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龙潭之役</p><p class="ql-block">孙传芳与北伐军的著名战役</p><p class="ql-block">龙潭战役是孙传芳与北伐军之间进行的一场著名战役,也是北伐战争中最激烈、最具决定性的一场战役,龙潭战役奠定了国民政府的基业,也决定了显赫一时的五省联帅孙传芳从此一蹶不振,变成光杆司令的转折点。不少国民党元老对此役印象犹深,于右任老先生曾写一联:东南一战无余敌,党国千年重此辞。</p><p class="ql-block">南京东郊龙潭之役</p><p class="ql-block">地点——龙潭</p><p class="ql-block">时间</p><p class="ql-block">1927年(民国十六年)8月至9月</p><p class="ql-block">名称简介</p><p class="ql-block">龙潭战役是孙传芳与北伐军之间进行的一场著名战役,也是北伐战争中最激烈、最具决定性的一场战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龙潭战役奠定了国民政府的基业,也决定了显赫一时的五省联帅孙传芳从此一蹶不振,变成光杆司令的转折点。不少国民党元老对此役印象犹深,于右任老先生曾写一联:东南一战无余敌,党国千年重此辞。谭延恺亦有联相赠此役</p><p class="ql-block">前敌总指挥,小诸葛白崇禧:指挥能事回天地,学语小儿知姓名。</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龙潭在南京东北约30公里的沪宁铁路上,北临长江,龙潭是一个小车站,在龙潭镇上。东、南、西都是大山,分别为大石山、汤山和虎头山,是石灰岩山脉,高约百余米。中国水泥公司在镇上,沪宁线横穿龙潭,龙潭长江对面就是六合县的划子口和大河口。</p><p class="ql-block">战争大概</p><p class="ql-block">1927年8月25日夜,孙军从兔耳矶和南京至镇江间,向笆斗山、乌龙山、栖霞山、龙潭等多处进行渡江。笆斗山等地为佯渡,为吸引北伐军注意,掩护在龙潭和乌龙山抢渡的主力。在南京指挥的是李宗仁,他当即电话命令:胡宗铎率19军,立即赶往大胜关一带阻截孙军;7军副军长夏威,率总预备队8个团,迅速往乌龙山后方集结。他已判断到孙军主攻方向可能在那里,事后证明了,他这一手是高明之举。</p><p class="ql-block">26日凌晨,孙军抢渡乌龙山成功,乌龙山守军猝不及防,7座炮台丢了4个,22师阵地完全落入孙军之手,孙军主力陆续过江,北伐军根本无力抵抗。与此同时,从大河口和划子口抢渡的孙军也特别顺利,突击队`轻而易举的占领了龙潭车站,掩护后续部队陆续登案,并向北伐军阵地发起潮水般攻势,防守龙潭车站和栖霞山的第一军溃不成军,纷纷撤退,孙军乘胜追击,已逼近南京东城。</p><p class="ql-block">李宗仁并没有慌乱,他撤下已不能战的第一军,命桂系王牌7军和第19军向栖霞山和龙潭进行反击。而此时,小诸葛白崇禧正在上海赶回南京的途中,到无锡时,由于前方铁路已遭孙军破坏,故白在无锡车站就近指挥驻扎沪杭线的一军之2师、3师、以及14军火速增援龙潭,与李宗仁形成夹击之势。</p><p class="ql-block">防守栖霞山、龙潭登第22师涂思忠部的三个团都遭到孙军猛烈进攻,伤亡惨重,只有李默庵的65团,还算建制完整,一直在苦苦支撑局面。孙军则经过一场恶战,拿下了龙潭车站,孙下令死守龙潭,相机进攻南京,孙军士气旺盛,斗志昂扬。</p><p class="ql-block">28日,白崇禧到镇江督师,遇到58独立团自前线撤退,白当即命令该团团长桂永清、必须死守下蜀山阵地,不得后撤一步,并告之“若放弃,军法从事”,桂慨然领命。当晚白给南京发电:“敌向龙潭攻击甚急,请以7军速向龙潭方面之敌跟踪追击,与东面之1军夹击当面之敌。”然而就在当夜,刚被北伐军收复的龙潭再次被孙军攻克,自龙潭退出的卫立煌师和徐庭瑶师退回南京。此时,据守龙潭、大石山、汤山和虎头山等地的孙军主力已达5万人之多。29日白天,孙传芳亲自到达龙潭,设指挥部于中国水泥公司大楼,孙军士气大振,并以主力进迫南京。