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夏趣 (17)

阿达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逮 蝈 蝈</p><p class="ql-block"> 绿色丛中细寻觑,</p><p class="ql-block"> 捻手蹑脚速轻取。</p><p class="ql-block"> 麦秆编笼巧安放,</p><p class="ql-block"> 闲时欣听奏鸣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逮 鸣 虫</p><p class="ql-block"> 夏天的鸣虫,最有名的是蝈蝈,我们称“叫哥哥”,草绿色,外形像蚱蜢。公蝈蝈前翅摩擦,发出“蝈、蝈、蝈”的声音,清脆响亮。夏天逮蝈蝈是我们最喜爱的活动。清晨,露水滋润着瓜果、豆类,此时蝈蝈往往出来觅食,逮捉容易。晚上,天气凉快,蝈蝈得意鸣叫,我们可循声找到。逮到蝈蝈,我会用麦秆编一个笼子,把蝈蝈放入笼中,并放一点瓜片、青豆,让蝈蝈食用。我把笼子随意放在家里,进进岀出,都能听到它的叫声。</p><p class="ql-block"> 在江南地区,与蝈蝈形状相似的鸣虫有多种,如我们称作“织布娘”的,叫起来“织布、织布”的。我记得有一次在一片甘棵丛里,一下子就逮到了好几只。但我不太喜欢它,因为它个头小,最主要的是叫声小,不持续、不悦耳,捉捉玩玩,随即丢弃。</p><p class="ql-block"> 我最喜欢逮的是一种叫“绿梳婆”(音)的虫子,它比蝈蝈的个头还大,叫声比蝈蝈好听,声音悠扬有调子,且持续时间长。晚上,在我家后门口搭的丝瓜棚上,经常能听到它的悠扬鸣叫声。我就轻手轻脚,循着声音去找。由于它的颜色也是绿色的,藏在丝瓜棚的藤蔓中不易发现。它还很警觉,一有风吹草动,就不叫了。再加上丝瓜棚太高,我人小个子矮,脚下还要垫张乘凉坐的凳子才能勉强够得到,所以很难逮到。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我终于逮到一只。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冬天烘手烘脚取暖用的脚炉里,再放些丝瓜花作饲料,因脚炉是铜制的,盖子上又有许多小圆孔,这样它的叫声有回声且响亮,传得更远。我把脚炉放在床底下,我睡在床上,四周寂静无声,它就开始鸣叫,简直是一首美妙动听的小夜曲,让我陶醉,渐渐进入了甜甜的梦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