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托克托【8】

方远

<p class="ql-block"><b>主编:</b>内咸</p><p class="ql-block"><b>副主编:</b>方远、皇甫耀惠</p><p class="ql-block"><b>责任编辑:</b>贾晓燕、李丽菊、姜俊兰、刘艳芬、张瑞霞、杨林霞、孟慧生、张宇春、李福林、李永安、任晓东</p><p class="ql-block"><b>摄影:</b>王顺义、皇甫耀惠</p><p class="ql-block"><b>美编:</b><span class="ql-cursor"></span>杨生力、丁海军、白吉厚</p> <p class="ql-block"><b>托城历史变迁及城区建筑轶事</b></p><p class="ql-block"> 文/郝正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建筑轶事</p><p class="ql-block">1、寺庙、教堂</p><p class="ql-block"> 城内5个阁儿,16座庙宇,从北阁儿开始依次为财神庙、五道庙、关帝庙(老爷庙)、药王庙、龙王庙、吕祖庙(亦称正一坛),衙署内土地祠、城隍庙、风神庙、山神庙;从东有真武庙、文庙、清真寺;沿西河堤有河神庙、奶奶庙、岱王庙。有戏台9座,分别是:财神庙、关帝庙、龙王庙、河神庙、奶奶庙、土地祠、南阁儿(观音阁儿)、城隍庙、山神庙。另有耶稣堂1处。全城共计各寺庙(包括阁儿),戏台、教堂等古建31座。</p><p class="ql-block"> 这些寺庙大多建于清朝中期,故每座庙宇的建筑形制皆为明清风格,均砖墙瓦顶、飞檐挑角。尤以城隍庙规模最大,为全城庙宇之首,其次为老爷庙、文庙。城隍庙前后分三进院,前院立木制牌楼,高2丈有余。大殿5间,前置高台抱厦,殿内彩塑绘画,匠心独具,堪称托城文化之精华,占地面积包括风神庙、山神庙、戏台等共约五十余亩。其次是老爷庙,院内设有过亭,分成前后两院,后院正殿前为高台卷棚,两侧有东西配殿。庙宇结构精良,做工考究,且院内古树参天、肃穆幽静。与西邻药王庙、龙王庙等又组成一古建群体,总占地约30余亩。文庙原为三进院,门前筑影壁,民国时期,被国民党驻军辟为草料库,后日寇占领期间又成为直辖队驻地,进而毁坏。解放后只有影壁还立于原址,成了一民居的后墙,庙宇规模形制已不可考。</p><p class="ql-block"> 文庙和老爷庙分别位于大街东西两侧,按文左武右的规制所设,反映出先辈们崇文尚武、恪守“忠孝礼义”的文化传统,而城隍庙建于县署衙的前面,则体现了封建社会“先天后人”和“神人共治”的治世理念。</p><p class="ql-block"> 托城为移民城镇,寺庙起初由移民迁出地域筹资修建,后发展为以行业结社所建。寺庙之功能除供精神寄托、祭祀祖师和行会议事外,还有其另一作用,就是为移民死难者安置暂厝场所,俗称“寄尸圐圙”。在清光绪以前,本地居民大多无正式户口,属于寄民,人去世后仍需将遗体运回祖籍安葬。有不及时者,则将棺木暂存于庙内,并以砖木简单围盖,待方便时再运回,当地方言称之为“裟棺”。</p><p class="ql-block"> 教堂:托城旧教堂原址在南街洋人巷西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托城义和团烧毁,后由“庚子”赔款在北寿阳巷东口临街处北侧重建。新建的耶稣堂规模较前扩大,礼拜堂、钟楼等皆为欧式风格(解放后做为县医院)。</p><p class="ql-block">2、商铺</p><p class="ql-block"> 托城的商铺(俗称字号)多分布在定丰街、后街的主要街道两侧以及东阁儿一带。其建筑结构和布局主要分“前店后宅”和“前店后坊”等两种形式。布匹行、日用杂货行多采用“前店后宅”式,经营粮油的“陆陈行”和一些加工行业一般皆为“前店后坊”式。</p> <p class="ql-block">  商铺即店铺,当地又称之为栏柜。门面有三间开、五间开(每间宽约3米),大一些的字号有十几间之多。临街的栏柜皆砖木结构,墙体多为青砖包皮,俗称“京包斗”(即青砖一顶一表,内砌土坯),屋脊分前后两坡、草泥挂瓦,进深通常为7-8米。门脸多为出厦廊柱,中设门板,并以此将栏柜分为内外。门板俗称平门,每片宽1.2尺,高6尺,厚约寸半,每间7-8块,上下门限开板槽,门板在槽内拼装也可推拉闭合。走进栏柜迎面是一溜木制柜台,高约3尺(旧制),位置与顾客相隔,柜台后约3-4尺为店员行走活动空间,再往后即货架贴后墙放置。栏柜的一侧设柜房兼休息室,内置灶台火炕,炕上放炕桌,地下摆四联柜及桌、椅板櫈。柜房门窗分两面,迎柜台的一面为木制隔扇窗,设有侧门,供店员行走照看,临街的一面多为砖墙券拱形窗,并在窗台外设木椽栅栏,以防护盗贼侵入。