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车”,文山后

珈先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当八一就会想起四十年前在部队的人或事,往事如烟,很多人和故事都淡忘在岁月的长河中,但有些人和故事却镌刻在脑海里不曾淡忘,海阳从不缺少故事和人物,在记忆中的画面里就有两个一高一矮家在海阳的战友,他们的身影一直萦绕在脑海中,一个是山高林大,人如其名高高大大,爱打篮球,一个身形稍矮,话语不多,待人实实在在的明江。自从在何大哥的帮助下联系上战友明江,就一直惦记着去海阳一聚,由于疫情飘忽不定,这个愿望一拖就是一年多。大暑节气一场雨悄然而至,海风吹散湿热。翌日,天空碧透如秋高气爽一般,不能辜负这么好的天气,一大早“赶车”(海阳当地称开车谓之赶车)从渤海之滨横穿半岛向黄海岸边出发,在八一前夕看望四十余年前分别再未曾谋面的战友明江兄弟,由于疫情防控政策此次相会也只能是行色匆匆,因有报备程序所以过不得夜。联系上明江不容易,之间通过“二传手”山高林大,明江与山高林大也是分别多年后偶尔在检察院门口碰面,假如当时擦肩而过,那战友之交只能是美好的回忆。所以此次行程还对山高林大“保密”,否则当天往返根本没有可能。由北向南横跨半岛,整个行车轨迹是由低到高,再从最高点“一冲而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十年九旱的半岛地区一反常态,春末开始雨就不停的光顾,充沛的雨量形成有效的径流,让号称“半岛天池”的栖霞长春湖碧波淼淼,半岛人民把这么大一盆水顶在头上,可见心胸有多大。车在山间穿行一路满眼都是绿色,两旁的山上果树鳞次栉比,树上硕果累累,压的枝条像拉满的弓,引得观者遐想;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何时出现。路边的黄色小花随风摇曳看的令人心旷神怡。不觉间就进入海阳的一亩三分地,“赶车”开始了几十公里下坡。多年前海阳举办过亚洲沙滩运动会,进入海阳的道路都进行过彻底整治,虽然山路迂回曲折,但车在平整的路面上跑的那叫一个爽,看着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山脊线,坐骑如一叶扁舟穿梭在群山万壑树参天中,突然“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油然而生。看着一闪而过的路标,有种历史的穿越;上下都村、下屋村、老龙湾、上屋村、乐畎村、五间屋村、地北头村、羊角沟、鞋西沟,细细品味有没有产生一探究竟的冲动?终于下到坡尽头进入海滨小城的怀抱。右转进入202国道,向西对着青岛的方向迅跑,202国道是青岛连接威海的陆路通道,最初由德国人修筑,当年是条主干道,自从有了高速路和高铁,202国道的作用已日渐衰落,道路两旁矗立着粗壮高大的杨树,最小的树也得两人合抱那么粗,树皮发黑,色如生铁,树叶呈墨绿色,少说树龄也有百十年,这条道路的历史由此可见一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江家在行村镇距海阳城三十余公里,是烟台地区西南角的一个行政区域,行村镇面向即墨湾,跨海大桥将海阳与即墨连接起来,缩短了两地的距离,因此行村又是青岛进入烟台的桥头堡。电影《地雷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车到了赵疃,左转进入盆子山区,盆子山不是一座山,而是由尾子山、揭脚顶、雀儿山、托母山、北黄山、野虎山、文子山(文山)、微山、黄山、孤山、南天门、红山、九顶莲花山、马山等大小十几座山形成的一个盆状山系,当地人称统称此地为盆子山亦有聚宝盆的寓意。一条谷地纵贯盆子山东西,胶东称山谷为“夼”,邵伯村和赵疃村是这条东西夼的锁钥。青岛至威海的青威路沿着盆子山东、北、西边缘划了大半个圈,想当年扼守盆子山可随时切断青岛与威海的陆路联系,占了盆子山青威路尽在掌握之中,因此抗日战争时期盆子山就是八路军胶东根据地之一。盆子山的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它在军事上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在这个“盆里”散落着八九个村落,日军为了牵制八路军对青威路的威胁,在盆子山中心打进一个楔子,一个中队日军进驻盆中心位置的孙家夼村,修了一个有寨墙的大据点,就是电影地雷战里的黄村,孙家夼的日军常在青岛日海军陆战队配合下扫荡盆子山根据地各村落。为拔除日军钉在根据地里的这颗钉子,八路军胶东军区派出武工队配合当地民兵和敌人展开了坚决的武装斗争,由此产生了闻名遐迩的地雷战。电影地雷战里的素材就取自盆子山里的赵疃、文山后、项家、夼里、孙家夼、邵伯民兵的战斗事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抗战时期盆子山西部先后出了两个“大王”;一个是爆炸大王于化虎,一个叫地雷大王赵守福。电影地雷战里的故事均取自爆炸大王于化虎的经历,影片中民兵队长赵虎,是取了赵守福的姓,于化虎的名,二者合而为一,当然还少不了女中豪杰孙玉敏,影片里叫玉兰。于化虎本名于晋生,由于在战斗中善于用战术爆破手段打击敌人,且战果辉煌,当时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奖给他一支枪,并握着晋生的手说;渤海出了个林化龙,东海出了个于化虎,你就改个名字叫于化虎吧。从此于晋生改名叫于化虎。于化虎家住文山后村,村南毗邻项家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江家就在项家村,前辈也是拿起枪反抗侵略的英雄。文山亦称文子山,南坡面向黄海为前,山北为后。北坡脚下依次为项家村,文山后村。项家村才是名副其实坐落在文山后。而偏偏是项家村北面,全村都是于姓的村却名'叫文山后。项家村始于明朝末,村以项姓氏命名,有项、盖、张三姓,百十户人家,盖姓十二户,二户张姓。胶东的盖姓发源地是莱阳姜疃镇凤头村,村边有条小河,曰五龙河。村中有座小山,名凤头山。项家村盖姓由何处迁此不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胶东的天亮的早,上午十点不到就如同晌午一般。