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江农场七十年代知青生活侧影片段——(副本)

学武

<h1><br></h1><h1></h1><h1><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者 杨跃志 2015.11. 于蓉城</b></h1><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根据盈江农场知青的回忆收集而成,旨在客观描述当年部分知青生活的侧影。</div><br></h1><h1><b><br></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 </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故事之六 踢进校园<br>  <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在大家眼里,二营苏某绝对是极有争女青。</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比方说,在山上割草积肥时,天空突降倾盆暴雨,她是代理排长,竟不容许大家下山避雨,还站在暴雨中高声朗诵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鼓励同学们“与天奋斗”,坚持劳动;</div></h1> <h1>又比如,同学的饭票提前吃完了,她经常会主动拿出饭票支援他们,结果自己饥肠辘辘,营养不良,在山头做活儿时头晕眼花,甚至差点儿昏倒;</h1><h1 style="text-align: left;">又比如,连上有人把公家的东西拿回家里,她见到会当场指责,并要求立刻送还回去。有领导在背后悄悄异议,认为她管得太宽,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h1> <h1>苏某,来自成都十六中,正直,热情,单纯。一踏上这块红土地,她就严格要求自己追求上进,建设祖国第二个橡胶基地,首先从自身做起。短短时间,就挺过了最艰苦的劳动关和生活关。一个弱小的姑娘,体重才八十多斤,却挑起一百二十斤的肥料,腰杆压弯了也不哼一声。由于表现出色,很快被提拔为班长,第二年又代理排长职务。另一方面,她又格外坚持原则,看到不正之风就要说,而且直来直去,不绕弯子,哪怕你是当官的,她也不留脸面,以致连队有些领导怕她那张嘴,见面退避三舍。一些知青也认为她“左”得很,在劳动中只讲原则不讲同学情面。<br>渐渐地,苏成了“耗子钻风箱,里外不是人。”</h1> <h1>女知青不明白自己错在什么地方?难道不应该坚持原则?苦思觅想也找不出答案。不知怎么,连长也渐渐讨厌她起来,向营部打报告,说她搞不好群众关系,要求调她出连队。苏某毕竟工作努力,是知青中的先进人物,不应打击其积极性。因此,营部考虑再三,决定将她调入营部小学校。</h1><h1><br></h1> <h1>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苏在营部小学教书,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学生们很喜欢这位和蔼可亲的女教师。但她对看不惯的现象仍旧要说。学校开会时,她的发言总是慷慨激昂,建设边疆的调子很高,常常令其他老师尴尬,搞得上下都不喜欢她。</h1><div><br></div> <h1>匪夷所思的一幕开始在学校上演:一九七五年雨季,推荐读工农兵大学的活动开始了,学校分得一个上海复旦大学的名额,从校长到老师们都一致表态,同意让苏某去上大学。他们欲将这“讨厌”的同行“踢”出学校。<br>到大城市读书后,苏仍然挂念着遥远的边疆,那儿不仅有她的同学和朋友,还有可爱的学生。因此,她节衣缩食,时时从微薄的奖学金中拿出一部分,在星期天去新华书店购买文学、科技等书籍,悄悄寄给学校。没有人动员她这样做,“仅仅是凭着自己良好的热情和愿望”。谁知学校收到朱某寄来的书,并不领情,“摆什么谱嘛!”“谁稀罕她的书呀!”真是对学校“阴魂不散”。</h1> <h1>苏某在营部的同学听到传闻,极为愤慨,并将那些说法写信告之,劝她别一厢情愿,自作多情,农场不值得她怀念。她有些“明白”了,回信道:<br>“……我常常想念我的第二故乡,想念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是的,在我过去几年工作中,有过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我在政治上太幼稚。但我是凭着本能的热情和良好的愿望去工作,丝毫未考虑个人的得失,然而我得到了什么呢?