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春秋:南京龙潭古镇“文化人”方叔文

不老的香樟树

<p class="ql-block">编辑撰文:严荣富</p><p class="ql-block">剧情口述:权丽珠</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p><p class="ql-block">1,爱你,钢琴</p><p class="ql-block">演奏:朱眠</p><p class="ql-block">2,莫斯科郊外的晚上</p><p class="ql-block">演奏:文文</p><p class="ql-block">3,钢琴伴唱红灯记(都有一颗红亮的心)</p><p class="ql-block">演奏:殷承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钢琴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龙潭古镇“文化人”方叔文:</p><p class="ql-block">500年历史古镇,遗留了多少旷世遗迹,出现了多少文人墨客,龙潭古镇人杰地灵,藏龙卧虎,有多少人经历狂风暴雨的冲击!又有多少人被历史的沙尘埋没!所幸是金子放在哪儿都发光!</p><p class="ql-block">打开回忆龙潭古镇的闸门,往事如洪水渲泻奔波远方。</p><p class="ql-block">今天回忆的应是一个小人物,一个极为平凡即平常的平民:古镇“文化人”方叔文,一个有着对艺术追求而执着的,曾经的芳华初露的杰出青年和今天的老年一代人。</p><p class="ql-block">当一个将向自己的生存置之度外而一门心思扑在对艺术向往的时侯,这就产生了非同寻常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让我将方叔文的故事倒回到66年初期的文革年代,那时的小方30岁不到,家住龙潭南街一个普通且破旧的民房里,60年代初期,小方初中以后曾跟着父亲学了点“医学知识”,在南街开了一个私人诊所安度谋生,在那文化生活极度贫贬的闲暇之余,唯一能让小方感兴趣的就是八个革命样板戏,没事时小方也能跟着广播哼几句样板戏,将家中的一把破旧的小提琴也拿出来拉一下,以过一下“文艺瘾”,文革中期,小方已被龙潭跃进采石厂招工进厂当了一名厂医务室的“厂医”,这个有点文艺细胞的青年不再满足用一把破提琴演奏的小拉小响了,当文革中冒出了一个新颖剧种(钢琴伴唱红灯记)的时侯,小方被那钢琴声听得如痴如醉,真到了不思茶饭的程度,一个有文艺爱好向往的青年,在革“文化命”的年代里无处去学文艺,也无钱去深造。就这样,小方从南京城古旧书摊上买来一本(钢琴初学入门)的书闭门苦学,弄懂钢琴弹奏指法,每天上班后就眼看五线谱用手对着桌板摸仿弹钢琴动作臆想弹奏,一通乱敲击过后,小方也想:如果我有一台钢琴多好?可是在那物资极度匮乏的文革年代,整个龙潭镇也没有一台钢琴,如果谁想拥有一台钢琴真犹如上天摘下一颗星星!</p><p class="ql-block">随着岁月一天天过去,小方的想拥有一台钢琴的美梦在长夜里一夜又一夜的演绎。梦想成真的梦总是与有执着毅力的人遭遇。小方每月省吃俭用,他心中又有一个美梦:要攒钱去买钢琴!他每月从26元的月薪里存10元,经过三年多的省吃俭用,当存到有250元的时侯,小方壮着胆子来到南京城里的(大行宫古旧琴行)里寻爱,这琴行里还真有一架被文革“共产”后在此拍卖的洋旧货:美国产“皇冠”牌老旧钢琴,心痒痒的小方壮着胆子向琴行老板问价:老板先生,这架洋货钢琴多少钱卖出?老板上下打量着这个中等个子,略带斯文长相的青年问道?你买钢琴?是的,我想买!老板心想:像他一般年纪的青年都在这天天哄闹的环境里忙斗“走资派”,忙着去造反,现在竟有青年来买钢琴,简直不可思议!这架洋旧货巳摆在琴行里三年了,从未有人来问津,老板暗喜:这下这洋旧货可有出处了。老板这时才底气十足答复小方:这洋货260卖出!不还价!要?请掏钱!小方一听这话如五雷轰顶,天哪,我身上搜干净了也只带有250元(那文革年代的250元相当于现在的25000元),与老板好说歹说:老板不为所动,这是国营琴行,谁都不敢轻易让价。