</p><p class="ql-block"> 柜台外两侧放春櫈,供顾客暂憩。春櫈为长条木櫈,面宽1尺有余,长5-6尺不等,具体尺寸及做工粗细视栏柜财力所定。栏柜屋檐下吊几只鸟笼,除供主家欣赏外,也有吸引行人过客、招揽生意之意。</p><p class="ql-block"> “前店后宅”式店铺进后院居室,多由栏柜后墙小门穿行,也有的从栏柜外侧另辟院门,供家人等出入。</p><p class="ql-block"> “前店后坊”式店铺,规模大一些的通常在栏柜(门市)中间设通街大门。门洞与栏柜为整体结构,宽约1丈有余,两侧有砖墙相隔。门扇下无门槛,左右置尺余高青石门墩,并相向开槽,立插木质档板,当地称之为折板,门开后,折板可由上抽出,其作用主要为方便车辆出行又保障门户安全。门洞两侧砖墙按门扇形状砌有凹面,门开展后,门扇嵌入墙内,车辆出入不致被擦伤或碰撞,当地称之为“藏扇门”。</p><p class="ql-block"> 门洞地平面高于街道且略低于院内地平,而栏柜檐台则高出门洞地面(即街面)3-4步台阶,因此也凸显店铺门面高大气派。</p><p class="ql-block"> 进入院内,通常为四合大院,正房为主房是主人和掌柜的居室,其它人员皆论职位分别居偏室及东房。南房、西房多为作坊、货仓等。房屋形制皆为平房,且以土木结构为主。正房、南房外露墙表多以青砖包皮(京包斗)。富裕商户在院内建有厅子,即“两出水”起脊瓦房,有三间、五间不等,但大多结构优良、做工精细,室内装饰也十分豪华。厅内一般供祠神仙佛像或天地君祖师牌位,也有的作议事客厅和主人居室。</p><p class="ql-block"> 较强势商铺或大一些的字号,则多为前后两进院,厅子建在中间位置,前院皆居室,后院则为作坊等。前院与后院之间设“二门”相通。经营粮油的“陆陈行”作坊门类多,除油、酒缸坊外,还设糖房、粉房、碾房、磨房以及粮仓等,其中主要作坊又独立成院,因此“前店后坊”式的大院往往又有院中院或院套院的格局。</p><p class="ql-block"> 托城富商士绅,居室多为一进两开,由通体木制隔扇分为三间,中为客厅,正面靠墙摆条案(即供桌),当地称之为琴桌。条案宽1.2尺,长6-7尺,两头向上翘起,前后围板雕刻“二龙戏珠”,两侧雕刻“如意灵芝”等。条案前放方桌,俗称八仙桌,左右配两把“太师椅”。条案上方贴墙立神龛,内挂关公画像,神龛前条案正中摆香炉,两边各立一对蜡纤(烛台)、香筒,再两边摆放一对青花瓷瓶。香炉、蜡纤、香筒多为锡制品,逢年过节皆擦拭得锃光瓦亮。神龛前仰层(顶棚)下横悬一灯杆,两头挂一对玻璃斗灯(内燃蜡烛)。客厅两侧摆放一对顶箱竖柜,高约7尺,漆紫色,上置铜饰件,金光闪亮。客厅左为卧室,内设地灶火炕,炕上铺地毯,放炕桌,后炕摆炕柜,俗称“铺盖床”。地下靠后墙摆红躺柜,上置穿衣镜一面,帽盒、梳头匣各一对。躺柜前放春櫈。靠窗台放四联柜、桌椅等。右手边为书房,内置书架、古董架,上陈瓷器古玩及经典名著。地下放画缸,窗前摆书案,文房四宝一应俱全。(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b>东胜卫遐思</b></p><p class="ql-block"> 文/朱建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呼和浩特南八十公里处有座历史名城——脱脱城,是明朝的东胜卫故城,依山傍水,人杰地灵。</p><p class="ql-block"> 城墙位于托城西部城区,紧挨旧城,像巨龙盘卧,眺望着黑河黄河。</p><p class="ql-block"> 站在城墙南门上,远远望去,分外壮观。近观其身,千疮百孔,好像一个慈祥的老爷爷向大家在招手微笑,又像一个从战场退役多年的将军,浩然正气,威风凛凛。从他残缺的身躯,可以看出历经风雨,经历无数战役,让敌人望城兴叹,狼狈而逃,保卫一代又一代云中儿女的安全,彰显英雄豪迈!这里必须提到东门,北门的瓮城,设计其特,独具匠心,成圆形,有主门及正门,侧门,大小不同,依据地形独特而建,高厚加固,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可诱敌深入,但还有主城门防御,由于瓮城内地方狭窄不易于展开大规模兵力进攻,延缓了敌军的进攻速度,而城墙顶部的守军则可居高临下四面射击,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正所谓关门打狗、瓮中捉鳖。这也不得不应证了先人们的高操智慧和战略才能!每次来这儿,心潮澎湃,仿佛能听到战鼓雷鸣,嘶杀震天。</p><p class="ql-block"> 托克托县县委,县政府为了打造历史名城文化大县,大力发展旅游业,群策群力,规划出一副副宏伟蓝图,再现古城鼎盛。