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宋韵一山中 ——平阳文化看什么⑯|平阳南雁荡 2022-07-24 19:15 3590阅读

大海之子

<p class="ql-block">编者按:平阳历史悠久,文风鼎盛,历经1700多年积淀,逐渐形成了学宫文化、书院文化、学统文化、武状元文化、南孔文化、浙派古琴文化、数学文化、塘河文化、黄茶文化、新闻文化、象棋文化等诸多文化亮点。在这灿若繁星的文化星空中,究竟哪几种文化才是平阳历史文化的核心标志?为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旅体局和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展大讨论活动。5月27日起,平阳融媒体中心全媒体推出“平阳文化看什么”专栏,首先邀请本县文史专家,围绕平阳文化辨识度,相互商榷,观点碰撞,展开讨论。同时欢迎广大读者以来稿来信形式,或在爱平阳APP、平阳发布微信公众号以留言、消息形式,共同参与,在全社会掀起一场平阳文化大讨论。</p><p class="ql-block"> 宋代平阳人文鼎盛,尤以书院文化、学统文化、武状元文化、古琴文化最为著称。而这四大文化,恰好荟萃于南雁荡山。</p> <p class="ql-block">满山读书声</p><p class="ql-block">宋代平阳六大书院,4所坐落于南雁荡山。其中会文书院在东洞,聚英书院在西洞,毓秀书院在山门,聚奎书院在顺溪。北宋大观四年(1110),程门高足、平阳学者陈经正、陈经邦兄弟,携瑞安同门许景衡、谢佃、潘旻,在南雁荡山石门庵讲学。政和元年(1111),陈经正、陈经邦在南雁东洞(石门庵旁)创办会文书院,“辟斋舍数楹,与诸弟朝夕讲贯其中”,传播洛学,“人奉为师”。二陈先生之后,南雁文风经久未息。南宋初期,山门叶群在毓秀书院读书,杉桥朱梦良在聚英书院读书;咸淳年间(1265—1274),顺溪陈氏子弟在聚奎书院读书。百余年间,书声满山。当时的南雁荡山,俨然是平阳文化中心。其流风余韵,直至元季,方告暂歇。</p> <p class="ql-block">著述入四库</p><p class="ql-block">“平阳学统,始于(经正、经邦)先生兄弟,成于徐忠文公宏父(徐谊)。”自二陈先生发端,经潘安固、宋之才、徐谊、彭仲刚、朱黼、徐宏、俞德邻等众多学者传承弘扬,平阳学统始终与南雁荡山息息相关。入编《四库全书》的12部平阳人著作,有4部出自南雁荡山。四库经部《三易备遗》,朱元升所著。朱元升(?—1275),字日华,杉桥里人,嘉定四年(1211)武进士。“其言《周易》,……冥心求索,以求一合,可谓好学深思者”。史部《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朱黼所著。朱黼(1142—1212),字文昭,杉桥里人,永嘉学派巨擘陈傅良弟子。“文昭蓬累耕南(雁)荡上,山水叠重,声迹落落,人不知其能传陈公之业也”。集部《佩韦斋文集》《佩韦斋辑闻》,俞德邻所著。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南雁荡山人,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其诗“恬淡夷犹,自然深远,在宋末诸人之中,特为高雅”。除上述4部著作之外,平阳学者潘安固、萧振、宋之才、徐谊、彭仲刚、徐宏都在南雁留下了诗作</p> <p class="ql-block">武魁留诗篇</p><p class="ql-block">南宋平阳15位武状元,其中5位曾游南雁并赋诗留痕。如蔡必胜《玉帘瀑》曰:“珠箔飞空涧布流,卷舒曾不用银钩。悬崖洒洒清涵雪,越壑溶溶冷涩秋。势动羽鳞应若是,韵谐宫徵亦相侔。水晶不碍晴峰月,分付山灵夜莫收。”其《白水瀑》曰:“飞泉一派下岩阿,散乱玉花湿薛萝。雨后珠帘收不得,奔腾万丈似银河。”林管《竹坡》曰:“潇洒山隈处,交加尽此君。平安终日报,晚节凤来群。”朱熠《三台峰》曰:“即此是台星,三峰入眼明。若非天上贵,宁显世间名。万国皆瞻仰,千岩自送迎。泰阶何日正,草木亦光荣。”项桂发《游南雁荡》曰:“来游南雁见名山,石洞天窗夜不关。树色逢迎如有约,云阴往复几曾闲。晴虹静听琴应润,卓笔高题世莫攀。忆昔越王经此日,尚留遗胜在人间。”章梦飞《铁瓮洞》曰:“神居玉宇一壶天,铁瓮幽藏亦自然。开阖石门云往复,伐毛何处问长年?”此外,徐泳、郑访、黄云龙、朱元升、应节严、徐宗斗、郑遇龙、陶良器等8位平阳武进士,也在南雁留下了诗篇。</p> <p class="ql-block">琴音绕涧谷</p><p class="ql-block">南雁荡山之麓,还走出了浙派古琴艺术创始人郭沔(字楚望)。俞德邻诗曰:“吾家雁山下,翠巘高千岑。”其文复称:“余里人郭楚望,以善琴名淳景间。”郭沔与俞德邻所居同里,他们都是南雁荡山人。从郭沔开创浙派开始,一直到明代中期,中国流行的古琴曲谱,基本上都是他整理、创作和传授的。其传世琴曲有《秋鸿》《飞鸣吟》《泛沧浪》《春雨》《潇湘水云》《秋风》《步月》等,尤以《潇湘水云》最为著名,为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浙派古琴艺术影响中国乐坛七八百年,至今在浙江古琴界,仍尊奉郭沔为开山祖师。而在当代平阳,古琴艺术亦传承未歇。</p><p class="ql-block">岁月易老,文脉长存;学人虽逝,遗风千年。若问平阳文化看什么:百年宋韵南雁荡,诗书琴剑一山中</p> <p class="ql-block">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p><p class="ql-block">作者:朱招宠</p><p class="ql-block">审核:金雷雷</p><p class="ql-block">监制:吴日允</p> <p class="ql-block">平阳县文化学研究会组织美篇宣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