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段远去的时光恍如昨日,一段深藏的故事又似经年。</p><p class="ql-block">每次回到山村,总喜欢从村头走到村尾,再从村尾走到村头,熟悉、亲切,永远走不够。似乎每一个步伐,都能感受到时光的远去和归来。是啊,曾经上上下下、你来我往的情景,如今却空寂到只能听见自己呼吸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因为搬迁,山村人去楼空。曾经走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山间小路,曾经润泽大山的那口老井,还有转弯处那片八角林,如今都变得静悄悄。</p><p class="ql-block">山村的静谧和安详,是过去和现在的一种对比。这种对比令人怀念,令人感慨,令人惆怅。我不知道,我还能在从村头走到村尾或从村尾走到村头多少次。但我知道,我的行走次数将会越来越少,也就是走一次少一次吧。</p> <p class="ql-block">据说祖辈是为了逃避战乱才从中原迁徙到大山深处。这种说法或许有一定的说服力,比如,中国的隐居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很早的追溯历史。如果从这点来看,祖辈们还是睿智的,至少在深山里繁衍了一代又一代。</p><p class="ql-block">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远走他乡。我想祖辈从中原逃难隐居大山一定有必不得已的苦衷。这种苦衷是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为了逃避战乱活下去是需要勇气的。于是,我原谅了祖辈的选择并为祖辈的勇气所叹服。</p> <p class="ql-block">我认为,爷爷对山村的描述是可信的,这一点从山村犹存的原始森林及那棵红得耀眼的古枫可以佐证。爷爷说,山村原来是古木参天的老山林,虎豹出没。先人们为了对付猛兽,制作了火铳、冷炮等。儿时,我还见过老人们抬起火铳对准天空中那只专叼小鸡的崖鹰并扣动扳机;还有,木制房屋那硕大的柱子,应该是从原始森林中伐回的。于是,祖辈的生活情景便可以在我的脑海中进行联想。</p> <p class="ql-block">层峦叠嶂的原始森林里,深不可测,无路可走。祖辈们好不容易找到一块空地,支起低矮的茅草屋,并将粮食的种子撒在山坡上。一股清亮的山泉水孕育着生命的流淌,刀耕火种的日子延续着时间久长。</p> <p class="ql-block">大山的阻隔让祖辈的生活得到暂时的安宁,再也没有战争、再也没有掳掠。只不过,山高水长,林密草深,祖辈们的生活应该也是一种战争,这种战争是与恶劣生存环境的斗争。没有路,祖辈们便用脚步丈量出一条离家最近的山间小路;没有水,便用楠竹制作水桶;没有灯,便将茶油当成燃料。</p> <p class="ql-block">我无法知晓山坡上那些土地是何时开垦出来的,石块被整齐地堆砌绝非天然,成片的油茶林一定浇筑着祖辈们的汗水。</p><p class="ql-block">远去的时光里,我依稀看到一种远离战乱、灾荒的稳居和详安。</p><p class="ql-block">居住在大山深处的人家没有水田,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极少的水田往往在山下有河流的地方,异常珍贵。</p> <p class="ql-block">爷爷说打倒地主后,穷人有了田。只是,生存在大山深处的人们,走出大山耕种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比如,爷爷要到山下耕种他的水田,需翻越屋后那座山梁,再走下一段又长又滑的黄泥坡路。</p><p class="ql-block">山里人的艰辛,大都可以反映在一路的行走中。翻山越岭、披星戴月,本来在土地上的劳作就很辛苦,却还要花上一段很长的时间在赶路中,特别是还要担着重担。</p> <p class="ql-block">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阻隔着山里人,于是,居住在山上的人们叫做“山上人”,到水田干活还需走上几个小时。“山上人”的艰辛,可集中体现在黄泥坡的爬上爬下当中。</p> <p class="ql-block">春节刚过,山里人便开始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耕作,那条需翻越山梁的路,踩满人和牛马的脚印。</p><p class="ql-block">往水田里运送农家肥是“山上人”耕种的固有方式,这种方式让“山上人”叹息着,只有往水田里不断地运送农家肥,才能保住更多的口粮。只是,无限的劳累和疲惫让“山上人”的步伐显得十分吃力,沉重的担子磨破的肩膀,也磨出了“山上人”的无助。</p> <p class="ql-block">农历六月是个怪异的季节,强烈的日光和阵阵夏雨反复交织,让人无法把握自己的运气。</p><p class="ql-block">农历六月也是收割早稻的时候,如果碰上好天气,“山上人”还可以走上一段干路,如果碰上下雨,再担着一担沉重的生稻谷,脚下的泥泞和溜滑让人痛苦不堪。那条翻越山梁的路上,有着太多的悲壮;黄泥坡的脚印,踩出了太多的行路难。</p> <p class="ql-block">“山上人”孩子的命运,是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干活。</p><p class="ql-block">在山里人看来,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大山,才能告别跋山涉水、肩挑手拿的日子。只是,大山孩子读书的机会并不多,看着土地上疯狂生长的杂草,相当一部分孩子还是被叫回家做农活了。</p><p class="ql-block">父亲没有叫我回家种地,而是想方设法让我完成学业。而我也成为“破天荒”走出大山到城市求学的第一个寒门学子。</p> <p class="ql-block">山下没有属于自己的菜园,没有养猪的猪栏,没有那条走过千遍万遍的山间小路。穷则思变,山里人不再把精力投入那贫瘠的山坡,他们通过外出务工,走进工厂、走进工地,改变背朝黄土面朝天的生活方式;坚决让孩子们完成学业,一大批长大的孩子们,有的成了公务员、有的成了工程师、有的成了投资人,读书改变了一代人,知识让山里人不再困惑。</p> <p class="ql-block">时过境迁,山村依旧。只是,再也没有袅袅的炊烟,再也听不到鸡鸣犬吠的声音,人去楼空,山村像一位古稀老人,矗立着山中的记忆。</p><p class="ql-block">我问大山:“你怀念曾经生存在这里的人们吗?”</p><p class="ql-block">大山回答:“怀念,只不过,我更希望人们走出大山,走出贫困。”</p><p class="ql-block">我笑了。</p><p class="ql-block">大山也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