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与同学见面,是这次在伦敦特别向往的事。那天是周六,承蒙两位当地同学的费心安排,我们在伦敦城西的Battersea公园相聚了。在世界疫情持续盘桓中,跨国相聚着实难得!更感动不已的是,其中赵月瑟同学当时正在化疗,她由夫君陪着,不顾劳累,冒着感染的风险,前来相聚。虽然我们不能把手言欢,浓浓的同学情义,醉人心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十多年前,在上海的校园里,有谁会想到,有一天,我们会在伦敦的公园一隅,席地而坐,吃着当年的“小同学”(上世纪文革后,77、78级大学生的年龄最大相差十多岁)一手准备的午餐,回首似水年华,笑谈人生沧桑…,感慨万千。浓浓的同学情,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幸,这是我们与月瑟的最后一次见面。一年后,中秋将近时,月瑟永远离开我们。月瑟是我们全班敬重的赵姐,深为能与她曾是同学而荣幸。她曾任上海译文出版的副总编辑,译作沛然:《波普尔思想自述》、《当代美洲神学》、《心灵自我与社会》、《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等等。她的人品,学识和气质,用同学的话:“唯’君子如玉’四字最为贴切”。那天,在公园里,她乐观豁达的音容笑貌,与癌症相处的毅力,犹在眼前。<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跟着当年“小同学”荡马路</b></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小同学”,如今已是“老伦敦”了。聚会后,我们欣然跟着她去乘巴士,荡马路,看野眼。自然,聊着天。</p> <p class="ql-block">同学先带我们去皮卡迪利街(<span style="font-size:18px;">Piccadilly Street)。这是伦敦</span>最具标志性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时尚中心,</span>女士爱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街,看见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BAFTA),这是世界级的影视活动场所,颁发“英国奥斯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有名的高档百货公司:福特纳姆和梅森(Fortnum's)就在这条街上。这家三百多年的百货公司,外观经典好看,不张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橱窗里看到女王</span>的“海得拉巴的尼扎姆”(Nizam of Hyderabad) 玫瑰胸针的设计模型。那枚胸针,是她与爱丁堡公爵结婚时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远就见皇家艺术学院(</span>Royal Academy of Arts)。这是同学最想带我们去的地方,说,皇家艺术学院的庭院内,常常有各种雕塑展览 。可惜,当时正在维修。</p> <p class="ql-block">再朝前走,就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伯灵顿拱廊(</span>Burlington Arcade),这是一种有棚的笔直长条市场。记得,第一次见识这种拱廊是在意大利米兰。</p> <p class="ql-block">走过皮卡迪利广场,同学把我们带到摄政街(Regency Street)。她说,她最喜欢摄政时期的建筑(Regency architecture),这条街就是代表。从她那里,第一次听说伦敦出生的伟大建筑师约翰·纳什(John Nash)。这段“四分之一圆环”街道和两侧的建筑,是纳什的摄政风格的典范。这种风格在乔治亚时期的新古典主义基础上,增加了优雅与轻灵的元素。看着通体奶油色的建筑,感觉童话的气息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摄政街有伦敦最好的餐厅、酒吧、咖啡馆和甜品店。有时间的话,可以逛一天。</p> <p class="ql-block">同学又把我们带进她喜欢的摄政王公园,说,这个公园也是伦敦摄政建筑的一部分,<span style="font-size:18px;">非常有味道。</span>但我们时间太少,又累了,就没往西向深处走。找个树荫坐下。</p> <p class="ql-block">树丛后,隐约可见优雅的淡粉色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小憩之后,我们沿着摄政公园东侧走,她说,这里有许多好看的建筑。果然,淡粉色的坎伯兰别墅(Cumberland Terrace),清新明媚,吸人眼球,典型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又是纳什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街边,一座古旧建筑与远处的教堂尖塔的重叠。</p> <p class="ql-block">乘巴士回旅馆时,拍到摄政街的北端的万灵堂(All Souls Church),这也是约翰·纳什的代表作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英国摄政时期是指从1811年到1820年,但这个术语应用于建筑时,变得更宽泛,一般指1795至1837年间在英国建造的古典建筑。在这个时期里,高度原创、多产的约翰·纳什,是乔治四世国王的御用设计师,他在伦敦留下了一系列大手笔。用一个建筑业大拿的话:“伦敦从来没有像摄政时期那样美丽”。感谢同学,带我们更多地了解伦敦。</p> <p class="ql-block">在伦敦,游客乘公交巴士十分方便,你只需有一张 Contactless 信用卡,上车“滴”一下就行。而且,车费很公道。在一天内,车费累积到7镑,就封顶了,再乘就免费。在英伦,Contactless 信用卡特别有用,连上收费厕所,也可以“滴”一下。