最后小方苦苦哀求:这样吧,我将我这手表当了,就这样,小方将手表当了20元,算是将260元琴款付了,还余10元多作运费,,,,,,</p><p class="ql-block">琴买了还需拖回远郊龙潭,那年代汽车少了又少,于是赶回龙潭,到龙潭借了一辆人力板车往大行宫拖钢琴回龙潭,人拉慢跑,早上从南京出发,到傍晚总算将钢琴运到了龙潭南街的家,可又遇到了难题,大钢琴像个牯牛大,琴又进不了家门,这时又动手拆门框,再拆墙,费了九牛二虎加一马的力气将钢琴在南街落户了,欣喜若狂的小方过足了钢琴瘾,从此南街每天晚上,从方家老屋传出“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琴声,这琴声打动了多少青年男女的青春芳心,唤起对今后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这时的方叔文由于弹了修正主义苏联的歌曲,再加上小方喜欢打扮成时髦青年的生活习惯,发型前卫,衣服穿戴整齐,尖头皮鞋,一个“艺术青年”的形象引起了同龄人的嫉妒,采石厂的那些“泥腿子”看不惯方艺人的作为,厂办的造反派以小方不参加政治学习活动为名,将小方打成“坏分子”,小资产阶级分子等,大会小会将小方拉上台批判“斗争”,有“革命派”分子质问小方:你为啥不参加学M选?方实话实说道:我一参加学M选就会打瞌睡,,,,,,,我只是弹钢琴时才有精神,造反派喝道:小方!你反动!就这样,小方在文革的岁月里日复一日的戴着“坏分子”的帽子苦度余生。在那一时段,小方的钢琴彻底整歇,南街再也听不到小方演奏的琴声了。</p><p class="ql-block">随着文革运动的发展,小方这个文艺青年的命运又遭不测,70年代初期搞城市居民下放苏北农村运动,龙潭跃进采石厂排下放人员名单,排来排去,将“小资产阶级坏分子”方叔文榜上有名,坎坷的命运总与小方结缘,在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文革年代,小方抹去含冤的眼泪只好卖房收拾行李准备去苏北淮阴修地球!</p><p class="ql-block">70年秋天,龙潭大批下放户开始搬家启程坐民船往淮阴乡下落户,小方将家里的家俱尽数送人,将唯一的宝贝:那架皇冠老旧钢琴包装包扎好,从龙潭南街运往龙潭三江口码头乘民船去淮阴,事不凑巧,装运家俱的民工在抬钢琴上跳板时,由于大钢琴重力倾叙,钢琴瞬间滑下江边江水中,小方好一阵嚎淘大哭,我的琴!我大半生的心血啊!可怜几个民工知闯了大祸,从江中将钢琴从江中捞起再抬入船舱,一检查钢琴断了一只腿,从此钢琴变成了伤琴与小方相依为命,到淮阴乡下去受罪去了。</p><p class="ql-block">再说小方下放到淮阴乡下后,农村人对这个如牯牛般大小的“怪物”全然不知是什么!</p><p class="ql-block">村上农民到小方住的草屋看稀奇:这黑黑的三只腿的家伙是弹棉花用的吗,是用来供菩萨的台子吗?这真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对话!小方被问的忍不住好笑,说道:这黑宝贝是用来碾米用的碾米机子,一句话将农民斗乐了,我们有稻子就请方先生帮机一下米了。</p><p class="ql-block">随着岁月的飞转,淮阴下放户经抗争又重回南京。方叔文就在下放乡下的几年中被发现是个文艺人才,淮阴当地政府文化人相中了他到当地文化部门谋一份差事,就在淮阴算安排了工作,那架老旧洋货钢琴又陪方叔文来到淮阴县城安家落户。一个人与一架钢琴的故事充满了人间冷嗳,充满了悲欢离合的人间沧桑!</p><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方叔文巳由当年的一个朝气篷勃的文艺青年巳进入了耄耋之年后的一个老翁,回忆方老这一生:文革折磨了他,命运捉弄了他,美好远离了他!唯有那台破旧的钢琴在陪伴着老方相依为命走过那段不堪的文革岁月!唯有那台破旧的钢琴给予了方叔文一生的精神寄托和顽强活着的生命毅力及坚强的追求美好的生活情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间钢琴家:方叔文先生</p> <p class="ql-block">钢琴伴唱(红灯记):都有一颗洪亮的心!</p> <p class="ql-block">作家管秋惠:方读的是南京卫校,所以被安排在厂医务室,方下放后在农村结婚,按照规定就不能回南京,他被就地安排工作,据说在韩圩乡卫生院工作,后来还做了院长(还是副院长?),方人很聪敏。我也写过他,遗憾没有跟他接触过,写的肤浅。给老哥点赞[强][强][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