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豫北,是指河南省黄河以北的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焦作和济源六个省辖市的广大地区,西依太行山与山西省的长治、晋城交界,北隔漳河与河北邯郸毗邻,南面和东面临黄河与洛阳、郑州、开封相接,明清时期为彰德、卫辉和怀庆三府所辖,民国废府设道,属河南省豫北道、河北道,道治汲县(今卫辉市)。</p><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建实行国共合作的抗日统一战线,在豫北边远农村和山区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城市和繁华属于日伪占领区。</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设平原省(省会新乡市),辖新乡、安阳、湖西、菏泽、聊城、濮阳6个专区及新乡、安阳两个地级市,共56县和焦作矿区。</p><p class="ql-block"> 1952年,撤销平原省,将新乡专区、安阳专区、濮阳专区和新乡市、安阳市两个地级市划归河南省,菏泽专区、聊城专区、湖西专区划归山东省。</p><p class="ql-block"> 1954年,濮阳专区撤销,封丘、长垣改属新乡专区,濮阳、范县、台前、内黄、清丰、南乐、滑县改属安阳专区。1967年,新乡专区、安阳专区改名新乡地区、安阳地区。1986年,撤销新乡地区和安阳地区,设立地级新乡市、焦作市、安阳市、鹤壁市和濮阳市。1997年,济源市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副地级市,2005年为省辖市。</p><p class="ql-block"> 截止目前,豫北包括:新乡市(辖红旗区、卫滨区、牧野区、凤泉区及卫辉市、辉县市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和长垣市)、鹤壁市(辖山城区、鹤山区、淇滨区及淇县、浚县)、安阳市(辖文峰区、龙安区、殷都区、北关区及安阳县、汤阴县、滑县、内黄县和林州市)、濮阳市(辖华龙区、开发区及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和台前县)、焦作市(辖解放区、中站区、马村区、山阳区及修武县、博爱县、武陟县、温县、沁阳市和孟州市)以及济源市等六个地级市,现有总人口2100万,面积2.85万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豫北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八大古姓之姚姓就发源于此,数千年来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动人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舜帝,生于古濮州(今濮阳县一带)姚墟,以地取姓为姚。史载,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贩于顿丘,就时负夏(雷泽、历山皆为古濮州辖区)。帝尧发现舜很贤能,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据《史记》记载,舜五十岁开始代替帝尧摄行天子的职权,五十八岁时帝尧驾崩,舜为帝尧守丧三年,六十一岁时正式登帝位。舜定国号为虞,建都于蒲板(山西永济县东)。舜帝摄政与在位期间,改革政治,励精图治,治理洪涝灾害,设立中央政府,制定刑律等,把一个原始、松散的部落联盟,构建成了一个具有基本的国家性质的雏形,拉开了华夏国家文明时代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变迁,姚姓历经兴衰和裂变,衍生出妫、虞、胡、陈、田、袁、王、陆、孙、车、蒲、满、咸、法等众多姓氏,成为中华民族始祖姓之一。</p><p class="ql-block"> 商代沫邑(今卫辉市北)比干(前1092—前1029),冒死谏言,被昏庸残暴的殷纣王剖心而死。其夫人妫氏甫孕三月,避祸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生子林坚,被尊为林氏太师祖。因此,林氏与姚姓是血亲关系。</p><p class="ql-block"> 春秋战国时期,舜帝后裔齐王田建降于秦国,被囚禁于共地(今河南辉县),饥饿而亡。其嫡长子田升,骂秦而死,其后代仍以田为姓;次子名田桓,于避难中改姓王氏,寓意王室之后;三子田昌避难奔颖川(今河南禹州、许昌、长葛一带),恢复先祖陈姓。庶子,田嘉、田修、田良。