所以不用换多少英镑和欧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次乘伦敦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双层</span>巴士,总喜欢走到上层。如果幸运的话,可坐在第一排,车拍街景。下面是几张车拍照。</p> <p class="ql-block">查令十字路(Charing cross road )上的皇宫剧院广场。</p> <p class="ql-block">巴士将上Chelsea 桥。</p> <p class="ql-block">Shaftesbury 大道上的桑德海姆剧院(Sondheim Theatre),正在上演音乐剧《悲惨世界》。</p> <p class="ql-block">Lower Sloane 街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维多利亚式连排</span>公寓典雅壮观。</p> <p class="ql-block">这次车拍撞大运,竟拍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简·奥斯汀(</span>Jane Austen)<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喜欢的兄弟</span>Henry与其妻的故居— Sloane街64号(上图,中间那幢蓝灰色公寓)。<span style="font-size:18px;">亨利</span>夫妇在这栋楼一直住到1815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简在伦敦旅行期间就住在这里,随其兄参加伦敦富裕阶层的社交活动,走访景点,上剧院。这些活动让她深入了解了伦敦摄政时期的社会生活,日后成了</span>创作背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在的楼面,是1897年重新装修的。比较特别的维多利亚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br></span></p><p class="ql-block">其实,说我的运气好,不如说伦敦的文化历史深厚,城里的街道和建筑,常常藏着故事。</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大街上,新老建筑并存。</p> <p class="ql-block">离大英图书馆不远拍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在圣·Pancras教堂边,看到这个名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飞行”(Flight)的雕塑。这是</span>伦敦犹太艺术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David Breuer-Weil的作品。雕塑是</span>一名飞行者正欲“起飞”,却被各种粗细绳子羁绊住。发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头天去西敏寺,虽然步行得四十来分钟,还是选择了步行。因为看过地图,这一路合适看野眼。</p> <p class="ql-block">Kimpton Fitzroy 伦敦酒店,带复古色彩的维多利亚时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沿着charing cross 路向南走。皇宫剧院的红砖立面成了一侧街的颜色。</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式公寓楼是伦敦街景的一大特色。顾名思义,这种楼房是在1837到1901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建造的。</span>这种红砖白砌,高倾斜的屋顶,外形混合多变的建筑,对视觉很有冲击力。</p> <p class="ql-block">Charing cross 路上也有许多新建筑。金黄色的是Outernet London,一幢综合性用途的大楼。</p> <p class="ql-block">路过中国城,见张灯结彩一片红彤彤,猜一定是为即将到来的女王登基70年白金禧庆典。</p> <p class="ql-block">走过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高高的柱子上,“站着”的是纳尔逊上将,纪念他在1805年,率英国海军大败法国和西班牙舰队。</p> <p class="ql-block">从上世纪末起,国家美术馆前的雕塑展览基座,(也被称广场上的第四基座),成了世界最著名的当代艺术公共展示处之一。现在的作品是去年才更新的:一团巨大的白奶油,顶着一个鲜红的樱桃,上面还不可思议地停着一只大苍蝇和无人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雕塑名叫《THE END》,是一位英国多媒体女艺术家Heather Phillipson的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当代艺术品引来众多不同的评论。焦点是,那架无人机是真的,且正在拍摄广场,视频的提要可在专用网站上观看。你在那里拍它,殊不知自己已被人家录了像。</p> <p class="ql-block">老战争办公室大楼(Old War Office )将被改建成住宅和伦敦第一家莱佛士酒店。</p> <p class="ql-block">路过唐宁街。</p> <p class="ql-block">在二战妇女纪念碑前照张相。</p> <p class="ql-block">议会大厦和大本钟。</p> <p class="ql-block">西敏寺东端的亨利七世的圣母堂,外观也华美。</p> <p class="ql-block">伦敦的街景很精彩。我想,主要归因于建筑风格丰富多样。从格鲁吉亚时期、摄政时期、维多利亚时期风格,到泰晤士河两岸的超现代天际高楼,融合和谐。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的首都,像个四十多岁的美人,既有阅历沉淀的典雅气质,又有从容的时尚风范,风姿绰约,风韵犹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