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永不褪色的青绿 钱坤忠

吴振达【聚荣文化·延陵吴氏家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1年,一生颠沛流离的余光中先生在台湾,面对海峡,写下了《乡愁》。我和许多人一样也是通过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才知道、了解了余光中诗人。他说过:“常州给我的安慰与影响,从小就充满女性的娴雅与柔美。这一切,加上江南的水乡,历史与传说,莺飞草长,桥影橹声,妩媚了、充盈了我的艺术感性。我的江南是以常州为典型,更以漕桥为焦点。我的《乡愁》一诗里,邮票与船票的另一端,袅袅牵动我年轻心灵的,正是永恒的常州母亲、常州新娘。”在自称“江南人”的余光中心里,常州有着别样的意义,“常州就是我看江南的一扇窗口。”</p><p class="ql-block"> 江南文化自古以来就不断吸纳着不同地域的文化。江南既有“小桥流水”的自然风貌,也有“天下粮仓”的富足经济,更有“名士风流”的人文情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我出生在常州,在家乡度过了童年以后,就去了父母工作的上海,成了上海的小移民。小时候离开家乡,脑子空空如也。只记得家乡东边有一个千年焦溪古镇;家乡的西边有一个热闹的横山桥镇和一座有着美丽传说的白龙庙。当然也忘不了与家乡小伙伴一起掏鸟窝、逮知了、捉蟋蟀的情景。虽然离开家乡已有70多年,但我依然经常回到家乡,看到家乡不断的变化,听到家乡精彩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每次从上海回家乡都在戚墅堰小站下车。这个火车站是专门为闻名全国四大机车厂之一的戚机厂而在这里设立的。几乎没有一个常州人不知道戚墅堰机车厂。1898年吴淞机厂在上海出现时,便注定了它与中国铁路的不解之缘。1936年,它穿越战争硝烟,从黄浦江畔来到常州戚墅堰安家落户,有了新的名字,当地常州人称之为戚墅堰龙头厂,是一家特大型国企。戚机厂的故事始终精彩,激励着一代代铁路人自强不息。</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乡在我脑海中由小变大,地域由窄变广,历史也由短变长。2700年前的奄城,泡着三墩的春秋,民间的小巷,涌着吴越的风云。循着遗址外城,走到奄民故里,一桥之隔便是淹城的今世——全国首家春秋主题文化的梦幻乐园。它是春秋淹城旅游区的核心,它以春秋文化为纽带,再现历史人文景观,全方位演绎着春秋故事。</p><p class="ql-block">当淹城的护城河还在静静地述说着先贤们的过往,记忆早已被天宁寺晨钟惊破。有东南第一丛林之称的天宁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是佛教音乐梵呗的发源地之一。八角飞檐,形态端庄,简洁粗犷,气势宏大,钟声幽远,福音广布。大门对面的照壁上的“龙城象教”四个大字,就是当年乾隆六下江南第三次来到天宁寺时亲笔题写。“龙城”是常州的别称,“象教”便是指佛教,天宁寺为常州的一方净土。</p><p class="ql-block">与天宁寺一墙之隔的红梅公园,“入目皆花影,处处尽芳菲。”“文笔塔,凤桥花,钟声古刹悟禅茶。”常州人翻开自己旧相冊,应该都会有一张在红梅公园的老照片。</p><p class="ql-block">既有浓郁的江南韵致,又有独特的本土风貌,春秋末期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常州便开始了有准确纪年和确切地名的历史。漫漫历史演进中,常州亦繁盛热闹,亦有文化沉淀。只有亲自走在这座城之中,才能体会那不一样的人文。不论在老饭店“听松楼”品尝砂锅鱼头,还是在马路小摊上吃一碗白粥,咀嚼一根萝卜干,那舌尖上味蕾的感觉始终是一种常州味道。</p><p class="ql-block">几年前我和一位好朋友去天目湖旅游,给我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天目湖水秀山清眉远长,江南烟雨隐楼台。放眼远眺,水天一色,烟波浩淼。连绵起伏的群山,郁郁葱葱。四面群山枕水,湖中岛屿散落。湖水碧玉与绵延山脉揉和,山绕水,水映山,如梦如幻。盛夏的南山竹海是避暑胜地,那山清、水秀、茶香、鱼鲜,让天目湖成了我心中名副其实的江南明珠。</p> <p class="ql-block">常州地处长江下斿的南岸,河川纵横,湖泊密布。不仅有清澈澄净的天目湖,皓月如银的西太湖。还有一段开凿最早的延陵运河。早在公元前495年就开凿,古韵悠悠的常州古运河是承载历史底蕴和灿烂文化的“母亲河”。平静的河道带着历史的烟尘,记录着历史所发生的故事。对于风尘仆仆来往的游客来说,运河可能只是一道简单的风景,而对于依水而生的人,这里是心中流淌的生命之河。</p><p class="ql-block">运河边上有一条青果巷,仅仅千米长的小巷是常州人的面孔,常州人的情怀,常州人的骄傲,更是常州人的灵魂和希望。一条青果巷,隐藏着半部常州发展史,这是一个承载着常州浓郁历史记忆的地方。2019年初冬,我顺着这条小巷走了几个来回,从太阳高照走到夕阳西斜,似乎在用脚丈量每一块青石板的长短,用手掂量出每一块墙砖的分量,感受翰墨芳香,以滋润内在情怀。</p><p class="ql-block">青果巷是多少伟大姓氏交相辉映铸成的“江南名士第一巷”,走出了近百名进士和几十位文才武略、享誉中外的知名人士。其中家喻户晓的佼佼者有:我党早期革命领导人瞿秋白,灵魂女律师法学家、七君子之一的史良,清乾隆十年状元、画家钱维诚兄弟俩,清代艺术大师、诗人画家恽鸿仪和汤贻汾,洋务运动先驱盛宣怀,《官场现形记》原创者李伯元,当代语言学家、作曲家赵元任,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画家、艺术教育家刘海粟,著名剧作家吴祖光等。他们浩浩荡荡,从青果巷出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追求理想,造福百姓。</p><p class="ql-block">在青果巷外,许多现代名人学者不断涌现。如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张太雷和青年楷模领袖恽代英,坚定的民主人士李公朴,数学家华罗庚,国学大师、历史学家吕思勉,给周恩来总理治病的著名医学专家吴阶平。还有民国时期我国四大美女中的两人,也从常州走出。一位是来自富裕家庭的才女、画家陆小曼,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惊艳了国人。另一位是穷苦家庭出生的一代歌后金嗓子、影星周璇。她一生传奇,却结局凉薄。早早的香消玉殒,让人心疼感伤。江南的烟火气氤氲在常州的角角落落。清代的大文学家龚自珍有两句诗句是最好的写照:“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最喜欢江南常州,虽不是常州人,但他把常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一生中曾来过常州十四次,最后终老常州。不仅如此,他还两次上书神宗皇帝,请求定居常州并写有《乞常州居住表》和《再上乞常州居住表》。最后皇上准许他定居常州,苏东坡深深地喜欢这个有着浓浓的人文气息的常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常州似乎一直都在变化,但又似乎一切都没变。出生在这座城市的人,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人,来到这座城市的人,从这座城市走出去的人,从书本上读到这座城市的人,都感到这里人杰地灵。对于我来说,常州是我最美的家乡,难以割舍。她在我心底是一抹永不褪色的青绿,她在我梦中是一份永不模糊的风景。</p><p class="ql-block">文:钱坤忠</p><p class="ql-block">辑:江南雨</p><p class="ql-block">其中一部分图片来自常州官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