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昔日芦苇荡,今日粮满倉!滄海桑田,这是崇明垦区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崇明是我国第三大岛,长江入海口的冲积平原,每年长江挾带大量沙土堆积于崇明岛周围,形成大面积的沙滩,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上海和崇明人民进行围海造田,最大规模的有1959年冬至1960年春围得土地六万多亩,1960年秋到1961年春举全市之力围得土地十一万多亩,建立了八个国营农埸,部队在崇明围垦建立了二个軍垦农场,为上海市区提供了大量的副食品,并安置了二十万知青。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围垦得新村和绿华两个公社,后又围垦团积沙等等,围垦创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获得了大量的生活资料和物质财富!崇明岛面积从解放初的600多平方公里增加到1260多平方公里,都是围垦造田而增加的!目前沙滩每年还在扩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没有参加过大规模的围垦劳动,但参与了小型围垦的劳动一加固堤岸。在插队后几个月,因为堤岸初成,不牢固又不高,而夏季的潮、风、雨、又将来临,我随大队民工来到刚围成的西沙垦区,参加加固加高堤岸的艰苦劳动,清楚地记得我们带着铁锹、扁担、泥络(放泥块的网络)和铁锅、菜等,徒步走到十公里外的西沙垦区,在芦苇搭成的筒易棚略事休息,大批人员出发挑泥补岸,一般肩挑二个泥络四块泥,约八十斤左右,有个叫范老二的力大,叫人装六块泥,共120斤左右,但讲明他挑二担,人家挑三担,互不亏欠。在空担走回时,有人吸烟,有人讲笑话,有人开玩笑,倒也热闹…每个生产队留二人在芦苇棚旁的泥垒成的灶台上烧菜煮饭,我们收工后就可吃到香喷喷的饭菜,这对我这个平时收工后还要单独烧饭的知青来说,感到省力又高兴,这样的集体生活我希望能长久些!那时在垦区虽然吃杂粮饭、穿“‘泥制服”、住芦苇棚(环筒舍),喝芦根水、走荡板路,但精神还是愉快的,能和淳朴的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过一种新奇的生活,临一种新鲜的环境,有一种纯正的感受,这是一种人生的历练,在这里我的体魄得到了锻炼,意志得到了锤炼,在我后来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能战胜各种困难,跨过一道道坎,都是那种艰苦生活磨炼的缘故!这段岁月给我感悟和思考: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只有人民才能创造历史!我认为这是累得高兴、苦得幸福的过程!是创造幸福生活的前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斗转星移,半个世纪后垦区已是楼房林立,道路畅达,庄稼丰饶、柑橘成片、鱼塘棋布、绿水环绕、花红柳绿、欢声笑语、网络畅通…好一派江南美景!我当年劳作过的崇明绿华镇(围垦而成)在2020年被评为国家卫生乡镇,上海文明镇、国际马拉松特色小镇,2021年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成为人们喜爱的旅游地,她拥有明珠湖、西沙湿地国家地质公园两个四A景点,《明珠湖》正在申办五A的路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当我踏上半个世纪前围垦之地,回忆那段知青岁月,真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人间巨变,人民幸福,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得好!祝祖国永远繁荣昌盛!</span></p><p class="ql-block"> 配乐:滚滚长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2年7月下旬</span></p> <p class="ql-block">千軍万馬齐奋战,大坝合拢胜利日!</p> <p class="ql-block">挑岸筑堤是围垦造田的基础劳动。</p> <p class="ql-block">崇明团结沙围垦工程开工典礼。</p> <p class="ql-block">昔日沙滩地,今日魚米乡。</p> <p class="ql-block">当年芦苇荡,今朝桃源地。</p> <p class="ql-block">垦区美丽的旅游之地,如诗如画。</p> <p class="ql-block">崇明岛《明珠湖》</p> <p class="ql-block">崇明岛西沙湿地《国家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今日垦区绿树成行,公路畅通!</p> <p class="ql-block">家乡巨变,垦区已成美丽乡村。</p> <p class="ql-block">2018年春《益寿文摘》录用的短文一一《沧海桑田话围垦》</p><p class="ql-block">(限五百字左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