进了项家村迎面而来的是路边一栋具有历史沧桑感的老房子,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据说在赵疃村还保留有抗战时期的部分建筑和街道。走进项家村使人平添一种进入历史的穿越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项家村村委,也是一栋历经半个世纪风雨的老屋,只是经过修缮,但没有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破坏了历史和文物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村里东西向一条水泥铺的主路,整洁干净,上午十点不见一人。由于手机出了故障,想找个人打听一下明江家的具体位置,看着空荡荡的街道束手无措,只好返回村委会,这时有几个老者坐在村委会门前的大树下乘凉说话,遂上前打探,一老者得知我寻当年战友,热情的告知明江家在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谢过热情的老乡,按指点在一个胡同里找到白色院门,这就是明江家,大门紧闭,难道老战友不在?先找个方便停车的地方再说,赶着车来到村南。在一个房山头的阴影下一群大嫂在打扑克,停好车去和正在打扑克大嫂们打探明江家,一位激战正酣的大嫂抬头问,找他干啥?我赶紧回道;他是我战友,闻听此言,大嫂甩掉手中的扑克牌道;早就听说战友要来,走,回家兄弟!真是无巧不成书,这大嫂正是明江的夫人。跟着明江夫人进了家门,不见老战友明江,正纳闷,大嫂说明江刚从山上回来正在洗澡,胶东地区把下地劳作统称“上山”。明江紧三火四洗罢出来,当终于紧紧握住分别四十余年战友的双手,内心激动溢于言表,四只手紧握久久不愿撒开,细端详,虽然明江霜染鬓发,但模样与年轻时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岁月在他脸庞上留下些痕迹,人很精神,气色也不错。许久,明江的手还在微微颤抖,眼里充盈着欢乐的泪花。他夫人对我说;兄弟你看,他见到战友高兴的手都是抖得,从来没见他这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忆往昔,叙今朝,有说不完的话题,唠不完的磕。由于疫情防控政策,本想见一面,赶紧往回返,怎奈老战友坚决挽留,只好先把防控放在一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江夫人电话联系儿女,告知老爹的战友来了,赶紧回来大家欢聚一堂。明江的儿子在空军上海基地某地空导弹旅服役,已是四级士官,刚好回来探家才解除隔离,一听原委赶紧驱车带着妻女从桃村前来,女儿在海阳经营美容店,也开车往回赶,为节省时间明江夫人把聚会定在窦格庄一农家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等待儿女到来的间歇,明江要捯饬一番,这功夫我趁机把明江的小院落里里外外转了个遍。院门楣右侧有军人事务部颁发的光荣牌,左侧是市里颁发的美丽庭院的标牌。透过大门向里张望,西墙上制作了一个田园风景影壁,这种既不占用空间,又起到聚焦视野的做法令人耳目一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院子里的地面水泥硬化,坐北朝南一溜白墙红瓦六间平房干净醒目,铝合金门窗让室内采光充分,空调的使用又加持了现代色彩,东西厢房储藏室、卫生间等一应俱全。小小院落明亮清新脱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村里铺装路面的道路上眺望文山,青翠欲滴的山峦近在咫尺。原来默默无闻的山峦皆因抗日英雄而闻名胶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解决农作物用水,村南边建了一个蓄水池,池水如一块碧玉镶嵌在山峦村落之间,青山绿水在人间,好一幅田园风光画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村里颇有几处老建筑,都得到了很好的维护,让浏览的人们感受到时间的脚步和历史的沧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村东有一个村民活动广场,活动器械,绿植廊道,一应俱全,广场旁高大的银杏树见证了几代人的努力和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江张罗了一桌好饭,不亚于在部队八一会餐的标准。席间闲话当年,感慨万千,胶东历来是双拥模范地区,明江又是参战人员,部队回来后,被安排在市里农商银行工作直至退休,休息后告别熙熙攘攘的闹市,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回到盆子山这片红色热土,在文山脚下夫人承包的四亩多地上挥洒汗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起了桃花源般田园牧歌的“隐士”生活。时常也“赶”着红色本田雅阁带着夫人镇上,市里转转,悠哉悠哉。头天,明江刚从山上摘回来一堆苞米,我到时刚烀好一大锅,让我走时一定带上些,告诉我说这是他自己种的,不上化肥和农药,是绿色有机食品。还说今年种了两亩麦子收了两千多斤,话语间透着神采飞扬,我也为老战友的劳动硕果击掌叫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友相聚时间过得飞快,没有不散的宴席,终于又到了分手的时刻,明江从车上提下一大桶花生油硬塞到我的后备箱里,说这是他种的花生軋的油,啥也别说了,战友的深情厚谊必须收下。握别,战友情如同闻名于世的万米沙滩在阳光的照耀金灿灿的一眼望不尽,就像蔚蓝的海水不可斗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程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几度夕阳红来日再相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