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家子:为新中国到来,她们前仆后继——恩平市南岗里真实版的《红灯记》

红日

<p class="ql-block">  为新中国成立,她们前仆后继</p><p class="ql-block">一一南岗里真实版的《红灯记》 </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发生在抗日烽火连天年代的故事,一家三代五巾帼,为党的地下交通线畅通,为新中国诞生,前仆后继,战斗不息,谱写恩平市南岗里真实版的《红灯记》。</p><p class="ql-block"> 南岗里是广东省恩平市牛江镇的一条红色村庄,解放前,全村30多户人,有中共党员13人,参加革命队伍20多人,村中先后建有党支部、区委、交通站,有一支斗志顽强的交通队,群众基础深厚。在白色恐怖时期,在党组织领导下,村民曾掩护中共恩平县委宣传部长、县委书记吴枫、县委组织部长吴荣、中共恩平县委特派员司徒卓、广东抗日人民解放军政治部主任刘田夫等在村中进行隐蔽活动。</p><p class="ql-block"> 进到南岗里,可以看到村尾一间破烂的土墙屋。这就是为了恩平县第一支人民武装队伍建立而牺牲的地下女交通员何女爱的故居。她家是革命战争年代造就的典型的革命家庭,家中有老奶奶郑银秀,老奶奶二儿媳何女爱,三儿媳冯留香,小女儿吴彩媚,孙女吴夏女等。先后都参加革命,战斗在党的地下交通线上,为党的地下交通工作作出不朽贡献,为新中国诞生立下汗马功劳。</p><p class="ql-block"> 何女爱丈夫家中排行老二,村人称她二婆。女儿是村中首批参加革命活动,在恩平县入伍最早的女青年。何女爱是村中最早为党组织送信、为部队同志带路的交通员,在执行送信任务途中,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她牺牲后,女儿吴夏女继承母亲遗志,坚持战斗。小姑、三婶受革命思想影响,接过何女爱的班,顽强地战斗在交通线上。由于她们的一家与70年代八大样板戏《红灯记》故事中的事件、人物、情节有相似之处,同是一家三代,同是为党的交通工作前仆后继。故事中有李奶奶、李玉和、李铁梅式人物原形,所以人们称之为南岗里版的《红灯记》。</p><p class="ql-block"> 她们心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那是冬天的晚上,寒风凛冽,淫雨霏霏,村尾巷口一间破旧的土墙瓦屋,灯光还亮着。厅中的风雨灯,灯光在微风中摇曳,微弱的灯光照咉在每个人身上,可以看到她们坚定的面容。在屋中央,她们围坐在一起,只有一个年轻女子站着,用她清脆激昂的声音讲述着动人的故事。她们就是屋的主人,年长者是《红灯记》里李奶奶式的人物郑银秀,是家中的主心骨,坐在郑银秀右侧的是她的二儿媳何女爱,是故事中李玉和式的人物,坐在郑银秀左侧的是她的三儿媳冯留香,坐在郑银秀前边的是她的小女儿吴彩媚,站在中间讲话的是郑银秀的孙女吴夏女。</p><p class="ql-block"> 郑银秀是一个苦大仇深的农村妇女,是英雄的母亲。她没读过书,但她深明大义,这样的家庭会在她家不是第一次了,在外边读书的孙女吴夏女很活泼,朝气蓬勃,充满革命激情,每次回来,都把她们召集在一起,不是教她们唱歌,就是讲革命故事。</p><p class="ql-block"> 郑银秀生有四子两女,大儿子不幸夭折,一家几个儿女,只有老二吴春永读过二年书,吴夏女就是吴春永的女儿。吴夏女小时多难多灾,她还未出生,6岁的哥哥,因病无钱医治夭折。她刚出生不久,父亲因生活所迫,离乡背井,远渡重洋到古巴谋生。她从小体弱多病,连年“打发冷”,无钱医治,差些双目失明。好不容易长大成人,读书有了文化。奶奶一直以她为骄傲,特别疼痛她。郑银秀坐在后排,一直盯着心爱的孙女,专心致志地听吴夏女讲完故事,然后为她喝采:“讲得好,讲到咱们心坎里,我们又听到很多外边新鲜的东西,道理我们明白,我已是一个几十岁的人,见过几代皇帝,他们做了什么?只会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我们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谁来理我们的死活。如今倭寇又要来欺负我们,侵略我们国家,眼下已够苦了,在外人的统治下,我们将会苦上加苦。夏女说得对,只要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对抗敌人,才能够挽救中国,才有好日子过。