汉代迁居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一带),初姓田,复姓姚。此后,陈、姚、田、王三姓为田建之后裔,苏门山也是陈、姚、田、王四姓的寻根祭祖之地。</p><p class="ql-block"> 相传,田建的小儿子逃至太行山中占山为王,立志复国报仇。据说现在辉县境内太行腹地的齐王寨(即今辉县市南寨镇齐王寨景区)就是当年他屯兵驻扎的地方。著名导演冯小宁在此拍摄电影《举起手来》外景时,留下了“白龙梦水齐王寨,太行奇山天柱沟”的题词。</p><p class="ql-block"> 东汉郏县(今河南郏县)姚期(?—34).字次况,刘秀落难时的心腹,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东。姚期随刘秀平定河北,消灭流民军,长期镇守魏郡,为建立东汉立下了赫赫战功,历任偏将军、虎牙大将军、魏郡太守、太中大夫、卫尉,御封安成侯。刘秀驾崩后葬于邙山脚下的黄河故道(今孟津县白合乡铁谢村),二十八将死后都葬在了刘秀墓河北岸之河阳县(今河南孟州),镇守洛阳北大门。因此,孟州有“二十八宿葬河阳”的历史传说。姚期卒葬今孟州市城伯镇三姚村,其子姚刚,附葬于此。</p><p class="ql-block"> 北宋名将岳飞,生于相州汤阴县(今河南省汤阴县),其母姚氏,深明大义,教子有方,留下了“岳母刺字”的千古佳话。</p><p class="ql-block"> 相州汤阴人姚政,跟随岳飞起兵,任岳家军正将,屡战有功,官至鄂州御前诸军统制。</p><p class="ql-block"> 北宋相州(今安阳市)人姚兴,随名将张俊、刘锜抗金,先后收复宿州、亳州,攻克城父、永城、临换、蕲县朱家村,迁官武略大夫、右武大夫、建康府驻扎御前破敌军统制、荆湖南路兵马副都监等职,父子战死疆场,赠容州观察使,谥号忠毅公。</p><p class="ql-block"> 元代理学家姚枢,辞官隐居辉州(今河南省辉县市),在百泉湖畔开办太极书院,传播理学,后辅佐忽必烈建立大元,历任太子太师、大司农、东平宣抚使(东平路辖今范县)、中书左丞、昭文馆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文献公,葬于辉州菊山之阳(今辉县市城区东北角,墓地现存)。</p><p class="ql-block"> 明朝初年,大批移民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居中原。由于豫北毗邻山西,路途较近,无数的姚族随之落籍豫北各地,耕种务农,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之郑板桥出任范县知县,其顶头上司曹州知府,即是安徽桐城姚兴滇。郑板桥曾留下了《范县呈姚太守》的著名诗篇。</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以贡生起身,历任直隶南宫顺义县知县,泽州、思州、遵义大定府知府,贵西兵备道,湖南垫法长宝道、陕西按察使司按察使署、布政使、陕西护理巡抚、代理巡抚(正三品)的巨野姚族十四世姚学瑛,卒后迁葬辉县市石门口风水宝地,成为中国风水界一大典型案例。</p><p class="ql-block"> 豫北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即在这里展开了反封建、反饥饿、反剥削的革命斗争,到处都留下了姚姓革命志士深深的足印和鲜红的血迹。</p><p class="ql-block"> 1922年12月,彰德(今安阳市)火车站工人姚作棠等三人,在京汉铁路总工会共产党员贺道培的介绍下加入共产党,成立彰德火车站党小组,组织领导1000多名铁路工人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大罢工”。这是安阳最早的党组织。</p><p class="ql-block"> 1927年,济源西街教书先生姚保山,经共产党员姚希楷介绍加入共产党,受组织派遣赴武昌参加毛泽东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结业后返乡从事革命工作,参与组织领导了济源黄背坪起义和沁济武装暴动,组建了豫晋边红军游击队,开辟了以原大寨为中心、方圆百里的红色游击区,一度成立了晋豫边苏维埃政府。之后,济源党组织几次遭到破坏,但英勇的共产党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步伐更加坚定。</p><p class="ql-block"> 1933年6月,濮阳县遭受黄河水灾,百姓流离失所,衣食无着,而手中有粮的地主恶霸却置若罔闻,视灾民死活于不顾。中共河北省委、直南特委和濮阳县委,深入到灾情比较严重的姚家、两门、卞村一带,发动灾民向地主开展借粮斗争,解决了群众的生活困难,史称“姚家暴动”。