天鹅在蓝天白云下翱翔,奔腾的黄河川流不息,象征着吉祥及永不停歇的奋斗精神!神泉美景与库布沙漠交相辉映,揽车横跨黄河,世界史上独一无二。这里是人间天堂,花的海洋!</p><p class="ql-block"> 在城墙南门有个"胡服骑射"广场,此名称由来已久,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强大,召议天下,决定改兵制,推行胡服、教练骑射,改制"胡服骑射"。在广场,可以听动人的旋律,跳优美的广场舞。紧邻城墙二百米处,有座古色古香的高大建筑——佳和大酒店,舒适宜人,下榻酒店,可以赏景观城。品着美食,观看河口渡,君子津演出,举着画笔,描绘着秀美山河。除此之外,托县小吃更是琳琅满目,花样繁多,有黄河大鲤鱼,粉汤,酸焖饭等,久负盛名,闻名遐迩。</p><p class="ql-block"> 这里特别提到黄河大鲤鱼,来托必吃的美味佳肴,主要原料有地道的托县辣椒、小茴香,再用黄河水炖,色泽红艳,质感细腻鲜嫩,香而不辣,越吃越香,让人垂涎欲滴,赞不绝口。</p><p class="ql-block"> 预计在城墙南建个四米深护城河,八百多米长,城内打造平遥繁华,古色古香,并把托县剪纸艺朮,美食搬入其中,旧城再建个影视城,宣传托县文化,传承历史,以吸引世人瞩目。</p><p class="ql-block"> 登上古城墙,广宁寺、神泉、库布沙漠、南湖美景、河口文物生铁旗杆、南梁公园等一览无余,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规划下,预计在"胡服骑射"广场路南再建一个跑马场,让游客亲身体验战马上的豪迈,抖弓搭箭、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的感觉。还有披挂上"胡服骑射"服装,领略刀光剑影、战马嘶鸣、风驰电掣、冲锋陷阵、顽强格斗的激烈场面,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还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再在城圐圙内打造明清一条街,让托县特色展现给各方游客,还有很多托县特产,"三红,两绿,一紫"等,随着季节的变换品到最鲜美的当地特色,各种店铺应有尽有,游客目不暇接,留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巍峨的古老城墙厚重深沉,古城内的青石板街道、明淸店铺的打造将会更加繁荣昌盛,走西口引进的晋蒙文化独天独厚,使得托县未来更加灿烂辉煌,习总书记提倡的一带一路快马扬鞭,早日步入世界大舞台。</p> <p class="ql-block"><b>托克托非遗之“寿阳鼓”</b></p><p class="ql-block"> 文/西拉木伦、简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托克托县新营子镇黑水泉村的“寿阳鼓”是时至今日,土默特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民间社火文艺节目皇杠表演的伴奏锣鼓曲。主要流行于托克托县、土默特地区以及这些地区的周边。</p><p class="ql-block"> 早在清乾隆初年,作为“口里口外”重要陆路交通驿站的黑水泉村,就有了规模较大的关帝庙、观音庙。当地的“平安社”于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在世代传承的老爷庙会上,以寿阳皇杠为代表的社火节目丰富多彩,“寿阳鼓”为皇杠伴奏,十分热闹,烘托出热烈喜庆的氛围。除老爷庙会之外,元宵节也要进行社火表演,皇杠和伴奏锣鼓“寿阳鼓”大显身手。“文革”期间黑水泉村爱好皇杠和寿阳鼓的艺人顶着被批斗拘留的“革命风暴”,奇迹般地保存下了皇杠和“寿阳鼓”。</p><p class="ql-block"> “寿阳鼓”的主要乐器有鼓(直径1.5米,高1米左右)、铙、钹、小锣。乐曲分为顺调、歇锤子、硬鼓子、双锤、四砸、九锤子、六砸等演奏方式,多种演奏方式交替使用,有机转换。鼓、铙、钹互相呼应,组成一曲激昂雄宏、动人心弦的锣鼓曲,演奏时间可达20多分钟,可一鼓一铙一钹一套乐器演奏,也可多鼓多铙多钹几套乐器演奏,多套组合起来,形成强大阵容,气势雄浑,十分壮观。</p><p class="ql-block"> “寿阳鼓”被黑水村村民世代相传,传承历史已有300余年。是托克托县乃至土默川地区典型的民间社火文艺节目;是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融为一体的代表作;同时也是迄今土默川地区仅有的保存完整的鼓曲。