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风悄悄,吹过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有了凉爽的温度。儿子带着干妈还有我穿行在那条常走的小道上,耳畔的空气中处处弥漫着人间烟火的清欢。我们仨一路聊着涵宝转科的事。</p><p class="ql-block">涵宝是干妈家的女儿,也是我的干女儿,我看着她长大,从一个十八般武艺全有的小丫头长成今天婷婷玉立的大女孩。</p><p class="ql-block">涵宝这个学期就读高二了,她想参加艺考,因为她喜欢画画,而且她想从理科转到文科来,因为物理、化学已经慢慢超出她的学习能力,她很是畏难。可是现在已经是高二了呀,这个时候转到文科来,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这她必须恶补上已经掉下了一年的文科知识?她知道她将要面临的是什么吗?她有这个能力赶上吗?就这些妈妈始终是秉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的。于是她追问过涵宝很多次,涵宝除了一句话要转科之外并没有和她有过多的交流更没有给她哪怕半点的承诺,于是老母亲就处于极度焦虑的状态,因为她害怕将来会面对一个无法收拾的结局。这个晚上她想听听我家儿子的意见。</p> <p class="ql-block">儿子始终淡定,他说,解决一切的孩子一切的问题的终极办法就是:把自我归还给孩子。“我”想做什么?“我”想要什么?而不是“你”说“你”想让我做什么!“我”必须首先是贮立在这个“我”上,这个“我”的贮立如何获得?你得先把她交还给她呀!干妈说,我也想还给她呀,可是她一副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她根本就不知道她自己想要什么呀?她就是因为一次考试差了,就痛不欲生的,就想着理科太难了,已经试过了再转到文科来试试,她认为文科死记硬背的,虽然也不愿意,但可能要好搞一些。</p><p class="ql-block">儿子断然否定,理科学不好就转到文科来,她了解文科是什么吗?文科一味的记背就能学好?这岂不是对文科生的亵渎?你们难道没有看到当年我义无反顾的选读文科,但实际上我理科成绩分明也很好呀?学理科你又不够聪明,学文科你又怕记背,那你到底想要干什么?就这种心态又从何学文?那这就不光是学习的态度了,这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遇难则退,一天到晚只想混日子,你若混日子,必然最后是日子混你了,最后你能接受这样的自己吗?人生就是这样,苦和累你总得选一样吧?哪有什么好事都让你一个人占了。”</p> <p class="ql-block">是这样的,死记硬背学文科是没有意义的,而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把太多的人培养成了只会死记硬背和刷题的机器,所以我们国家某方面的发展就不是太好,包括理科也是同样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十四亿中国人,但是我们的科学却始终无法赶超英美,因为现行教育中有太多的对学习兴趣的扼杀和对学习意义的扭曲。说白了,教育其实对我们这类有个性的孩子伤害更大,它扼杀了我们可能成为的可能性,而强硬想把我们改造成不该成为的样子,它让孩子不再有更多向内探索的动机。</p><p class="ql-block">我认为涵宝本来就应该是学文科的,她的思维更多的是文科生的思维,而且她将来要参加艺考,一个艺术家不懂历史,不懂地理,不懂人文,这不可笑吗?难道还会有没有人文素养的艺术家?但可惜的是,她到现在始终还是没有把自己搞明白,她没有认清自己,即便是想换科,也是因为迫不得以学不下去的原因,而不是因为内心真的很想要某种东西,既想换科,又不正确认识,既想学艺术,又仅止于一个表面肤浅的理解,整天在学校里得过且过,从不审视自己的内心。一个人如果总是向外求而不是向内看,这个人其实就是很可悲的,因为我们讲求的是先出世再入世嘛。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学习这个事没有还给她,更意味着比学习更高的生活的态度没有拎清楚。学习只是表象,我们要透过这表象看实质。到归根结底就是没有认清自己,因为一个人对自己认识的越多,那么他在社会上的成就往往越高。认识自己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这个人一定在很多的时候他会是安静的,而不是整天咋咋呼呼,疯疯颠颠,而涵宝正好相反,所以她没有太多的机会去认识自己了。</p><p class="ql-block">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你,除非那个人是你自己。人生的成长,始于自我觉醒;人生的进步,就在于自我改变。