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五峰寺

鸣鹤

我喜欢深山,喜欢深山里的老屋旧事,喜欢深山里留守的老人和老人的故事,尽管看起来不是很新鲜,听起来也不是什么传奇,可我一旦想起这些深山的老屋旧事将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逝的时候,总想探个究竟,总想将深山里那些美的,善的东西,比较山外的花花世界,比较城里的灯红酒绿,比较社会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存关系尝尝不同的口味。 来花坪8年,听到关于建始花坪石板溪村“五福寺”或是“五峰寺”的传说很多,有人说是古代川湘马帮必经之道,此地隘口是守军防地;有人说是清朝年代的寺庙,文革时期遭到破坏,当地老百姓供了五个菩萨非常灵验,保留至今,香火不断;有人说此地石板溪的构造独特,全是大小不一的青石板,当地百姓可就地取材造房盖瓦,此景就是一个全青石板搭建的地标;也有人说这里是进贡内设有雷福殿、观音殿、大福殿、祖师殿和山王殿,五殿裹石山,也有人说这里是保佑五峰山百姓的五福…… 不管谁说或怎么说?我都感觉有道理,有些故事是可以考证的,有些故事则不需要考证,反正就是图个吉利吗? 我原以为,地处深山里的“五峰寺”,一定是高山老树笼罩的旧庙和老和尚,有着一种原汁原味的原始古朴风格。殊不知,实际情景是“寺庙”空无一人,只有山高不过四层楼,庙堂不过小五间,每间大不过一平米,但每间小庙堂的香炉挤满了香杵,兴许平日里香火一定很旺。山上仅一座关公的贡亭,另外有一座五米左右,类似土家族的跨山风雨桥,细细品过,小小五峰寺,却真有一种土家族的桥亭风味。我们山水的右边上去,左边下来,仅需十五分钟。 “五峰寺”前有一古碑,碑文记载此寺庙始建于清光绪4年(1878),寺庙内设有雷福殿、观音殿、大福殿、祖师殿和山王殿,五殿裹石山,形成奇特的石建筑风格。 上下山的石阶没有栏杆和扶手,山上石头小路全都长满了杂草和荆棘,亭阁常年失修,油漆全都脱落,没有任何的安全措施,上山处有一块标注有“禁止游玩”的牌,可能是防止事故责任,故意加以提示,而外甥王诗杰信以为真,坚决不上。 五峰寺地处花坪镇石板溪村,所谓石板溪,是指此地的河道全以石板构成,雨来溪流,无雨溪枯。由于石板材丰富,当地土家族人们就地取材,建造独具特色的石板吊脚楼。我考,这里土家族的吊脚楼,有的全是石板材从一楼垒砌至二楼,极个别的房屋连屋顶都是石板;有的是一楼是石板,二楼则是木板镶嵌而成;再有的是一楼是石板或石块,二楼则是“干打垒”泥巴砌成。 据地质勘探的专家说,石板溪是个相对原始的土家村寨,方圆有五峰仙山、祖师山、龙口旭日、梅花尖、梯儿岩、穿谷洞、硝洞湾、猪食孔等8个尚未开发的“野景”。<div> 而当地老百姓不知道什么是景,一问三不知,加之深山里的村道往往仅只一车宽,一不小心尽头就到了农户家里,回头又担心会车。我曾想过要步行,可山里人对路程没有准确的概念,说是三里,我走了三里再问,却还有三里,没个准头?</div><div> 所以就放弃了,留有余香,改天再来又何尝不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