</p> <p class="ql-block"><b>托克托县地名文化</b></p><p class="ql-block"> 文/重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下,文化一词可谓新潮,不管是什么,做什么,沾上文化的光,就像戴上王冠,堂而皇之。本来贪玩,爱吃,嗜酒,贴上文化的标签,说成旅游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摇身一变,身价倍增,可以畅行无阻,大行其道。即使人们暂时还弄不清楚文化是个什么东西,但它的威力还是感受得到。我也不想免俗,就用文化给自己的文章冠名,以期达到野孩子认个爹,大有来头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眼前,托克托的地图静静躺在书案,形状怪异,色彩绚丽。如果把流经南面的黄河看作是根旗杆,那么它就像一面久经战火血雨洗礼的军旗,也可以把它想象成秋来经霜的老树叶,黄河、黑河就是叶脉和梗。但是还是让我们收敛放纵的思绪,看一看它的地名蕴涵着怎样的文化。</p><p class="ql-block"> 没有必要去考证,仅用望文生义的办法,托克托地名就保留着黄河北岸刚开发时的地理特征。(以下为使行文简洁,凡是例子仅举一个)石峁,中心词是个“峁”字,而它在汉语里的意思是指北方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丘陵;苗家梁、圪梁,中心词是个“梁”字,从内蒙古西部方言看,“圪”是词头,“圪梁”就是“梁”,而“梁”即“墚”,意思是条状的黄土山岗;马家圪堵、沙圪堆、大圪达、忻洲圪旦,这些村名中的“圪堵”“圪堆”“圪达”“圪旦”,意思大致相近,都是指“小土丘”。从字面意思不难推断,以上的村子最初是建在高地上。其次是建在低地上的,这从村名中的“壕”、“沟”、 “圪洞”、“圪卜”这些词语找到佐证。即便在今天,什家壕、碱沟、沙圪洞、后圪卜等村庄相对于周边地区也地势较低。七星湖、盐海子、碱池,分别有“湖”“海子”“池”的名称,可见当初这些村子坐落在湖边。黄河、黑河、沙河、什拉乌素河是县境内的四条主要河流,由它的冲击而形成了土壤肥沃的滩地,适宜大面积的种植粮食作物,因而,两岸就形成了许多村落。但现在,后三条河流要么变成季节性河流,要么彻底断流,仅存滩名了。中滩就是实例。有水井的村子是值得炫耀的,就叫满水井;有水泉的村子更该夸示,叫黑水泉再合适不过了;守望在河流转弯的地方,就叫一溜湾;扼守山脉突出的要冲、城墙拐角的地方(包括河流拐弯的地方)就叫拐子;河流的渡口,是河道交通的枢纽,建个村子吧,叫河口;陆路交通的必经之路,也建个村子,叫小口子;树林子旧有成片的原始林,花圪台坐落在半山腰,且有大块的可供开垦种植的台地;帐房坪以“坪”取名,应该是黄土高原移民对平地的习惯性称呼。</p><p class="ql-block"> 村庄的名称不仅显示地形地貌,也显示出当地物产。碱沟碱壕地表覆盖着碱,盐碱营出产盐,芦根壕长满芦根,枳芨壕遍布枳芨,刺尾沟满沟刺尾,韭菜滩整滩天然韭菜,而麻黄滩则遍地野生草药麻黄。这些物产在当时来看,除了盐有价值,其它的价值微乎其微。</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昔日的托克托县境内,河流纵横,地势低洼,丘陵、山谷交错,地形起伏变化,生存环境并不理想,但经过河流的塑造,山水的淤积,人工的改造,才形成现在平坦如砥的平原地貌。</p><p class="ql-block"> 不仅有反映原始地貌特征的村名,而且有反映人文地理的村名。一间房、两间房、三间房,说明当初还形不成村子,只有三户以下村民。而伍什家的人可就多了,因为按照我国古代编户制度,每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伍什家起码有五十户居名。在当时算大村庄。万全店很可能就是姓万名全的人开的车马店。圐圙两字太生僻。除了用于地名及本地人口头语,基本不用,意思是圈子,即用墙围回来的地方。这该是像模像样的村子,故而大圐圙带给人们无限的安全感。“域”本应指一大片地区,永圣域应该占有很大一片土地。“城”就更不用说了,人们习惯上把托克托县县城所在地叫“托城”,现在还保留着旧的城墙遗迹,见证着往日的规模。县境内以“城”命名的村子不多,除了托城,北面有古城,东面有黑城。这两个城的规模要小得多,很可能是朝代更替、治所变迁的结果。数量最多的当数“营”“窑”了,以这两个字命名的村庄占到半数以上。“窑”应该是从晋、陕来的居民沿用洞居习惯在此地也开窑洞居住的形式,属于真正的民居。李顶窑子现在还存留窑洞。“营”则明显地带有军事性质,当时,要么就是军队驻扎的地方,要么就是军事化编制的村落,平时农垦,战时打仗,全民皆兵。