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陶渊明对后人的贡献,不仅仅是创作了那么多的田园诗文,他还为中国知识分子挺起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人是需要一点傲骨的。倘若没有傲骨,那就是精神上的“软体动物”,匍匐在别人脚下,一辈子爬着走。</p> <p class="ql-block"> 公元220年到公元620年的400年,是经历了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的400年。是汉和唐两座高峰之间的400年。大汉的落日已去,大唐的朝阳升起。这400年间虽有司马氏的黑暗统治,但在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却是第二个灿烂的时期,文学、书法、绘画、中医、音乐等等,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其中,陶渊明大名鼎鼎、首屈一指。</p> <p class="ql-block"> 陶渊明出生在东晋,活了63岁。他的一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9岁以前主要是读书,他自己说“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这是他的读书方法,意思是读书要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不要钻进牛角尖里去。中国古人有很多读书方法,比如苏东坡的读书方法叫“八面受敌”,意思是从不同侧面、突出重点,把握主题思想、语言表达、段落结构等等。这个时期,陶渊明的文学代表作是散文,叫《五柳先生传》。在这篇文章里,他自己评价自己“忘怀得失,以此自终”。第二阶段从29岁到41岁的13年间,是陶渊明归隐又不归隐时期,归隐是回到田园隐居,不归隐是出来做官。为什么会是这种状态呢?因为陶渊明喜欢喝酒。归隐时间长了,钱就花光了,就得出来做官,挣钱买酒喝。这样反复有三四次。这个时期,他的文学代表作是诗,叫《归园田居》,他在此诗中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三十年是十三年之意——作者注)。”第三阶段从41岁到63岁,是他彻底归隐田园时期。从此他再也没有出来做过官,他专心于田园诗创作,以满腔热情描绘和讴歌田园的美好,开创了中国诗歌创作史上一个崭新领域——田园诗。这个时期,他的心里只有田园,文学代表作是散文《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是诗《饮酒》。他在《饮酒》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你看,陶渊明笔下的田园多么美好!还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我们每一个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读陶渊明的诗词和散文,就会立即唤起对那方淳朴天地的心驰神往。</p> <p class="ql-block"> 都说唐代是诗的国度,什么山水诗、爱情诗、边塞诗、送别诗、怀古诗等等都写到了顶峰,现在的人们若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唐诗里都有,也都说到了顶点,可谓登峰造极,唯独田园诗逊色。为此,我们应该感谢早于唐朝建国250多年的陶渊明!倘若陶渊明不是真诚热爱营造田园的农民,倘若陶渊明心中没有装进田园进而描绘和赞美田园,倘若陶渊明不是全身心地归隐田园,人们就不可能读到这些脍炙人口的田园诗文。</p> <p class="ql-block"> 陶渊明对后人的贡献,不仅仅是创作了那么多的田园诗文,他还为中国知识分子挺起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人是需要一点傲骨的。倘若没有傲骨,那就是精神上的“软体动物”,匍匐在别人脚下,一辈子爬着走。陶渊明之后,可以说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没有一个不是受他影响的。李白崇拜陶渊明,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白居易、陆游都崇拜陶渊明。大文豪苏东坡喜欢陶渊明,把陶渊明120首诗一首一首地和,和了100多首;辛弃疾喜欢陶渊明,在他创作的600多首词中,有30多首是写陶渊明的。</p> <p class="ql-block"> (郑军写于2022年7月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