</p> <p class="ql-block">那现在的关键点在哪里?亚里士多德说,任何一个人都是形式加实料。实料是我们的身体,形式是我们的潜能。人最终活下来的意义是什么?就是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东西,成为我们必须要成为的东西,这个东西在哪里?这个东西就像一个种子样存在于我们内心,一个种子的潜能是将来会成为一棵树,这个种子存在的意义就是将来成为那棵树,而我们人存在的意义就是将来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而这个内驱就像那颗种子,所以现在是要帮涵宝找到那个被厚厚深埋的种子。</p><p class="ql-block">学文学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她知道她对生活的态度是什么样的?这个生活的态度不是指要有什么远大的目标和梦想,而是面对眼前的一天天的日子你是打算怎么样去过?是一天天嘻嘻哈哈混日子还是一天天充实一些或者是比如我喜欢艺术,我就去对艺术不断的探索。混日子一天天象是看不到尽头,但有一天就会突然发现这日子就这样过完了,而且过得快得很,关键是还会有很多的无意义感。没考好就想着转科,这是任何一个人趋利避害的正常反应而不是动机。动机是什么?动机是做为独立的个体,我要干什么,我这个人我要通过什么样的行动去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连动机都没有谈何面对新困难迎难而上?搞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混沌一片,从来都只是被别人去推着走,而丝毫不去直视自己的灵魂,检视自己灵魂深处的需求,只听凭着眼前看到的最浅显的东西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我将来要干什么 ?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学不学习?这都是一个人的主观意识,而不是要妈妈去逼着。</p><p class="ql-block">那么面对涵宝这种态度,你们有没有反思自己曾经在她的生活学习中包办得太多管控得太多了呢?明明是她在驾驶着人生这辆车,这个方向盘本来就要在她的手上,可你们总是不放心,你总要把方向盘握着,生怕她跑错了偏了,好了,那她现在干脆就放弃了这个汽车的控制权,她晓得你会为她把控着的,就算你不把控,她知道你也会在旁边帮她推着的,这么多年,你们一直在驾驶员的位置上拉着她出发,而她在后座上,只管享受着,她不需要自己学习驾驶,不需要自己认路,不需要分辨怎么走对怎么走错,不需要观察有没有红绿灯,不需要看交警的指挥。所以今天你们不想开车了,可她却什么都不会,连思考也不会。那你能怪她吗?你不觉得悲哀吗?你就没有想过,为了把握住孩子的航向,做父母的基本上把方向盘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就是在剥夺孩子的“自主”吗?</p> <p class="ql-block">儿子的话瞬间勾起了我的回忆,涵宝一样是在妈妈严历的掌控下长大的孩子。妈妈那么聪明,妈妈却有太多人生的遗憾需要孩子去代替她完成,于是这个孩子从小就背负着妈妈的人生梦想被妈妈推着一路奔跑,琴棋书画,歌舞诗赋,无所不能。借用儿子的一句叩问:妈妈把该使的劲都使了,孩子还需要使劲吗?妈妈把方向盘牢牢把控着,孩子是不是就此会放弃了这个控制权?从心理学上来讲,这其实更是一种习得性无助。</p><p class="ql-block">“这个题又该如何破?”儿子说,减少关注度,把责任归还给她自己。“可是代价会很大呀?”“受的伤可能确实会很痛,可是现在痛是为了将来不痛呀!正面管教里说:错误是最好的成长机会。等我们真正的认识到这句话的时候,那你就不怕孩子出错了,而且出错的时候你会感谢这些错误让你找到了方向。不正是因为通过试错、改进,一次一次的循环,帮助我们减少错误的分叉,然后找到合适自己的步伐,然后一点点靠近成功,不是这样吗?有些事情,不试一下又怎么会知道呢?也只有在不断地“试错”中去尝试、探索,去建立逻辑思考能力,从而找到自我,“我是谁”“我就是我,我不是我妈”“我在哪里”“我需要什么”“我要做什么 ”“我的决定又是什么”“我的后果谁来承但,是我自己,不是我妈”“我想要的东西,得我自己去努力,在我需要的时候,可以去找妈妈,但她只是我的借力”。所以,做为妈妈你一定要很正式的把方向盘交还给涵宝手上,你要让你们曾经的共生混沌的过去和未来一分为二,要和过去的日子去绝别。要明白必须是涵宝自己握着,自己驾驶、自己加油门、自己踩刹车。生活是不停向前的,一如我们坐着的这辆车,你不使力它也会向前,可是你得把握住方向啊,你得决定它朝哪边走啊,你得让它带着你去你想要的地方啊,你要避免它中途翻车更要避免它跌入深渊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都是这样吗?