有些人说我‘财迷’,我‘贪污’了公家什么东西?<br>“边疆文化书籍匮乏。在大学读书,我的经济极其有限,但仍节衣缩食购买各种书籍寄回农场、学校,寄给我的学生们,希望他们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这一切是为我自己吗?什么“阴魂未散”?这样的评价真令人心寒……我为此惆怅、迷茫,甚至不止一次痛哭过。不瞒你说,我写这封信时又情不自禁地流出眼泪……农场领导采用那些讥讽、诽谤的手法对待一个追求上进的知青,也未免太卑劣了……”</h1> <h3><br></h3><h1>苏某写这封信的时候,即将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到苏州医学院做翻译。比起那些还在农场的泥潭里挣扎的同学,她算是十分幸运的。三十几年后,当我们重新读到这封陈旧泛黄的信时,心中仍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痛。</h1> <h1>《踢进校园》的联想<br>荷韵.2017.1.17.於成都<br>所谓认真,实则就是认责。怎样认责?我作个浅析:对公仆来讲,为人处事有透明度,勇于奉献,公正清廉,一切以国家利益和民生问题为重;对科研技术人员来讲,在保障国家利益和民生利益基础上,对己所应尽的职责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多出成果。反之,遇事没有责任感将造成的后果是什么?我例举几个人们最熟悉的、最直接的例子来说明:其一、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和“甲午风云战争”以及“八国联军的入侵”,就是当局抛开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顾国家的生死存亡和老百姓的死活,从封建剥削阶级和官僚资本主义利益出发,向侵略者打开了国门,将中国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使中国人民深受了三座大山的剥削压迫至一个世纪之久。其二、中国现代史上,以蒋氏集团为首的国民政府,同样是代表着腐杇沒落的剥削阶级利益,骗取了孙中山的信任,篡夺了北伐胜利的果实,与外来侵略势力勾结,把枪口对准共产党,将中国革命引向歧途。特别是在抗战期间,实行“攘外必安内”的政策,任凭日寇侵华势力在中华大地疯狂杀戮……致国家山河破碎、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而不顾,严重阻碍了抗战胜利的进程。其后又夺取抗战胜利果实,再次枪口对准共产党,成为新中国诞生的拌脚石!其三、中国当代史上出现的历次运动是对是错?客观的历史事实已作出了答复,勿须我在此剖析赘述。单说而今时代:仍有于国家和人民利益不屑一顾,中饱私囊,权钱交易,违规操作,工作懈怠,阿谀奉承,尔虞我诈,嫉妒挑刺等不正之风导致了贪官、命案、伪劣产品、豆腐渣工程等五花八门的现象频繁出现,浸蚀着中国的净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灾难。而真正的担责者往往被冠以“一根筋、不合群、‘水清则无鱼’等之帽,遭讽刺、打击、排挤、受胯下之辱、甚至丢了命。单以古代史上几个插曲为例:如苏东坡正直遭发落;范仲淹因清正严明、心系民生却被贬。欣慰的是他却写出了《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名句;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因直言敢谏,屡遭贬谪,他失落之际写下了绝世名篇《醉翁亨记》。而那些追逐名利的万户侯似如过眼云烟,一切皆“是非成败转头空”。最后,我在回到跃志的《被踢进校园》一文:苏女士因正直、办事认真负责,却被单位同事和领导疏远、淡交、孤立。最后被习惯于轻责重利思维惯性驱使者们将“苏灯泡”以“善举”的方式踢进高校。额手庆幸的是苏某从此走出了“混沌”地带,远离了凡俗宿昔环境,转折了人生点,开启了一个崭新世界。升达后她仍不忘初心,捐钱物于边困学生和原困窘同事。岂料这一善举又被指责为出风头、假仗义、遭泼冷水遣责。尽管她无法理解而伤心,她依然清气扶正,用践实诠释了自己光彩的人生境界。实属可贵。其实,为人正直、办事尽职尽责是古往今来皆提倡的作风和人们情感交流赖以维系的道德主流和基础。这立世之本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将永远顽强地在“正大光明”的沃土根生叶茂!</h1><h1>跃志文风客观笔健!佩服!</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