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三伏为何40天

曲宝胜

<p class="ql-block">  今夏三伏为何40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伏指的是头伏、中伏和末伏。民间有“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立秋一庚数末伏”,意思是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头伏,再过10天第四个庚日入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进入末伏。今天,2022年7月26日,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我们进入了中伏。如果再往下数10天到了8月5日,又是一个庚日,即夏至后的第五个庚日。但我们发现,8月5日并没有立秋,立秋在8月7日,这不符合“立秋一庚数末伏”的说法。怎么办?为了秋后有一个完整的末伏,只能再往下数,数到8月15日那个庚日,才是立秋后的一庚,我们才能进入末伏。这就是中伏跨两庚,一夏两中伏的原因。因此,有的年份三伏30天,有的年份三伏40天。一种简单算法是,从夏至到立秋的45天里,如果有5个庚日就有两个中伏。</p> <p class="ql-block">何谓庚日?我在美篇“小暑、入伏、庚日”一文里有详细介绍。简单的说,庚日就是老黄历中带“庚”的日子,10天一轮回。“庚”在十天干中排第七位(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除表示次序外,“庚”还表示年龄,如“您贵庚?”</p> <p class="ql-block">2022年的三伏是40天,是一个加长版的三伏天,但从来没有人说“四伏”天,这就是约定俗成,习惯的力量。40天的热浪滚滚,闷热炙烤,人们称之为“长夏”或“九夏”。其实,每一个季节都可以“三九”而论,即三春(孟、仲、季),九春,九旬90天的春季。以此类推,我们也有三夏九夏,三秋九秋,三冬九冬。说“三春”是叹春之短,论九夏是谓苦夏长。从农耕稼穑来讲,“三夏”指夏收、夏种和夏管,“三秋”则指秋收、秋耕和秋种。而“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儿的“三”带有感情色彩。文学作品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三秋云薄,九日寒新”(北周•庾信《至仁山铭》),这儿的“三”则泛指春和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愿我们用心吃三餐,平安过四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7.26 中伏天</p> <p class="ql-block">图片:网截诚谢+自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