</p> <p class="ql-block"> 从密集的带有“营”的村名看,昔日的黄河北岸可谓军营遍地,几乎达到步步为营的地步。呈现在眼前的带汉语的“营”和带蒙语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营”交错分布,甚至同一个村子,一边居民是汉族,一边居民为蒙族,形成蒙汉杂居的局面——章盖营就是例子。营的取名就更有意思了。有以关内派驻部队的属县命名的,如崞县营;有以部队的建制命名的,如章盖营;有以驻地形状命名的,如鸡咀营;有以驻地的出产命名的,如盐城营;有以驻地的兵种命名的,如毡匠营;有以特殊身份命名的如喇嘛营,有以规模的大小命名的如小营子;也有以时间的先后命名的如新营子;更多的是以姓氏及人名命名的。如董家营、老杜营、王玉营等。而众多的姓氏+家营的命名方式,说明以家族形式戌边屯垦的旧有军事制度有极大的优越性,它稳定了军心,守卫了边疆,开垦了黄河北岸这块土地,直至生存繁衍。这里还需说明的是,有些村子虽然不以“营”来命名,但是也是军营的意思。鲁家火盘的“火盘”一词,我们可以从“踅火盘”一词的习惯用</p><p class="ql-block"> 法推想出来。“踅火盘”即厚着脸皮到他家吃白食。而从传说和记载看,鲁家也没有过给官府施粥的经历,更没有财大气粗或慷慨好客到施粥的地步,故而不需要埋锅造饭的“火盘”。最大的可能就是走西口的小商小贩到部队驻地做买卖,顺便吃大锅饭,再加上本地人习惯上把军营叫做营盘,因而,鲁家火盘就是鲁家营的变相说法。至于有些村名变来变去,我个人的偏见以为没有必要。如屠家营,是典型的屠姓+家营的命名方式,并不表示此地是刽子手的集中营地。</p><p class="ql-block"> 除了军事功能和居住功能外,村庄的名称还显示社会分工的不同。羊场主要是牧羊,马圈圐圙饲养马匹,马车窑打造马车或拥有马车,而四犋牛壕和五犋牛沟,一者让人想见壕沟的可耕地面积小,二者让人想见此地极有可能拥有当时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耕牛和耕具。石匠营是石匠的聚居地,毡匠营是毡匠的聚居地。这两类匠人在当时是必不可少的,修建城池,修筑道路,建设军营,架设桥梁,都用的着,考虑相当于现在的工程兵。油坊营负责压榨食用植物油,缸房沟负责酿造酒和醋。豆腐窑子满足了人们吃豆腐的需求。油、酒、醋、豆腐等现代社会生活必需品,在当时很可能是奢侈品。皮条沟专门生产耕具或马车配件——经久耐用的皮质绳索。荷宝营专门生产装香料或烟叶的佩饰小袋,碾子湾该是当时的一个大型粮食加工厂。有意思的是,当铺梁该是开当铺的。我国古代典当业非常兴盛,当铺间接地充当着钱庄的角色。有了它,不仅以物换钱成了可能,而且解决了当地的没有金融汇通的困难。而它坐落的位置,必然选择在靠近县城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说到文化,不能不提到村庄命名的传说。传说赋予村庄传奇色彩,丰富了文化内涵,更增添了诗情画意。如石匠营,传说是一石匠娶了王爷的女儿,骑马追赶王爷射向大雁的箭到达此地,王爷把此地赐封给他,就形成了这个村落。县志里也记载了这个故事。可是我认为,王爷并没有给石匠们生下那么多可娶的女儿,这只是穷苦百姓做的一场白日梦而已,和放牛小子董永要娶王母娘娘的七仙女一个道理。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因为它毕竟为苦难的人世间留存了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p><p class="ql-block"> 托克托县以其悠久的历史,沟通包头的水路,通向呼和浩特的驼道以及兵家必争的险要地理位置,形成独特的文化。就上文的传说打个比方说吧,我的这篇文章能否娶上文化的女儿,就要看地名算不算王爷。如果允许地名和文化牵手,那么,本文就算傍上了文化的女儿。</p><p class="ql-block"> 最近学了几句蛮汉调,它可是真正的文化,现抄录在此,供方家点评。</p><p class="ql-block"> 你知道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第几道湾湾上有土默川?土默川曾经是米粮川,现如今文化大发展。</p> <p class="ql-block"><b>一溜湾·葡萄树 </b></p><p class="ql-block"> 文/红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奔腾不息的黄河,一泻千里。在古镇河口与大黑河交汇,转了一个弯,向南而去,形成了中上游的分界线。这是由于一座山梁抗争的结果。就在这山梁与黄河之间,冲积出了一片神奇的土地,这就是俗称的“一溜湾”。