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的记忆

刀哥

<p class="ql-block">  “麦子”这个词语大家并不陌生,在课本上、手机上、电视上、电脑上、报刊杂志上都随处可见,尤其是出生在八零后以前的农村娃,更是在人生中抹不去的记忆,我也身在其中,我和其他同龄人一样,我们都经历了~种麦、收麦、碾麦、拾麦和交公粮的深刻记忆 。</p> <p class="ql-block"> (一)种麦 </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记忆中,家里一共不到十亩地,几乎一半多都要用来种麦子。因为那时候的麦子除了保证自己家的口粮,还有一部分是要交公粮的,爸爸那时候是农业高手,种的麦子在全村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当然爸爸平常的付出也比别人辛苦很多。 </p><p class="ql-block"> 种麦可不像种菜那么简单,随便挖块地撒上种子就没事了,种麦可是很讲究的,倒茬、整地、打畦、播种一样不能少。</p> <p class="ql-block">  地收拾好了,就要开始播种麦了。八十年代播种小麦的时间没有啥高科技依据,基本都是依靠二十四节气,一般种麦都是在白露过后,就准备种小麦了,农村有句谚语叫“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最合适”,那时候还没有播种机,全靠土工具“耧”来完成,耧麦时候要靠牛拉,而且还要讲技巧,因为快慢左右拿捏不稳,种出的麦子就不直,所以摇耧基本都是有丰富经验的人来操控,因为他们应变能力较强,播种的麦子均匀,一般的人根本干不了。摇耧的时候发出那叮叮当当有节奏的声音,听起来像一场隆重的交响乐!</p> <p class="ql-block"> (二)收麦 </p><p class="ql-block"> 收麦是每年夏季抢收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旦收麦的序幕拉开了,各家各户的男女老少都是全员参与,一起奔向那一片金灿灿的麦田。 </p><p class="ql-block"> 我家每年的收麦任务,大多数都是由爸爸完成的,因为老爸有一个收麦神器叫做“钐麦杆子”,这个收麦神器比起镰刀收麦的速度和效率要高很多。</p><p class="ql-block"> 每天晚上爸爸就开始为第二天早上收麦做准备,只见他端上一盆子凉水拿到磨刀石跟前,拿出来收麦神器上用的长刀刃开始用水在磨刀石上一前一后的使劲打磨,一个刀刃至少需要磨半小时左右,一直磨到他认为满意为止。</p> <p class="ql-block">  早上天刚亮,爸爸就开始背上他的收麦神器向麦田出发,他用收麦神器每天下来一个人就能收好几亩,在火辣的夏天收麦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每天爸爸收麦回来都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当他放下收麦神器后,如果累的很严重的时候,都顾不上洗脸喝水吃面,靠在椅子上或者躺在炕上就直接打起呼噜睡着了,每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的眼泪就会不断在眼眶打转,因为我深深的知道他确实太累了。</p> <p class="ql-block"> (三)碾麦 </p><p class="ql-block"> 收回来的麦子全部堆积在打麦场上,选择一个好的天气,然后进行碾麦。</p><p class="ql-block"> 碾麦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任务,都是好几家一起搭伙干活。</p><p class="ql-block"> 每次碾麦要分三次进行才算完工,第一遍叫头场麦,占每次总麦堆收获的百分之六十,第二遍翻场麦,占每次总麦堆收获的百分之三十,第三遍叫腾场麦,占每次总麦对收获的百分之十。</p> <p class="ql-block">  以前碾麦没有拖拉机碾麦,全靠用牛拉着碌轴来完成,一大早太阳出来后,大家先用麦钩开始从麦堆上往打麦场钩麦,钩好以后就用麦叉开始摊场,然后套上牛开始碾,碾好以后大家就用麦叉开始起场,起完场后再进行第二次翻场,翻场后继续再碾一遍,碾完后开始用推麦工具,从不同方位向中间集中,集中后就开始扬场,一个人用木锹随风扬,一个人用打大扫把扫麦皮,扬场结束后干净的麦子就用蛇皮袋子装起来拉回家。</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遍腾场结束后,还有一项好玩的游戏,那就是大家一起打麦秸垛,一个人在麦秸垛上面铺,其他人用麦叉往上扔,大约一小时左右一个好看的麦秸垛就打好了,金灿灿的麦秸垛一眼望去就像埃及的金字塔,麦秸垛也是一种象征,因为麦秸垛的大小意味着麦子收获的多少,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农村男人付出的多少。</p> <p class="ql-block"> (四)拾麦</p><p class="ql-block"> 拾麦也是小时候暑假里面不可缺少的一门功课,因为以前在中国的教育大纲中有一项规定叫勤工俭学,就是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和暑假时间,春季去拾黄蒿芽上交,夏季是进行拾麦,按照不同年龄段划分不同的任务量,秋季开学报名时候和暑假作业一起上交。</p><p class="ql-block"> 拾麦通常是村里面两三个娃娃一起去,有时候人会更多点,大清早天刚亮大家就开始出发,拿上馒头背上水壶,没有水壶的就几个娃娃用一个,每人再拿上一个蛇皮袋子,蛇皮袋子主要可以用来累了坐下来休息,还可以用来拾不带麦杆的麦穗头头。</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先选择好一片别人已经收割完的旧麦子地,然后就开始进行拾麦,一只手去拾另一只手去整,当一只手的麦子拾满了,就开始把麦子捆绑起来变成一束圆尖,如果麦地里遗留的麦子多而且拾麦手法快的娃娃,一天至少能拾几十个圆尖,根据拾麦路程的远近,有时候中午回来吃饭,有时候直到太阳落山才回来。</p> <p class="ql-block"> (五)交公粮 </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每年按时按量交公粮,已经成了每个家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p><p class="ql-block"> 交公粮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每年家里交公粮的任务都是由我和爸爸完成的。 </p><p class="ql-block"> 我们按照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在家里准备好公粮,然后一起装上架子车,我牵牛爸爸拉车,我们朝着粮站的方向走去。 </p><p class="ql-block"> 粮站距离家里大概有五公里路程,一路上碰见了很多拉车去交公粮的熟人,大家相互打招呼后各自继续前行,我们拉车大概走了将近一小时,终于到达了粮站。 </p><p class="ql-block"> 一眼望去粮站里面的人和牛还有架子车和粮食,排成了一条成龙,瞬间形成了一幅很壮阔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小时的排队等待,终于排到我们家了,夏天的太阳实在太晒,晒的我已经不知道啥时候靠着架子车竟然睡着了,后来还是爸爸叫醒我。</p> <p class="ql-block">  只见几个验粮官朝我们走来,先让我们把公粮抬上大称,看看是否够斤数,过完称然后让我们打开蛇皮袋子,他们开始用验收工具进行验收,哪怕有一袋不合格,他们都会百般刁难冷眼相待,还好老爸随身装着香烟,立马递上一根老式的金丝猴香烟,经过一番好话和几经波折后,还好顺利过关,然后我们拿上验收合格的票据把公粮在倒进大粮仓。 </p><p class="ql-block"> 夏天的日子确实时间长,排队好几个小时交完公粮还能看见太阳,接着我们开始原路返回,返回的路上不忘记领略和欣赏夏天落日的美景,晚霞是那么的迷人,火红的太阳也马上快落山了,慢慢收起它那强烈的光芒,渐渐变得温和。 </p><p class="ql-block"> 童年的记忆总是深刻的美好的宝贵的,现在想想关于麦子的很多故事仿佛发生在昨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