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听说阳台宫,还是在一次吃饭的时候,听朋友们说的,说是里面的道士职业道德很好,烧香不要钱,饭点还邀请香客们免费共同进餐,总之说道士要比寺里的和尚好得多,甘于清贫,且乐善好施等等,这些都不是重点,最后说的这个阳台宫很大,建筑也很古老,很美,顿时引起了我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方知阳台宫原来还有那么大的渊源,并且还被成为道家十大洞天的第一洞天。</p> <p class="ql-block"> 网上查找资料科普一下:</p><p class="ql-block"> 阳台宫建于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元廿三年(公元735年)道院落成,取名阳台观,是由道人司马承祯奉唐玄宗之命在王屋山自选形胜,建观而居。</p><p class="ql-block"> 于是怂恿众弟兄,周末齐奔阳台宫。</p> <p class="ql-block"> 一个半小时的行程,高速,很快,我们到时几乎还没有人,在阳台宫大门前停下,然后步行沿阶而下,倒游王屋老街。</p> <p class="ql-block"> 过正天门,是一个大广场,广场的两边建有走廊,廊下是各路神仙,神仙咱不认识,但壁画的确惟妙惟肖,每个壁画都有一个神仙故事,很涨相关见识。</p> <p class="ql-block"> 出的走廊,便进入“老街”,老街功能齐全,有药房、有民居,食堂更不用说,很有复古感。</p> 正在修缮 <p class="ql-block"> 老街一隅,建有文峰塔一座,塔内供奉文昌帝君,文昌帝君据说是上届掌管人间文章之神,塔顶供奉魁星,魁星是上届掌管人间的文运之神,总的来说,各地的文峰塔供奉的神灵一样,是寄托人们望子成龙,光宗耀祖的美好愿望之圣地。</p> <p class="ql-block"> 轻轻松松的转悠,坐在树荫下吃块老冰棒,仿佛一下回到了童年。</p> 这才是老街的正门 <p class="ql-block"> 因为是倒游,叙说很别扭,图片也很别扭,就别扭的随着镜头游览吧,但景区的确不错。</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的早,商家也没开门,静静地就我们老弟儿们一行,倒也清净难得。</p><p class="ql-block"> 出老街,崎岖而下,来到一座吊桥跟前,吊桥把老街和“第一洞天”广场相连,这时天已经热了起来,拍照留念,到此一游,便来到了“第一洞天”广场。</p> 广场应该是游览整个景区的第一站,由这里到老街拾阶而上再至阳台宫,我们正好相反,哈哈哈…… 整理一下十大洞天的名称和排名<br>1. 第一:王屋山洞,号小有清虚之天。<br>2. 第二:委羽山洞,号大有空明之天。<br>3. 第三:西城山洞,号太玄总真之天。<br>4. 第四:西玄山洞,号三元极真之天。<br>5. 第五:青城山洞,号宝仙九室之洞天。<br>6. 第六:赤城山洞,号上清玉平之洞天。<br>7. 第七:罗浮山洞,号朱明辉真之洞天。<br>8. 第八:句曲山洞,号金坛华阳之洞天。<br>9. 第九:林屋山洞,号龙神幽虚之洞天。<br>10. 第十:括苍山洞,号成德隐玄之洞天。<br> 从广场又回到阳台宫正门,已经是大汗淋漓,坐在树荫下小憩,便进入阳台宫,整个阳台宫面积不大,借用网络资料介绍一下阳台宫的来世今生和珍贵之处吧!<div> 阳台宫为王屋山道教“三宫”之一,依山阳,布局严谨,高低错落有致,为三进院落。三清大殿居前,玉皇阁座后,旁列廊庑,西有道院,占地6165平方米。三清大殿(亦称大罗三镜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系单檐歇山九脊殿,五踩斗拱,为河南省现存规模较大的明代木结构建筑,保留有唐、宋遗制和风貌。殿中方形柱通身浮雕道教神话故事,形象优美,栩栩如生。殿内天花藻井,斗拱层叠,气势宏阔,制作精巧,皆为明代艺术珍品。殿后五米高台上的三檐三层琉璃玉皇阁,为河南省较高大的古阁,高近20米,五踩云龙斗拱参差层叠,云带缠绕,规模宏伟。底台上的20根小八角石柱和阁内8根高达11米的冲天柱,承载着全阁重量,为明代遗物。石柱通身浮雕云龙丹凤、花鸟禽兽及神仙人物故事,体现了明代精湛的艺术风格。<br> 宫内有元、明、清碑碣十数通,记载着道教史料、宫之兴衰及明末农民起义军经由此地的资料。<br></div><div> 上图</div> 在阳台宫三清殿前,有四株古柏和一株七叶树, 树龄均在千年以上。其中两株古柏状似云龙丹凤, 故称龙柏和凤柏。<br> 更为人称道的是这株七叶树,相传它是由大宗师司马承祯与玉真公主亲手种植的。 来到王屋山,不去愚公面前感慨一番,终有宝山一游空手归的感觉,虽然此时已将近中午,大家毅然进入了“王屋山”景区,一路上对于“愚公”和“智叟”的“愚”和“智”好有一番争论,愚也好,智也罢,其实都是一种观念,无非就是“愚公”的“执着精神”属于正能量罢了,如果放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智叟”能否还会另辟蹊径,搬走两座大山还当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