</p><p class="ql-block"> 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没有大黑河,也没有这座山梁。黄河水肆意纵横,泛滥成灾。而大青山的洪水也无处可去,在土默川上东闯西撞,为非作歹。黄河水和大青山的洪水常常相互勾结,把土默川的沃野良田变成了一片汪洋,生灵涂炭。大禹治水路过这里,看到后痛心疾首,马上号召土默川的黎民百姓行动起来。男女老幼、举家出动,夜以继日、浩浩荡荡,终于挖掘出了一条大黑河。大禹把挖出的泥土全部堆积在黄河岸边,形成了这座山梁。这样一来,既把大青山的洪水输送到了黄河,又把黄河水给制服了,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啊!从此,土默川的黎民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繁衍生息了。就在山梁、黄河和大黑河交汇的三角地带,形成了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一溜湾。</p><p class="ql-block"> 一溜湾地属托克托县河口管委会(原中滩乡),北起皮条沟,向南经过花圪台、格图营、召湾、郝家夭,从蒲滩拐东折,至海生卜拉,绵延三十余里,与准格尔旗隔黄河相望。这里得天独厚、天阜物华,风景宜人、秀色可餐。有海生卜拉文化遗址,是双河人类最早的发祥栖息地,和著名的仰韶文化是同一时期,距今已六千余年的历史;有花圪台的“蛤蟆石”,讲述着蛤蟆儿和仙花女的动人故事;有格图营和召湾中间的“广宁寺召”,据说是华北第一大召,气势宏伟,香火鼎盛,可惜毁于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留下了亘古遗恨;有郝家夭的“海眼神泉”,深不可测,传说和大海相通,旱不减、涝不增,冬暖夏凉,矿物质丰富,闻名遐迩……这些且不必说,而最叫人心旷神怡、如醉如痴的是这里的特产——葡萄!</p><p class="ql-block"> 一溜湾背靠山梁、面临黄河,丘壑连绵、泉水淙淙。许是大自然的偏爱,造就了这里独特的土壤和气候。不知什么时候,一向挑剔的葡萄树就在这里安家落户了。每到盛夏,这里就成了绿色的世界。满岗满沟,一溜梁底,一坡坡、一架架,全是葡萄树。绿叶遮天盖地,枝条纵横交错。一溜湾的村子,整个儿淹没在葡萄树的绿色海洋里了。</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葡萄皮薄汁多、味甜爽口,沁人心脾、清新解暑。晒成干,使你垂涎欲滴;制成酒,使你神魂颠倒。双河交汇天有情,一溜湾里聚气灵。棵棵葡树披碧绿,粒粒珍珠闪晶莹。遮天闭日望不断,爽口沁心乐无穷。日啖葡萄三百颗,不辞长做湾里人!关于这葡萄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呢。</p><p class="ql-block"> 一年的夏天,非常炎热。王母娘娘酷暑难耐,就拔开云层来到人间。顺着黄河,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一个清凉的去处。突然一股凉气扑来,白雾升腾。王母娘娘一阵惊喜,寻雾而来,原来是一潭清碧清碧的泉水——这就是一溜湾的“海眼神泉”。王母娘娘把衣服脱在泉水边,迫不及待地跳了进去。好爽快啊!王母娘娘陶醉了,尽情地享受着。忽然一股狂风,把衣服刮走了,王母娘娘非常着急。恰巧,郝家夭的一位姓“郝”的年青人路过,跑了三十余里才把衣服追住,又倒走着把衣服送回。王母娘娘穿好衣服后,看到年青人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很是感动,把一颗玲珑剔透的珍珠赠给了他,然后就不见了。年青人回到家中,天已经黑了。拿出珍珠一看,只见光芒四射,照如白昼,真是一件宝贝啊!从此以后,晚上就再也不用点灯了,而且是夏天发冷光,冬天发热光。</p><p class="ql-block"> 时间一长,知道的人就多了,也招引来了不少的盗贼。年青人无奈,就把珍珠埋在了梁底下。一天,又闯来一伙强盗,翻箱倒柜,怎么也找不到珍珠。盛怒之下,就把年青人吊了起来,用皮鞭抽打,逼着他说出珍珠的下落。年青人紧闭双嘴,一个字也没有说,最后竟然被活活地折磨死了。年青人死后,尸体却不见了,村里人非常奇怪。更为奇怪的是,那个埋珍珠的梁底,居然长出了一棵葡萄树,郁郁葱葱,当年就结满了葡萄。而且,这棵葡萄树的葡萄皮薄汁多、味甜爽口,沁人心脾、清新解暑。一溜湾人就把葡萄树枝移植到自家的土地上,成活率百分之百。说来也神奇,这葡萄树仅局限在梁底三十余里的地方,栽到别的位置就不行了。要么成活不了,要么味道大打折扣,要么产量少得可怜。