国民党腐败无能,靠他们,中国无希望。我老了无力气去抗争,可以在家打理家庭,照看小孩。你们年轻有能力,大胆跟着好人去干大事业吧!”</p><p class="ql-block"> 二儿媳何女爱、三儿媳冯留香丈夫都在海外,小女儿吴彩媚丈夫摔死在给人当挑夫的路上。她们肚子里都有一腹苦水,过去不明白穷人为什么会穷,自己的命为何这么苦,受到革命思想教育后,她们都逐渐认识到封建社会的不公平,寻找到造成社会黑暗的根源,激起了满腔怒火。郑银秀的公开支持,更加坚定她们投身革命的决心,革命思想将她们武装起来,她们心里都有颗红亮的心。</p><p class="ql-block"> 临危受命,二儿媳何女爱献出宝贵生命。1939年5、6月间村里成立中共党支部,早已受到革命思想教育的何女爱,主动找村中党组织,要求参加组织。党组织考虑她一个农村妇女,虽然没有读过书,没有文化,但,革命意志坚定,顽强勇敢,政治可靠,适合做地下交通工作。她服从安排,乐意接受,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坚决执行组织指示,千方百计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1945年2月,党组织派何女爱从南岗村带两位领导人去朗底游击队驻地,找中共恩平县特派员司徒卓。当时,国民党军队还在朗底扫荡,为了避开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党组织叫她走西坑、姜村,经新兴和阳春进入朗底,再从朗底西北进入游击队驻地,这样要多走几十里的路程。但是为了两位领导人的安全,何女爱不怕苦不怕累,毫不犹豫。为了行动保密,天未亮就带着两位领导出发,走了六七里路天才亮,天黑前到达目的地,第二天又带着两位领导避开敌人封锁,安全返回南岗村。当时,恩平县革命斗争十分严峻,我党领导打入敌人内部白皮红心的陈光远三支队受到敌人怀疑,原待大部队进入境内才起义的该部,在万分火急的情况下,不得不提前揭竿而起。由于准备仓促,缺乏指挥经验,敌人负隅顽抗,起义部队攻打恩城税警所失利,仓促转移到朗底山区。正值寒冬,部队缺衣少食,装备不良,士气低落,四面受敌,随时有被敌人消灭的危险。这支部队是恩平县第一支打出共产党领导旗号的红色武装队伍,是恩平武装队伍的火种,力量脆弱,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军情十万火急,党组织首先派出四名队员前往广东省抗日人民解放军所在地高明小洞与上级联系,因情况不明落入敌人手中,四人中政治交通员光荣牺牲,另三人经艰难曲折逃脱。斗争扑塑迷离,形势越来越严峻,党组织迫切需要与上级取得联系。在派什么人去执行联系任务的问题上,党组织再三研究,最后作出慎重决定,派出意志坚定,能吃苦耐劳,有交通经验的何女爱执行任务。恩平南岗到高明小洞,需经过几县交界的崇山峻岭,需经过敌人的重重封锁,行程100多公里,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一个丁字不识的乡下妇女,跨境过县,任务之艰巨,无法想象。但为了新生的武装力量,何女爱豁出去了,坚决执行任务。第二天是南小年晚,她接受组织任务回来已是深夜2时多了,她叫醒熟睡中的儿子吴茂深,深情端详一番,然后对家婆郑银秀及女儿吴夏女说:“阿茂还小,你们要好好照顾他。”含泪安排儿子睡下,然后扮成乞丐,把信件藏好,孤身踏上征途。早上塘坦未有人,路上也未见行人。女儿吴夏儿流泪目送母亲远去,消失在茫茫的田野。何女爱与家人这一别,再也没有回来,牺牲在为革命送信的道路上。万家团圆的时刻,她家破人亡,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牺牲时年仅43岁。</p><p class="ql-block"> 继承遗志,革命自有后来人。吴夏女,1938年参加革命,1944年入伍,1944年11月珠江纵队主力挺进粤中时,受组织派遣到鹤山代表粤中纵队迎接主力部队,见证“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成立。母亲出发前夜,接受组织任务回到恩平。知道母亲牺牲后,吴夏女非常难过,强忍悲痛,擦干眼泪,将弟弟吴茂深安顿好,决定重找组织。这时已经有坏人告密,敌人到处搜捕她,历经千艰万险,她找到组织,在朗底根据地随部队担任文化教员,部队宣传员,开展群众工作,参加攻打春湾国民党顽固派银行等战斗。