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75年的冬,北方的城市很冷,天黑得又早,晚饭后室外基本无事可做。好在单位有个内部资料室,当时新华书店不出售的书,不少在这里能够找到。于是,借书夜读就成了自己那些个夜晚的基本活动。查阅当年的读书摘记,上边记载,从这一年底到转过年的3月,自己先后阅看了《傲慢与偏见》、《上尉的女儿》、《死魂灵》、《诗歌集》(海涅著)、《上古神话》、《茹尔宾一家人》、《叶尔绍夫兄弟》、《契诃夫小说选》等文学作品。看书作摘记,费时费力,但也有个好处,就是加深印象,随记心得,日后查找方便。比如,看了俄国小说家果戈理所著《死魂灵》后,自己摘记了一些以为精彩的文字,其中书中人物乞乞科夫打小就精通买卖的形象,自己记忆颇深。小说这样描写:(少年)乞乞科夫从市场上买了好吃的食物,进了学校,坐在有钱同学的旁边,看出哪个同学无精打采了,这是饥饿的征候,他就装做并非故意的模样,在椅子下面露出姜饼或者面包的一角,待到引得人嘴馋,他就根据那同学嘴馋的程度讨价收钱。……到了八十年代以后,自己常常见到“利益最大化”一类词汇,便自然想到果戈理笔下的乞乞科夫其人和他的姜饼面包,总是有助于对这类词汇的理解。大概从那个时起,自己看过的书,印象深的,有可能就买上一本,倒不是为了重读一遍,而是作为藏书摆在书架上、书柜里,对于那些感兴趣的章节段落有时还是再翻翻看看的。如今近五十年过去了,有个感觉,当年看过的一些书,还在身边,一一不仅是那书的外形,还有它的某些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