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的岁月(16)连队改编

望江雪

<p class="ql-block">当兵的岁月(1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连 队 改 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77年初,勤务连突遇重大变故:由高元耕指导员率约一个排的兵力与汽车连刘松青副指导员率约一个排的兵与车辆,合并改编为汽车营三连,移驻昌平县城东郊的原工程兵机械学校院内,与汽车营营部、师教导队比邻而居。一年后,因工程兵机械学校恢复办学,连队又迁至南营区留守处。勤务连剩余兵力怎么安排的,我不大清楚,只知道郑志德等调到南口油库警卫班,陈怀斌等调到昌平弹药库警卫班,其余的就无印象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汽车三连由高指导员主政,连部人员未变,我是文书,卫生员郭修运、通信员陈凡兵;杨德勇、王忠民等分到炊事班,纪公明等分到修理班。 汽车连过来的有同年入伍的老乡王国英、郭丙礼、朱子明、杜天平等,都分到了汽车排或修理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为王国英)</p><p class="ql-block"> 来自两个单位的人员开始了交往与融合。我们从勤务连过来的因无技术,面对驾驶技能娴熟的司机们,有点羡慕嫉妒恨。一次,我搭乘老同学王国英的车出去办事,聊了起来: “你真幸运,现在都当师傅了,以后找工作不用愁了。” 王国英答:“这算啥,不过是一个车夫罢了,与拉三轮的有啥区别?!” 我这个老同学在高中是团总支书记,会说话,是在宽慰我。我俩在新兵连同住一室,分配单位后却有了巨大反差,每个当兵的都梦想着有入党、提干、学技术的机会,但这机会可遇而不可求,这成为我心底的痛。随着两个单位的合并,这个痛点又被放大了,心情低落了好一阵子。相信从勤务连过来的战友,情绪上都会起波澜,但也只能自艾自怨,自我平复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汽车三连驻地有多排平房宿舍,红砖砌成的苏式建筑,比较破旧,房间也不大,但空房较多。院内有许多遮天蔽日的大树,为连队环境平添了几分韵味。冬天的一个清晨,推门出来,突然发现树上挂满了银白色的雾淞,地上、房顶上也白茫茫一片,犹如闯入了冰雪世界,真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情画意。那个美好的画面,至今仍难忘怀。</p><p class="ql-block"> 连队驻地毗邻十三陵景区,距十三陵水库只有两公里,我们不久便喜欢上了这里的优美风景。初夏时节,我与杨德勇、王忠民、陈凡兵等相约,早上五点起床,跑步到十三陵水库锻炼身体。出了大院东门,便是宽敞的沥青路,早上空无一人,空气清新,沿途花团簇拥,花坛里紫红色的鸡冠花盛开,景色怡人。我们用十五分钟跑到了水库大坝,驻足观赏风景。但见水库周边山峦叠翠,微波荡漾的水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旭日东升,间有大魚跃出水面。面对如此山水美景,我们心情十分愉悦,到处奔跑跳跃,围着水库纪念碑念碑文,久久不愿离去。</p><p class="ql-block"> 我提议,以后每天早点起床到这里游玩,不耽误六点回连参加集体活动就行。大家都说是好主意。坚持了大约半个月,杨德勇不干了,说你和陈凡兵在连部,白天清闲的很,我们早上起来就得做饭,一直忙,累死了,那能天天出去玩?!我又坚持了一段,天气变凉后也不去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来,连队居住在环境优美的十三陵水库边上,确实提升了生活品味,愉悦了身心,这是我们的福气!可惜连队搬到南营区后,路途变远,就没有这种便利条件了。</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上图前排右一为陈怀斌)</p><p class="ql-block"> 在汽车三连,同年入伍的战友们己服役五年,都是老兵了,到了考虑复员、婚姻的年龄,探亲访友的明显增多了。据当年日记记载:</p><p class="ql-block"> ——1977年9月4日,昌平弹药库警卫班的陈怀斌、赵士忠,带了一箱在驻地摘的苹果,过来找我玩;</p><p class="ql-block"> ——1977年9月6月,师医院战友薛超众携新婚妻子来连队找我玩,饭后郭丙礼找车带大家到十三陵游览照像,并开车送薛超众夫妇回医院,为此郭丙礼还挨了高指导员批评;9月25日,我与王国英、杜天平一起到医院看望薛超众。10月10日,我与赵士忠陪陈怀斌夫妇到八达岭游览,又巧遇薛超众夫妇,为其照了一卷照片。</p><p class="ql-block"> ——1977年9月9日,全连收看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及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典礼大会电视实况转播时,忽听有人找我,出来一问,是陈子亮带陈怀斌的未婚妻从家乡来了。陈怀斌当时在昌平弹药库值勤,我马上托人通知他,并陪陈的未婚妻聊天,直到陈怀斌将人领走。</p><p class="ql-block"> ——1977年9月29日,在南口油库管伙的郑志德骑自行车过来找我玩,还给陈怀斌留了几块豆腐;</p><p class="ql-block"> ——1977年11月5日,纪公明在连队举行婚礼,我为其布置现场,书写结婚庆典标语与婚房对联,并当司仪,高元耕指导员、刘松青副指导员、魏占成排长等二十多人参加,气氛相当热烈。14日,修理营赵汝良来纪公明处喝喜酒,我与王国英、郭丙礼等陪同;18日,陈怀斌、王世才、李金民、王国英、丁德成等又在纪公明处喝喜酒。</p><p class="ql-block"> ——1977年11月29日,我与王国英、吕文良(师教导队给养员,管伙食的)、冯心林一同到修理营看望吕仁山,饭后坐冯心林车到十三陵水库游玩。</p><p class="ql-block"> ——1978年4月14日,我从官厅农场新兵连回到昌平,看望了陈怀斌、王允志;15日,到王国英处看望其来队的父亲。聊天中谈到了个人理想,王国英对自已的职业很满意,感觉受人尊重,神通广大,能拉关系。他的理想是,让别人看得起,不低于一般人的生活水平。他对我前途的预测是,佳则在机关当秘书,差则当教师,挣多少吃多少,不会捞外快。