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还欠军嫂一声谢谢</p><p class="ql-block"> 文 / 图 / 范西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望军旅”写了六篇了,但总觉得还有个事没做,突然想起来了,原来还欠军嫂一声谢谢!</p><p class="ql-block"> 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离不开全军将士的勠力奋斗、奉献牺牲,但还有这么一群人为了部队建设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家庭幸福,她们就是最最令人尊敬的军嫂们!</p><p class="ql-block"> 军嫂,是一种身份,是一种责任,更是军人的大后方,她们有着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付出,对此我有着深切的体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是书信谈恋爱。我和我对象是经同学介绍认识的。对象是“工农兵学员”,从卫校毕业后分配到本县乡镇医院做妇产科大夫。1977年12月我从几千里外的部队回老家探亲确定的关系。见面后经过交谈双方都比较满意,我记得曾经对她说过找当兵的以后会分居两地、会一个人面对生活中很多困难等话题,对此她都表示可以接受。根据部队规定,未婚干部探亲假是两年一次,每次二十天。就是说1978年我没有探亲假了。从此我们便开始了长时间、频繁的书信往来,写信、看信、盼信成了军旅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书信谈恋爱”,军中一大怪,真实地反映了军人和军嫂们的感情生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其此是两地分居盼团聚。我是1979年6月结婚的,至1985年12月确定转业,总共两地分居六年零六个月时间,期间夫妻在一起生活加起来也就十四个月的时间。这对年轻夫妻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部队规定干部婚后每年有一次探亲假,每次一个月;妻子(丈夫)每年可来队一次,每次也是一个月。真实的体会是,没来的时候盼着来,来了以后又怕分别。宋代秦观(字少游)写给妻子苏小妹的连环诗《相思》:</p><p class="ql-block">静思伊久阻归期,</p><p class="ql-block">久阻归期忆别离;</p><p class="ql-block">忆别离时闻漏转,</p><p class="ql-block">时闻漏转静思伊。</p><p class="ql-block">道出了当代军人夫妻两地分居的真情实感。</p><p class="ql-block">我妻子第一次到部队探亲,从潍坊到重庆54个小时路程,中间还要转一次车,由于火车上人多,站了近50个小时,直到过了成都才找上座位,到部队三天后腿脚才消肿,真是“足”见其辛苦。1982年,我一个老乡战友在位于川东的酉阳某部任连长时,家属从山东老家来探亲,路上走了11天,期间乌江发洪水不通航,只能在中途等待。2008年春晚孙涛主演的小品《军嫂上岛》是在军人生活中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着的真实故事。在内地尚且如此,那些在青藏高原戌边卫国的军人家属要想探亲其困难和艰苦程度便可想而知了。由于聚少离多,军人家属有时想怀孕生个孩也变的不那么容易,他远不像军人打靶那样瞄准了目标去击发就可以打中的。还有的军人和家属由于长期分居导致感情上出现了问题,有的是家属出了问题,有的是军人思想发生变化等等不一,我在连队当指导员时就处理过此类事情,可见军嫂们是承担着多么大的压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再次是家庭生活困难多。我儿子出生于1982年6月,正好是结婚三年后出生的。没有孩子盼孩子,有了孩子困难多。自从儿子出生之后,家庭生活的重担便全部压在了妻子一个人的肩上。因为没有看孩子的,只好把儿子放在他姥姥家,由姥姥照看。姥姥家与妻子工作的医院相距15华里,已65岁的老岳母照看着3个孩子(还有他二舅和三舅各一个),养着一头牛,做着六七口人的饭,农忙时还干着农活(老人实在太伟大了,辛劳一辈子,活到100岁,儿女孝顺,得以善终)。妻子住在娘家,早上骑自行车走15华里去上班,中午下班再骑自行车回家给儿子喂奶,下午再骑车上班,晚上下班再回家,一年四季,不分严寒酷暑。夏天的中午顶着高温,骑车走在农路上,道路两旁是一人多高、望不到边的玉米高梁,路上不见人影,俗话说“为母则刚”,在这样一条成年男子都会头皮发麻的农路上,妻子依然决然的这样来回走着。下雨天,道路泥泞,扛着自行车;大雪覆盖,无法骑行,推着自行车;妻子有时上夜班接生,就把孩子带到产房睡觉,完成工作后再带儿子回宿舍,等等这一切都是因为找了个当兵的丈夫,为了让丈夫能在部队安心工作。1986年我被批准转业后儿子才离开姥姥家到镇上和我们住在一起并开始上幼儿园,这时他已经四周岁了。</p><p class="ql-block">“十五的月亮 </p><p class="ql-block">照在家乡 照在边关</p><p class="ql-block">宁静的夜晚 </p><p class="ql-block">你也思念 我也思念</p><p class="ql-block">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p><p class="ql-block">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p><p class="ql-block">我在家乡耕耘着农田</p><p class="ql-block">你在边疆站岗值班</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孝敬父母任劳任怨</p><p class="ql-block">你献身祖国不惜流血汗</p><p class="ql-block">我肩负着全家的重任</p><p class="ql-block">你在保卫国家安全……</p><p class="ql-block">歌曲的旋律很美,唱出来很好听,但这里却包含着多少军嫂们的汗水与辛酸!1981年农村实行分田到户,一部分农村户口的军人妻子更是面临着更多困难,耕种、浇水、除草、收割,很多体力活本应是男人们去干的,但军嫂们却要独自面对,甚至有的干农活时要把襁褓中的孩子放在田间地头,为的是不误农时。更有的军属变烈属,让她们痛切心骨。这些困难和问题给军嫂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考验。好在随着国家的发展有些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好解决,令人感到欣慰!</p><p class="ql-block">“军功章 有我的一半 </p><p class="ql-block">也有你的一半”</p><p class="ql-block">“祖国昌盛 有你的贡献</p><p class="ql-block">也有我的贡献”</p><p class="ql-block">歌词情真意切,道出了人们共同的心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向伟大的军嫂们致敬!</p><p class="ql-block">谢谢你们为国防和部队建设作出的无私奉献!</p><p class="ql-block">谢谢!谢谢!!谢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26日范西勤记于昌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