但由于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力量,遭到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地方武装势力的残酷镇压,一些党员及其家属被害,姚家暴动最后失败了。姚家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在濮阳农民革命运动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它是一次从分粮吃大户的经济斗争发展到武装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的首次尝试。后来濮阳三区的党组织就是在姚家暴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为后来抗日救亡运动的一支有生力量。</p><p class="ql-block"> 1937年至1938年间,日本侵略军沿平汉铁路南犯,侵占豫北大地,迅速成立了伪政府、维持会等政权,收编国民党军队、反动地主武装和土匪,建立特务机构,疯狂掠夺粮食、棉花、煤炭等战略物资,奴役人民群众。1943年,投靠日军的土匪武装——河北挺进军第八支队,到延津县大肆烧杀抢掠了四十多个村庄,在榆林镇姚庄村遭到了以姚西路、姚光灿为首的自卫武装联庄会的顽强抵抗。经过一天的激战,联庄会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被突破防线。匪徒进村后,见人就杀,见房子就烧,见东西就抢。经事后统计,姚庄民众牺牲131人,房屋被烧几乎殆尽,抢走牲口176头。但是始终没有一个人屈服,体现出了姚家人宁折不弯、坚强不屈的性格。</p><p class="ql-block"> 抗战全面爆发后,共产党、八路军深入到华北抗日前线,宣传发动人民群众,依托太行山展开了游击战争,相继开辟了晋豫边、晋冀豫、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恢复和重建了各级党组织,成立各县抗日民主政府,先后经历了林南战役、修获辉战役、道清战役和豫北战役等重大战役,在此组建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走出了赵紫阳、段君毅两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王秉璋、李雪三两位开国中将和13位少将,姚姓各家族也涌现出了在江西参加红军、长征期间担任中央红军先遣团粮秣科科长、八路军垣曲兵站办事处主任的济源县西街姚一廷;豫北学生运动负责人、庆阳县民主政府筹备委员会主任、八路军第二纵队民力科科长、中央西北局副书记马文瑞秘书等职的孟州市西水运村姚定洋;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副军职开国大校,孟州市西逯村姚守成;延浚汲淇抗日根据地开创者、浚县新镇淇门村抗日英雄姚步霄,及其弟弟、国民党抗日名将、解放战争担任国民党127军副军长率部起义的姚江泠;在濮阳、范县发动人民群众积极抗日的共产党员、范县姚庄姚寿山;配合解放大军南渡黄河参加洛阳战役的济源民兵营教导员姚景智等等。其中,济源西街姚保山与其弟弟、三个儿子和长媳全家六人从事革命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及日伪杀害,满门忠烈。辉县姚屯八路军战士姚学堂,与47名战友组成太行七分区侦察队,在辉县秀才庄(今属新乡市凤泉区)遭日伪伏击,除一人逃脱外,全部被俘杀害,这就是震惊太行区的“四十七烈士事件”。安阳县上寺平(今属安阳市殷都区)姚家为民族解放献出了七位革命烈士。据不完全统计,豫北姚族共有117人为民族解放献出了生命和热血,成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豫北姚姓又培养出了原河南省委副书记、濮阳县姚家村姚敏学;郑州市正市级领导、孟州市西逯村姚待献;信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浚县淇门村姚铁璜;南阳地委书记、地区革委会主任、南阳军分区政委、辉县市姚屯村姚学廉;焦作市公路局局长、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济源县林仙村姚天恩;正师职军官、辉县市上八里镇石门店村姚源、姚树汉父子等等,以及不计其数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和基础国家公务员,牢记先祖贤德,传承优良家风,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添砖加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