应当说,他看人眼光挺毒的,后来我在军校先当教员,后当教务参谋、系领导,只靠工资过活,从未捞过外快,他真是神预测!我对他十分敬重,退休后,还专程到他家看望,他则请薛超众作陪,热情款待了我们夫妇一行,此是后话。</p><p class="ql-block"> ——1978年10月3日,我在师后勤部战勤科帮助工作时,请假到昌平留守处看望新婚的郭丙礼夫妻,并花10元钱买个被面作为贺礼。10月29日,又受托将郭夫人护送回河南周口冯勇妹妹处。</p><p class="ql-block"> 往事如烟,随着岁月的流逝,以上战友交往的过程,在脑海中仅存一些模糊的印象,许多细节则难以还原了。以上记载足以说明,当时战友间的交往是频繁的,战友情谊是深厚的。</p><p class="ql-block"> 从北京分别己四十多年了,我与陈怀斌、纪公明先后建立了微信联系,却再未见过赵士忠、杨德勇、王忠民、陈子亮、王允志、王世才、李金民、丁德成的面,各位老战友,真想念你们,各位老班长,你们过的怎么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有三件事值得记述:</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中间为王素芝)</p><p class="ql-block"> 一是1977年9月25日上午,我与王国英、杜天平一起到师医院看望新婚的薛超众夫妇,下午四点回到连队。陈怀斌己在等我,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书的高中同学王素芝来找我,因我出去了,便找到了他,说她还有二十多天便毕业离校了,希望能走前见一面。27日,我和陈怀斌搭乘高指导员到北京309医院看病的车,到大学看望了王素芝。我们聊了许多往事,她在冯营中学既是宣传队员,又是蓝球队员,多才多艺,性情爽快,是大姐大。多年不见,王素芝受大学校园文化薰陶,言谈中多了稳重与儒雅之气。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便告辞了。11月13日,王素芝又来到连队看望我,呆了两个多小时,便匆忙返回北京了。当时连队条件受限,未能请她吃饭,至今仍感到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图后排右二为吕子运)</p><p class="ql-block"> 二是1977年10月3日,在河北当兵的高中同学吕子运来连队玩,我陪他到师教导队吕文良处吃了饭。我仨聊了很多中学往事,吕子运是蓝球队员,在同学中小有名气,学习也不错。他还捎来我父亲的口信,说不赞成我退伍,并希望能在部队举办婚礼。我含糊应承了。吕子运后来提干,官至正团,在北京退休后善于经商,堪称成功人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上图后排中为王保军老师)</p><p class="ql-block"> 三是1977年12月上旬,我接到高中老师王保军的来信,说他来北京办事,想来看望我。我便于17日乘车赶到北京六部口24号,从王保军亲戚家中接他到了连队。</p><p class="ql-block"> 翌日,我和王国英、郭丙礼、田景义陪同王老师到十三陵定陵和长陵、十三陵水库等景区游览照像,尽兴而归。回到连后,我们边包饺子,边海阔天空地聊了起来。 </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非常健谈,聊起我们的母校,他评价冯营中学大体是文科强、理科弱,语文老师宋克明是全县教育权威,李振东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二人在文革前一直送毕业班,是教学名师;闫钦山老师能写善讲,县党校多次想要他,他因故执意未去;王保军在全县考试政治竞赛中荣获第二名,名噪一时。数理化老师教学水平一般,且理化课缺少做实验的设备仪器,在课堂上干讲,太抽象,学生很难接受,教学质量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关于学校的发展前景,王保军十分感慨,说教学质量严重滑坡,韩一行老师带的高二(1)毕业班,有七十多名学生,三门成绩加起来够一百分的只有十九人,各门及格的只有一人。严格讲,大部分学生都毕不了业。究其原因,一是教学条件不具备,按说冯营公社只能办一所初中,还要配齐业务能力强的老师,而现在各个大队都办了初中,众多“高中生”(实际是小学水平)回去就教初中,教学水平难以保障。二是由于初中遍地开花,初升高的需求量太大,而升高中名额有限,公社干部、大队干部拼命拉关系送子女入学,原来每班四十多人,现在安排到七十多人,乱烘烘的拥挤不堪,怎能上好课?三是教师待遇低,大批民办教师月薪少得可怜,怎能安心工作?听完王老师一席话,我深有感触,当年我刚入学时,学校叫冯营完小;我上初中时,学校又升格为冯营初中;我上高中时,学校又升格为冯营高中,宋克明、李振东都是后来调入的。学校实在是起点低,底子薄,难以为继。现在,老家各乡镇都撤高中,只办初中,也是无奈之举。</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与王老师依依惜别,由杜天平开车送他回京了。他是唯一到连队来访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关于母校的丰富信息,也使我们看到了乡村教育的举步维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勤务连部分官兵改编为汽车三连,是我当兵岁月中的一个大事件,也是新的变迁、新的机遇,使我们认识到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感受到它是影响人生发展方向、提升社会地位、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使我们走出破旧的南口小镇,来到著名景区附近,饱览了皇家园林景区与十三陵水库的自然风光之美,感受到优美的环境是提升生活品味的必要条件;使我们扩大了战友之间的交往范围,感受到浓浓的同学情、战友谊,这种交集也记录着我们人生的足迹,值得终生珍惜,反复回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77年5月家父来昌平探亲)</p> <p class="ql-block">(1978年下半年在汽车三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25日于徐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