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青山口

赵文生

<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 在远离繁华的都市之外</p><p class="ql-block"> 有这样一个</p><p class="ql-block"> 贫穷、落后的小山村,</p><p class="ql-block"> 山村里生活着</p><p class="ql-block"> 一群纯朴、厚道而善良的人。</p> <p class="ql-block">  费县城南有一座文山,文山南麓有一个小山村,名字叫“青山口”。那里三面临山,环境清幽,民风淳朴,是一个休闲旅游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今年四月的一个星期天,我带上相机驱车前往青山口驶去。</p><p class="ql-block"> 沿着文山西面一条蜿蜒曲折的水泥小路,车速缓慢的向前行驶着,透过车窗向外望去,这里漫山遍野栽满了香椿树,紫红的香椿芽发满了枝头,远看就像是一簇簇火炬燃烧了整个山岗。车快行驶到青山口村的时候,便看到前方峰峦叠嶂、群峰耸立、沟壑交错,群山环抱中几处零零落落的破旧民房呈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我将车开到村西头的一片空地处停了下来,这时,静悄悄的山村里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即刻,伴随而至的是公鸡的长鸣声此起彼伏。顿觉,鸡鸣鸟语就是这山村的灵魂所现。 </p><p class="ql-block"> 山村坐落在山坡上,山坡上松林茂密,中午暖洋洋的太阳照晒着松林,散发出一阵阵松香。我身处在这山清水秀的美景中,呼吸着天然氧吧的清新空气,不由得吟咏起陶渊明的《归田园居》。</p><p class="ql-block">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p><p class="ql-block">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p><p class="ql-block"> 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p><p class="ql-block">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p><p class="ql-block">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p><p class="ql-block">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田</p><p class="ql-block">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p><p class="ql-block">久违的回归田园执念,此时得以释怀。</p><p class="ql-block"> 我沿着高低不平的山坡小路,步行着向村里走去,前方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残垣断壁,荒废的老屋门前枯草丛生,几处破旧的大门油漆已经脱落,锈迹斑斑的铁锁死气沉沉的吊挂在门闩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面对着这一片荒凉景象,我边走边不停地按着相机快门,保留下了这难得的原始、古朴、荒凉的美。</p><p class="ql-block"> 走了好一会没有见到人,正在纳闷,忽然看见距我五六十米远处,一个妇人领着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向我这边走来,走着走着,眨眼间突然不见了踪影,待我来到那一老一小消失的地方,发现茂密的荒草丛中隐藏着一个乱石垒砌的大门,原来那妇人和孩子进入了那个大门,不由让我惊疑了半天。</p> <p class="ql-block">  我继续前行,在通往山岗一排青石板铺就的弯曲小路上,迎面又走来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妇人,老人皮肤黝黑,满脸皱纹,一手拄着拐杖,一手端着一盆刚洗好的衣服往家走,她上身穿着一件枣红色的外套,内里穿着一件火红的毛衣,一头花白的头发被风一吹显得凌乱不堪。没待我先开口老人便问我:“你是不是和那拍电视的是一起的? ”从老人的问话里听得出,好像有一个电视剧组在这里拍外景,“我和他们不是一起的,我是一个人来的。”