</p><p class="ql-block">30日凌晨,刘峙正要部署2师全面进攻,孙的反击就开始了,炮火连天,刘亲赴第一线督战,眼看阵地不保,关键时刻,桂永清部赶到,打退了孙军的进攻,保住了阵地。与此同时,龙潭以西,7军和19军攻打栖霞山和乌龙山也不很顺利,7军在李明瑞师长的指挥下,在付出了很大的伤亡的情况下,勉强攻克了栖霞山阵地,用李宗仁的话说,李明瑞立下头功。</p><p class="ql-block">栖霞山攻克以后,东西两面的北伐军已经打通了,并从东、西、南三面包围了孙军,孙军主力被压制在乌龙山、青龙山、虎头山和龙潭一带,孙激励部下要背水一战,孙军在刘士林、上官云相、陆殿臣等人的指挥下,全力反击,已经连续战斗6天6夜,杀得天昏地暗,31日凌晨,白崇禧占领了水泥厂,和何应钦会师,此时,孙又突然发动了最后,也是最猛烈的一次反击,炮火几乎摧毁了整个水泥公司。但北伐军毕竟已经控制了大局,7军和1军联手出击,重新控制了龙潭车站和龙潭镇,孙军被压迫在龙潭以北不满7、8里的江边,已无回旋余地,孙率少数将领坐小火轮撤到江北,剩余士兵大多选择投降,龙潭之役,基本宣告结束。</p><p class="ql-block">北伐激烈的一战</p><p class="ql-block">是役,6万余孙军,战死和淹死约4万余,被俘2万余,孙的主力几乎消耗殆尽,孙再无力南侵。北伐军在此次战役中,伤亡也不计其数,仅仅黄埔5期学生,阵亡达500人之多,战况激烈程度,由此可见。这是一场恶战,血战,此战后,北伐军在东南一带,再无真正对手,而以北洋第二师为核心的孙传芳军事系统,基本已经宣告瓦解,孙也由此走向没落,渐渐告别了政治舞台,而民国的基业,也由此战以后,真正巩固起来。白崇禧也回忆道:“是役,双方死亡很重,我与何将军在士敏土厂会师后,肃清残敌,清理战场,当时敌我两方真是尸体遍地,骸骨盈野。我们发动士敏土厂工人及红十字会收尸,结果收不胜收,据说半年之内,火车经过龙潭,尸臭仍然逼人。”抗战胜利后,在白崇禧任国防部∵长期间内,他命人在龙潭山上于当年和何应钦会师处建造一会师亭…并立石碑刻字记之。十年动乱中,作为主体建筑的亭与碑均被炸毁,所幸登亭石阶、甬道雕栏、围墙和拱璧等尚存,建亭铭文虽遭破坏,但由于刻痕较深,绝大部分字迹隐约可辨。该会师亭2007年被列为市四级文物单位。</p><p class="ql-block">国民政府龙潭之役取胜的原因</p><p class="ql-block">1)参加龙潭之役之革命军以一、七两军为主。一、七两军都是国民革命军之主力,对三民主义有信仰,有信仰便有力量; 2)白崇禧由沪回宁,在无锡指挥第一路军,与何应钦无形中造成夹攻之形势 3)孙部渡江后,渡口被革命军所抄袭,后援不继,加以海军态度明朗,孙部之补给可说完全断绝。反之,沪宁之间补给方便。双方经六昼夜之苦战,有无补给自然成为决定胜负之重要因素。</p><p class="ql-block">龙潭之役的意义</p><p class="ql-block">龙潭战役是孙传芳与北伐军之间进行的一场著名战役,也是北伐战争中最激烈、最具决定性的一场战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龙潭战役奠定了国民政府的基业,也决定了显赫一时的五省联帅孙传芳从此一蹶不振,变成光杆司令的转折点。是役任第二路总指挥的白崇禧也曾在其回忆录说过:“龙潭之役在北伐大业中是最重要一仗,因为胜利了才能西征消灭唐生智之反动力量;迁都南京稳定国内之政治局面;促使徘徊观望之友军加入革命行列——如阎锡山之北方军在龙潭战役前便与革命军有联络,但畏于奉军迟迟不敢明白表示态度。龙潭战役之胜利对奉军是一大威胁,阎鉴于革命之趋势,很快便附和了革命军。如果龙潭之役失败,不但江、浙、闽、赣、皖五省重归孙传芳,唐生智之势力一定高涨,其他抱游离态度之友军,更远离革命军。如此,革命军能否再回广东重整旗鼓,便是一大问题。所以说龙潭之役是北伐大业成败极大之关键。”</p><p class="ql-block">对于此役,不少国民党元老印象犹为深刻,于右任老先生曾写一联:东南一战无余敌,党国千年重此辞。谭延恺亦有联相赠与白崇禧:指挥能事回天地,学语小儿知姓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