也会买很贵的房子,但是这些房子都是用于自住的,很少会购买用于投资的房子,欧美高净值人群更愿意把剩下的钱用来购买股票类资产。</p><p class="ql-block">少买房多投股市,也是我国的政策大方向,这几年,国家一直表态“房子是用来住的”,各种限购政策都旨在让已经有房的高净值人群,不要购买多余的住房,同时,各种政策也在有序地把各类资金引入股市。</p><p class="ql-block">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土地博弈是零和游戏,也就是有输有赢,损人利已的游戏。历史上,地主手上的土地越来越多,大部分农民失去土地,变成佃农,之后变成流民,最终变成暴民,从而导致王朝替换,开始新一轮的土地博弈。</p><p class="ql-block">但是金融市场不是零和游戏,持有企业股票的人都可以随着企业的成长,享受到复利带来的财富效应,在金融市场上,好企业所有投资人的利益是一致的。相比在土地上的博弈,金融市场更易于实现和谐的共赢局面。</p><p class="ql-block">除了改变国人对于房产过度的热爱之外,我国的财富管理行业目前还面临以下一系列问题和挑战。</p><p class="ql-block">首先,很多资金热衷于赚热钱、赚快钱,不把资金投入实体经济,“辛辛苦苦做一年,不如投资一套房”,这种趋势对于实体经济的伤害很大。</p><p class="ql-block">第二,和欧美股市大多是机构投资者不同,我国股市目前还是以散户为主,一部分散户还会选择使用杠杆,这种做法会加剧市场波动,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性。</p><p class="ql-block">第三,由于目前财富管理行业处于野蛮成长的阶段,为了争取客户,很多机构只提收益,对于风险绝口不提,为行业的良性发展埋下了隐患。</p><p class="ql-block">第四点,与我国越来越庞大的中产阶级相关,目前财富管理行业大部分的焦点都集中于高净值人群,缺少为中产阶级量身定做的产品,中产阶级为避免拉开与高净值人群的财富差距,因而很多人选择购买外资的财富管理产品,这种趋势对于我国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十分不利。</p><p class="ql-block">第五,财富管理行业面临如何改变用户观念的棘手问题。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平稳发展,房产投资收益日趋收窄,如何说服高净值人群,选择股票类收益性资产,进行财富管理,是一个棘手的难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读到这里,这本书的内容我们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下面我来为大家总结一下。</p><p class="ql-block">在第一部分中,我们了解了财富的定义以及不同人群的财富管理目标。财富的含义一是可以满足我们目前的需求,二是在将来,财富依然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而且满足的程度不低于目前。我们意识到现金如果今天不用,那么购买力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降低,这也是要进行财富管理的原因,同时,不同的财富净资产人群应该树立不同的财富管理目标,其原则是先配足最基本的流动性资产,再去配置追求收益的资产,不可本末倒置;第二部分中,我们分析了中外财富管理的差异以及目前中国财富管理行业面临的挑战。相比欧洲人偏好配置股票类资产的习惯,中国财富阶级更偏好投资房产,这种偏好有历史原因,改变这一偏好,对于国家总体经济的繁荣会更有益处,最后,我们了解到我国财富管理行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关系到财富管理行业的未来。</p><p class="ql-block">以上就是《中国式财富管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了,希望大家通过我们的解读,了解到,中国家庭应该根据自身的财富总量,制定符合自己情况的财富管理方案。很多人听完本书,觉得是写给富人阶级的,和自己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即使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群,也可以从本书中得到很多真知灼见。比如说,国家这几年一直在说,房子是用来住的。结合本书的观点,我们就可以明确回答能不能在二三线城市买房这种问题,答案是:如果买了自己住,二三线城市的房产是可以买的,如果是投资,那么投资二三线房产可能会遭受严重损失。光是意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的财富增值就有重大的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