</p><p class="ql-block"> 再说年青人死后,来到阎罗地府,阎王翻开“生死薄”,正要发落,王母娘娘翩然而至,把他接走了。王母娘娘把年青人接到天宫之后,向玉皇大帝奏明了情况。玉皇大帝大加赞许,就把他封为“葡神”,掌管天下的葡萄。而“葡神”也有私情,他对自己家乡的葡萄特别关照。一溜湾的葡萄,本来就是王母娘娘的珍珠所化,再加上“葡神”的特别关照,“与众不同”也就理所当然了。</p><p class="ql-block"> 的确,当你来到葡萄树架下,就像走进了一个翡翠迷宫,宛如飘忽在琼楼玉宇。满身清凉爽朗,满目碧彩流光,满口甘醇溢香,满怀激情飞扬。或小憩、一洗你夏天的炎热;或看书、一静你凡尘的杂念。摆盘象棋,如铁拐李与汉钟离对弈;摆桌酒席,似八仙瑶台聚会。每年七月七的深夜,一对对恋人隐匿于葡萄架下,相依相偎,细耳盗听那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倾诉。中秋时节,葡萄熟了。明月当空,清风送爽,一串串沉甸甸的珍珠,使那团圆的人们笑甜了红扑扑的脸蛋。在这个季节,如果你有幸来到这里,好客的一溜湾人,少不了给你捧上一大盘黑红黑红的葡萄,甜甜的滋味,定然叫你心花怒放、流连忘返。而且,他们也肯定会把那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讲给你听……</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一溜湾是一位温情脉脉的母亲,那么,葡萄树便是她怀抱里活泼可爱的婴儿。一溜湾就像一曲百唱不厌的民谣,情意缠绵、余音袅袅;葡萄树就像是一首盛传不衰的诗歌,津津乐道、回味无穷;那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更像一杯陈年老酒,荡气回肠、身心摇曳……</p> <p class="ql-block"><b>阎锡山进驻托克托</b></p><p class="ql-block"> 文/方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爆发后,身为山西新军第四十三协第八十六标教练官与标统(相当于上校团长)的阎锡山也率部起义,起义军攻入城内,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成立军政府,公推阎锡山为山西都督。农历九月二十五(阳历11月15日),清政府改派张锡銮为山西巡抚,并命曹锟第三镇进攻山西。农历十月二十三(阳历12月13日),清军攻占娘子关。阎锡山的起义军在娘子关,被清兵击败,阎锡山采纳中国同盟会会员景梅九的建议,决定分兵南北,继续战斗。阎锡山带领一支队伍北上绥远,革命军由河曲过河,经过伊盟的准格尔,达拉特两旗,到达包头黄河对岸的黑豆壕,那里有王肯堂的牛犋(即庄院)。王肯堂和刘长毛子是郭海霖被杀以后逃出来的,到河西迎接了间锡山,并由他们担任向导把队伍领进包头。 阎军在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黑夜过黄河,包头的五原厅同知(知府的副职)樊恩庆当天晚上率领文武机关和部分民众撒走。包头镇“大行”总领带着九行十六社商家手持白旗出城迎接革命军队。阎锡山一入包头,即布告安民,阎的官衔是“秦晋蜀北伐先遣军大都督”。</p><p class="ql-block"> 绥远将军堃岫听见阎锡山占领了包头,即调谭永发的部队和满洲带备队的炮兵前往萨拉齐防堵,见满汉军队不敌,又抽调新编陆军第二营土默特蒙古军队开去抵挡。同时,清朝的第一镇也从北京开拔,阻阎军东进。阎锡山进攻绥远,本非十分情愿,迟疑观望中丧失了最佳战机。加之南北和议,太原方面催促其返晋议事,陶思浩刀什尔村一战失利,为他的南归提供了极好的理由。在阎锡山选择归晋路线时,河口镇的阎懋和刘兆瑞派人前来邀请革命军进驻托克托,阎锡山喜出望外。</p><p class="ql-block"> 阎懋,生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字德甫,托克托厅河口镇人,清末秀才,他开办私塾,教书为生,在河口镇和托城有崇高的威望。阎懋和革命早有了联系,宣统初年,同盟会会员李德懋到托克托秘密宣传革命时,阎懋和李德懋相见恨晚,两人结下深厚友情,阎懋通过李德懋引荐,加入了同盟会。辛亥革命党人郭鸿霖起义事泄,殉难包头,同党杨德霖来河口镇避难,得到阎懋的避护。刘兆瑞是阎懋的学生,少年时聪颖好学,怀报废旧革新,振兴国家之宏志,只是家境贫寒,无力供其继续读书。阎懋极力促成赞助刘兆瑞赴日本留学,使其成为同盟会员。宣统元年(1909年)三月,山西设立巡警道,将山西省巡警总局改组巡逻警道署。去年,刘兆瑞毕业于日本东京警官学校,从日本归来,担任了山西巡警道署科员。