这么多年之所以车子正常行驶那是因为一直是你在掌控呀,可你也要老啊,终有一天你会无力掌控的呀,这些分明都是涵宝的事呀,她才是主人呢!这是其一。</p><p class="ql-block">其二,这么多年来,涵宝坐在自己这辆车的驾驶座上,但是连方向盘都没摸到过,全是你在代为拉方向盘,她已经傻坐了十来年,不会控制自己这辆车,现在,你把方向盘慢慢还给她了,她没开过嘛,一拿到,总是会开得跌跌撞撞,不那么靠谱,那没办法,开沟里了就沟里了,你耐心地陪着她开上来,撞了就撞了,你耐心地陪她换个方向重新开始。你要包容她,只有圣者才会包容别人。其实不光你对涵宝,我们任何人都要明白,原谅宽容的那一方才是胜者才是强者。总之,就是:她主导,你接纳并信任、鼓励她,无论她何种表现,都是如此,千万不要嘴里说交给她了,行为上又总是不信任,总是想去干涉想操控。你要明白你就是一个陪驾的位置,这是界限懂吗?一定要是界限分明的。</p><p class="ql-block">其三,你去干嘛?你要着手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去直面自己的内心,这就是心学呀。你要让自己活得幸福,这是你最重要的事情,涵宝的幸福只是你人生幸福的一丁点点缀,仅此而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儿子关于涵宝转科事宜的一席谈,让我心生无限的感概。时光啊,总是那么慢又那么快,成长啊,仿佛很漫长,却又往往就在一瞬间。</p><p class="ql-block">忽然就想起老师的那句话:每一个孩子,都是具有潜力的,都是充满希望,具有闪光点的。我们千万不要用歧视的眼光去看他们,他们都是无价之宝。这也正如我曾经读过的一段话: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生命力,支撑着我们活着,度过每一天。而有一种生命力,是只能在经受过失望、逆境或创伤,并渡过、幸存下来的人才能够获得的,这就是黑色生命力。拥有黑色生命力的人几乎是无敌的,他们就像是“从地狱回来了的人”。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至暗时光!当孩子穿越过这段至暗时光,从黑暗的隧道里穿越出来了,他就会更崛起,会超越所有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所以我相信我的孩子明明输得起,我只需要多给他试错的机会,让他通过修正、思考、调整,最后一定可以让他变得强大,变得游刃有余。</p><p class="ql-block">始终记得过往的那些日子,难免肝肠寸断,难免寂寞阑珊,如今走过却又让我甘之如饴。回头想想,曾经孩子仿佛就是我这辈子最嫌弃的人,可是面对今天的他,我相信他终将长大也终将远离,所以我告诉自己,珍惜这个形影不离的时光吧,以后可能真的不会再有。</p><p class="ql-block">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曾经我比干妈更甚之,饮食起居、嘘寒问暖,帮忙做手工、录视频、做策划,盯作业, 我们先不谈对与错,只问一个问题,我都帮孩子办好了所有事情,那孩子还需要做什么?这也正如干妈说涵宝的,面临转科,学习没有紧迫感,未来没有方向感。干妈不解:我都急死了,她为什么这么佛系啊?为什么?因为“学习使我妈快乐,我妈快乐,全家快乐”。在孩子眼里,学习是家长的事,不是他的事。事不关己,自然也就高高挂起,自然会有人替他考虑好安排好。 </p><p class="ql-block">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时,才是最有力量的。”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说:“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所以,操控的“代驾车”没有错,只是替孩子活了一回,让孩子变成不用思考的“行尸走肉”。成长是一种离别,有时候不是孩子不行,而是父母不相信孩子能行。</p><p class="ql-block">写稿的时候,我也在不停地反省自己。扪心自问,对孩子的种种之中,蕴藏着父母的爱,更多的是自己人生的遗憾和对未来的焦虑。 一如哲学家弗洛姆说:“检验一个母亲给孩子的爱是否优质,有一个试金石,即母亲是否愿意充分地对孩子放手,是否愿意推动孩子自主和独立。”爱的目的,是让孩子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让父母替孩子圆梦。《囧妈》的最后出现了一句旁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孩子不是父母的梦想继承人,他有自己的路和使命。怎样才能恪守边界,把人生还给孩子?把人生的方向盘交还给孩子,当他的副驾驶就够了。从此以后,山高水长,隔海相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