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雅舍小品》简读

山子

<p class="ql-block">读书随笔|《雅舍小品》简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杨光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月六月,凯里的天,不,应该是全国不少地区的天,被什么人捅破了,没日没夜地下雨,下得一塌糊涂,甚而成灾。雨击玻窗,徒增烦闷,翻读《雅舍小品》,算为解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前也看梁实秋先生的文字,但都是零零散散的,主要是散文集里的入选散篇。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等早年出版的散文集,这些众多的出版社的散文精华集萃,基本上都把梁实秋先生的散文择选入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雅舍”是梁实秋先生抗战时期在重庆的居所,当时重庆一家报社约他写专栏,他便以“雅舍小品”为栏目名,将与雅舍相关的点滴事物,用风趣幽默的笔法作文刊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雅舍小品》,广涉世态,内涵丰富,旁征博引,浑然天成,让人在会心的一笑中,品味社会百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喜欢梁实秋先生的这种文笔,娓娓道来,如叙家常。文字普普通通,简而不俗。有如某知名学者的十六字评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温柔敦厚,谑而不虐,</p><p class="ql-block">谈言微中,发人生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冰心老人也这样评价梁实秋先生: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梁实秋先生是个快乐的暖男,的确像花儿,色香具佳,更赋才情。值得人们静静品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入集《雅舍小品》的文章,大都属于专栏式短篇,没有太多的连贯性,都是独立成篇,没有统一的主题,题材信手拈来,“虽多调侃,并非虚拟”,多涉及自己熟悉的的真人真事。我们从中可以窥视梁实秋先生的写作取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雅舍小品》,既不涉及政治类敏感话题,也不谈中西文化时髦话题。题目与内容,看似平淡无奇,细细品读后,却又别饶趣味。趣味性是这本散文集的最大特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在《守时》里对“马上”中的马的质问,在《代沟》里把代沟比喻成树的年轮,在《中年》篇中对自己年龄矫饰做作之人的描写,在《讲价》和《脸谱》里中对各色人等入木三分的刻画,在《影响我的几本书》里将自己的治学和读书经验公之于众……无不让人遐思深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梁实秋先生在本书最后一部分里对于故乡北平的美食回忆也是精彩纷呈,不仅仅从“吃”的角度挖掘国人的喜好,更多的还是挖掘“文化”价值,颇有“食与道存”的蕴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以载道。我们捧读这本书,仿佛看到一位长者的淳淳隐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梁实秋的文笔,有人喜欢亦有人不喜欢。喜欢的本质是共鸣。没有共鸣就不会产生喜欢。包括众多的世界名著。不是你喜不喜欢的问题,而是思想的碰撞问题。交流没有碰撞,肯定就产生不了思想火花。现实版的马斯克与几个中国企业大亨的对话,由于思想基点的不同,所以认识的高度却大相径庭。马斯克想到的是人类的文明进步,马云等想到的是所在集团的现实利益。再比如从上到下都倡导阅读的西方的卢梭、孟德斯鸠等哲学思想大家的著作,许多人看的时候是信服的,但一旦真正实践起来却是抵触的,甚至是严重抵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此,读多少书并不重要,关键是你读了什么书,是不是形成了正常的符合人性的价值观和在此基础上判断事物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知行合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梁实秋在《雅舍》中说: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写作所在,且志因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雅舍小品》被韩寒视为“写短文的范本”。梁实秋如果生在这个时代,一定会从段子手中脱颖而出,一骑绝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梁实秋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两千多万字的著作,曾以一人之力翻译完整部《莎士比亚全集》。而美学家朱光潜曾在给梁实秋的信中说:“大作《雅舍小品》对于文学的贡献在翻译莎士比亚的工作之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雅舍小品》文体介于纯美的艺术品与逻辑论证的论文之间,是现代中国散文史上的一个奇迹。梁实秋跳出现实社会,专心致志地描写人性,这些理性的因素给文章增加了哲理内涵,这是读这本书的重要收获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6日凌晨随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