武昌起义的枪声,令清廷惶恐不安,严拿各地革命党人,山西巡警道署派刘兆瑞等科员人来绥远道十三厅协查防务,这正中刘兆瑞下怀,他以督察员身份回到托克托厅巡查防务。师生二人一直观注着革命军的动向,阎锡山进驻祝乐沁时,阎懋与刘兆瑞、李永清秘密计议,派人与阎锡山联络,请阎来托,作为进攻归化城的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托克托厅(通判厅)原无满清驻军,当阎锡山率部南下时,绥远将军堃岫只派了巡防队队长弓宇带200人来托城,合并地方上的冬防队一百余人,准备防堵。</p><p class="ql-block"> 这天五更天,包荣富正搂着小妾酣睡,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外面传来了差人的叫声:“老爷,大事不好了,革命军已到祝乐沁村,离托城只有30里了。”</p><p class="ql-block"> 包荣富闻听大为震惊,没想到革命军会真得攻打托克托厅。包荣富及忙穿上官服来到议事厅,由于慌乱,扣子都串了门。包荣富忙命人召集河口、托城两地的绅商共谋对策。河口镇托城一时风声鹤唳,形势岌岌。当阎懋和刘兆瑞赶到时,县衙议事厅聚满了人,人们议论纷纷,迎战和拥军分成两派争执不下。吴英、东太店财东白玉汝几家大商家主张迎战,托城士绅霍亮生等人主张拥军进城。包荣富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阎懋和刘兆瑞走进议事厅,议事厅一下静了下来。霍亮生迎上前道:“德甫兄,你来得正好,快给大家拿个主意,这事该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我主张打开城门欢迎革命军进城。一是革命军人数众多,托城这点兵力是以卵击石。”</p><p class="ql-block"> 吴英道: “阎老爷,一帮乌合之众,我的冬防队和弓队长的三百勇士,也不是吃素的。”</p><p class="ql-block"> 弓宇道:“我们只要防堵叛军两日,堃岫将军率领的大军就会赶到。”</p><p class="ql-block"> 刘兆瑞道:“两日?我怕是连半日都抵抗不住。”</p><p class="ql-block"> 阎懋道: “两位军爷,阎某敬佩两位一身赤胆,可是现在打仗用的是枪炮,武功蛮力只是一时之勇,并解决不了问题,你们百十把枪岂是几千支枪的对手。还有一点是,革命军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正义之师,你们对抗革命军,是不得民心的。”</p><p class="ql-block"> 白玉汝道:“阎老爷,你说的好听,你没有多少家产,欢迎革命军进城,你能得到赏钱或者谋得一官半职,可是我们这些商家大户呢?古人云:怀壁其罪,革命军一旦进城,谁能保证不见财起意?”</p><p class="ql-block"> 众人哗然!</p><p class="ql-block"> 刘兆瑞大声道:“白掌柜,依你之见迎战革命军,胜算有几成?”</p><p class="ql-block"> “这个……”</p><p class="ql-block"> 刘兆瑞又问道:“大家说说,抵抗两日,有几成胜算?”</p><p class="ql-block"> “我有一半的把握。”吴英道。</p><p class="ql-block"> 刘兆瑞道: “一半的胜算,是自欺欺人吧!当年八国联军两万八千人攻陷了北京,京师有十几万守军,义和团有几十万人,还不是败的一塌糊涂。就是因为洋人用的是火枪大炮,义和团是刀矛棍棒。”</p><p class="ql-block"> 吴英不服道: “我的部下是身手不凡的绿头勇,义和团怎能和我们比?”</p><p class="ql-block"> 刘兆瑞道: “你们用的是毛瑟枪,革命军用的是汉阳造。你们想过开战的后果吗?托城河口镇两地四五万百姓,枪炮无眼啊!白掌柜你只是想到革命军见财起意,你可想到河口镇鱼龙混杂,战事一起,匪患四起,当年的拳祸你们忘了吗?”</p><p class="ql-block"> “这……”白玉汝被说的哑口无言。</p><p class="ql-block"> 阎懋道:“不瞒众位,我和我的学生刘兆瑞是同盟会会员,革命党人,刘兆瑞和阎锡山在日本留学,是同乡会会员,我等以性命担保,革命军进城将秋毫无犯。”</p><p class="ql-block"> 众人又是一阵哗然。</p><p class="ql-block"> 霍亮生道:“通判大人,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断而不断,必有后患啊!”(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