我答到。</p><p class="ql-block"> 我接着问到:“你们这里那么多旧房子,没有人住吗?”她回答:“我们这山里,交通不便,指望种地挣不了几个钱,很多年轻人在外地靠打工挣钱,挣了钱便在城里买了房子,后来都搬到城里去住了,现在就剩下像我这般年龄的“老骨头”还住在这里。”说完,老人把盛着衣服的塑料盆放在一堵矮墙上,费力的伸了伸弯曲的腰。身后一堆干草和一垛木柴成了衬托老人的背景,随即,我用相机拍下了这个画面。</p> <p class="ql-block">我继续往前走,不觉来到一条干涸的小溪边,这条小溪将小村一分为二,当地人便对这小山村有了沟南和沟北之称谓。小溪的上游有一个浅浅的水井,水井边有几个正在洗衣服的妇女,在那里嬉笑打闹着,离水井不远处,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在翻弄着一块菜地,她们看到我的到来,顿时鸦雀无声,全然没有了刚才的欢快与活泼,不时的用眼睛偷偷的瞟我一眼,马上又羞涩的底下了头,她们的举手投足间无不表露出山里人的淳朴和厚道。</p><p class="ql-block"> 别看这里的生活条件落后,交通闭塞,处处没有城里人优越,可这里有山清水秀,有溪流淙淙,鸟语花香,没有污染的环境和水土,滋养着这里的人们个个肤色红润,眉清目秀。这里的姑娘、媳妇不用像城里人那样搽脂抹粉,凭着天生的自然美,足能让城里的俊男靓女们心生妒忌。</p><p class="ql-block"> 那个四十多岁的村民还在不停的侍弄着菜地,看着我,他的眉宇间透露着真诚和善良,全然没有城里人常见的那种圆滑和世故。他一手拿着铁铲,一手在拔着地里的杂草,破旧的胶鞋沾满了泥土。我走近他和他闲聊起来,在闲聊中得知,沟南的村民外出打工的最多,他住在沟北,因为母亲有病卧床需要人伺候,所以没有出去打工,现在的经济来源就是在家里种点菜,去城里卖点钱,还养了十几只羊和一群鸡,母亲的营养就来自这群鸡下的蛋。水井边洗衣服的妇女,平时也住在城里,时间长了就回来看看还在这里住着的老人,为他们洗洗衣服,买点生活日用品。</p><p class="ql-block"> 一些现代化通讯工具在这里很难正常使用,我几次想打个电话,手机通话时断时续,网络显示着微弱的信号。生活在闭塞的环境中,这里的年轻人耐不住了,他们选择了外出打工并在城里买了房子安了家。在现代化的都市经历着经济大潮的洗礼,感受着城市的快节奏,多少辈人传承下来的传统思想观念,在这个小山村被现代文明思潮撞击的粉碎。年轻人陆续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城市,他们走了,他们带走了山里人的勤劳、诚实和善良,他们却留下这里的一片废墟和一群孤独的老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听着这位村民的叙说,望着这荒芜的村庄和残破不堪的房屋,让我想到生活在这破败宅院里的老人们是多么的孤独、寂寞,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苦熬着。但是,从他们愉悦的表情里,似乎没感觉到一丝的悲苦和忧愁,他们在这里无忧无虑的生活着。他们不用像城里人那样为房贷、车贷以及日益涨价的生活费用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而夜不能寐,也不用一大早就起来忙着为孩子洗漱、做饭赶点上班,他们完全可以睡到自然醒,他们平时就是种地、放羊,冬天农闲的时候就上山拾柴禾,有趣的是去山上刨松树疙瘩,刨回家后批成块,晒干后摞成垛,待到冬天大雪来临的时候,他们会猫在屋里,摆上自己用泥巴做的火盆,架上松树疙瘩生起火来取暖。这时,外面白茫茫的山野披上了银装,火盆里松树疙瘩冒出的轻烟,从每家山里人的院落里飘散出来,顿时,松香味弥漫了整个山村和原野,给这银装素裹的村落蒙上了一层肃穆、神秘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这里虽然已是四月春意盎然的时节,山乡小村到处还是一片灰色,总给人一种荒凉、沉闷、压抑的感觉,还好,偶尔传来村头白杨树上喜鹊的叫声,方能使人精神一振。</p><p class="ql-block"> 这里春天到来的时候,明显要比山外的世界晚一些,这便会让人想起“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来。</p><p class="ql-block"> 就要离开的时候,蓦然回首,从一堵破落的院墙内斜伸出数枝桃花,山坡上一些树木正吐露新芽,远看像一副清新淡雅的山水画,无疑给这个小山村增添了一些诗情画意和些许的安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