1945年10月朗底战斗失利,按照组织安排疏散隐蔽,在村边荒废的看瓜棚过了一晚,第二天趁天未亮潜回村中女仔屋。第四天天未亮,敌人围村搜捕。在村中婶娘的掩护下,化装成上山割草的妇女,混入邻村上山取草的妇女队伍中逃脱。后在郑路、郑玛、郑坤等革命同志帮助下,以学生身份隐蔽在君堂独醒学校。1946年按组织安排,到香港隐蔽,在吴有恒领导下的中共香港分局开展工作。1947年7月,根据斗争需要,回到高鹤部队,担任组织干事、交通总站站长、武工队队长等职。她的革命生涯与吴有恒著作的《山乡风云》中刘琴的形象有许多交汇。她在高明期间发动妇女参加革命,发展党员,壮大队伍,组织群众斗匪反霸,推进减租减息工作;她带领武工队深入敌占区乡村宣传,造势扩红;与敌人对峙中,沉着镇定地指挥队员做好战斗准确,保护队伍安全;她意志坚定,多次遭敌人围捕,历尽艰险,九死一生,毫不畏惧,每次遇到困难,都以母亲为榜样,以母亲视死如归的精神激励自己。她虽不是姓刘,但她的领导刘田夫姓刘,她的名字不叫“琴”,但她的表妹地下女交通员吴彩媚的女儿叫“玉琴”,这些都为《山乡风云》作者吴有恒所熟知。吴夏女,又名吴汀,1947年接受组织任务从香港回到高鹤部队,在香港时,曾经在吴有恒领导下的中共香港分局工作过,为吴有恒所熟悉。因此,有人认为她就是《山乡风云》故事里刘琴的原形,不足为奇。当然这只是猜测,小说的原形,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多个人的综合体,可以是他,也可以是“他”,不好说。但她在部队战斗生活中养成疾步如风的习惯,战友称她为“女飞毛腿”,是革命队伍中坚贞不屈的女英雄,出色完成任务,曾经多数受上级表彰,这些事是千真万确。</p><p class="ql-block"> 红色薪火,千秋万代永相传。故事的开头,除了介绍奶奶郑银秀、郑奶奶二儿媳何女爱、孙女吴夏女一家三代人的三个代表人物外。还有老奶奶郑银秀的三儿媳冯留香,小女儿吴彩媚。何女爱牺牲后,她们都投身到革命队伍中,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而且立场坚定,斗志顽强,表现极其出色。形成同一屋檐下,一家三代,五巾帼英雄的《红灯记》式战斗家庭。吴夏女将弟弟吴茂深交给奶奶郑银秀照顾的同时,吴彩媚也将自己五岁的女儿莫玉琴托付给母亲郑银秀照料,自己一心投入交通工作。在残酷的斗争中,她把自己锻炼成为恩平党组织、部队的一名机智、勇敢、顽强的交通员,交通线上历尽艰辛,多次穿越敌人封锁线,出色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郑银秀的三儿媳冯留香是村中党组织地下交通站的工作人员,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交通站护理伤员,不怕脏不怕累;接待部队来往人员,热情周到;外出侦探敌情,机智勇敢;为部队送粮送被服,她走在前。</p><p class="ql-block"> 她们一家是战斗在党的地下交通线上的一家,相互扶持,互相鼓励,前仆后继,形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作为党组织的交通员,她们都有一颗奉献的心,都有一种为革命而牺牲的思想准备,在抗击日寇,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上,作出无数贡献。</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何女爱后人,继承烈士遗志,发扬革命光荣传统,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一家14人,中共党员6人,共青团员3人,高级教师1人,获得工程师、经济师以上职称3人,大学学历以上7人,1人曾参加60年代国家的原子弹研制工程工作,1人获得“全国青年读书活动积极分子”奖章,他们在祖国建设的各自岗位上,作出贡献,展现出精彩人生。</p> <p class="ql-block">上图:五巾帼之故居</p> <p class="ql-block">上图:光荣之家牌匾</p> <p class="ql-block">上图:家人参观村史馆</p> <p class="ql-block">上图:何女爱之子吴茂深在“光荣在党五十年”领奖台上接受颁奖。</p> <p class="ql-block">上图:二机部工作证及80年代青年读书活动奖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