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提质增效——“从学教评一致性”的角度观摩“数的认识”名师课例暨何丽工作室主题培训活动

海口市张国红名师工作室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2px;">  悠悠夏日长,学习引微凉。为落实学教评一体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数学绽放学科之美,小学数学培训活动如约而至。</span></p><p class="ql-block"><br></p> 一、活动安排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本次教研主题是《聚焦课堂,提质增效——从“学教评一致性”的角度观摩“数的认识”名师课例》。曾媛媛老师作为主持人,她的主词风格如夏日中的微风,沁人心脾。云上之约,何丽工作室全体成员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此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全体成员选好观察点进行课堂观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观摩课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3.评课议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4.工作总结。</span></p> 二、活动开展 环节一:选择观察点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从四个方向进行观察:一是从学教评一致性去观察,第二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第三是以问导学,第四是数的认识一致性。</span></p> 环节二:观摩课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选择合适的观察点,在此基础上思考我们“怎样抓住计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的主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名师课例《11-20各数认识》)</b></p> 环节三:评课议课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经过了10分钟的思考,进入评课议课的环节,大家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想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赵瑶琴老师从学教评数的一致性角度来出发,从课程目标的角度分析,认为本节课教学重心放在第一个目标“能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而忽略了第二个目标“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的达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媛媛老师从数的一致性角度认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课前做一个前测调查。一年级的大多数学生都会数、写11-20的数,而且对这些数有相关的认识,在这个背景下,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这些数的感受,需要做一个前测调查,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已知知识,激活学生对数的感受和已有的经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学生通过训练了解计数单位和数的组成,但是对于十进制的意义有没有更深的拓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3.分享同事教学经验,利用了尺子强化数与数间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数的理解和认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金生梅老师从核心素养导向方向来对整个课进行透析,让我们对本节课有了更深刻的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1个十就是10个一,从而对数感有了初步的认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3.教学中,利用数轴经历摆一摆和猜一猜的过程,体验和发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李俊杰老师对本节课提出疑问:“对于11-20各数的认识,能否从单元整体的角度把数位认识的目标加入到教学当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同时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去谈三点想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认识数,从数数的过程中体现符号意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在表示12的时候,让学生感受到同一个数有不同的表示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3.计数单位在这节课里有体现,但学生的认识还不够强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么如何解决会更好?俊杰建议尝试用先摆后说的方式,过程中渗透计数单位和推理的思想。关于12的摆法,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选择哪种方式会更优。选择了最优摆法,怎么引导会更恰当一点?在此基础上学生要完整的去表达12,也就是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用同样的方法尝试其他数字,这样不仅可以渗透计数单位,而且可以体现推理的思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穆琳对知识点进行更深刻的小结,提出在摆11-20各数过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可以更好地渗透计数单位的知识。比如11数位上同样都是2个1,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示的意义却不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选择其中几个数,通过比较的方式强化数字比较大小的思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3.对于前后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4.数轴中体现数与数间的关系,但同时要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刘飞校长从学教评一体化角度一针见血的指出:“一堂课,教学目标是灵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需要在课堂中检验。”</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杨彩兰老师从矛盾中出发,从古人计数追溯源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本节课对于计数单位,只对10进行具体分析,增量不够。那么,怎么引入才更恰当呢?可以让学生经历用一表示二、三或者更多数的过程会让学生会产生认知冲突,当一表示两位数的时候,各数位数字表示的含义也随之发生变化,同时学生会发现位置不同。另外,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去引导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最后,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计数器在这里需不需要使用?</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吴小妹老师从以问导学角度出发,认为在课堂中,从用小石头表示一个猎物到用大石头表示产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从生活实例到送数宝宝回家活动中,学生认识到数的大小和各数之间的顺序关系。但是,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怎么处理更合适一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何老师对本节课谈了自己的想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为什么我们要选这节课,原因何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十进制和位置值,对于后面认识百以内及更大的数的认识起铺垫作用,同时对小数、分数、百分数的计数单位的认识也起重要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常规教学中,教学生数数的时候有没有强化计数单位?1个一,2个一等等像这样一直数下去,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会更透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回顾本节课,真实的课堂,教师却做到了。那么,老师是如何让十凸显出来?12又有哪些摆法呢?4种方法让学生比较中发现,终于有学生认为1个十和2个一这种比较好。接着通过圈一圈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能不能一眼看出草莓有多少个?然后让学生去捆一捆,把10个一捆成1个十。最后巧妙地利用古计数方法,把子10个小石子换成1个大石子。在课件出示11到20累加的过程,同样体现计数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3.数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中,老师把生活实例带入课堂,既可以培养学生数学眼光,同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10个一就是1个十的存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接下来的研讨围绕三个方面进行。对于增量的问题,孩子们可不可以再深入一步?目标定在哪里?如何定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由于目标是根本,教学评一体化要基于课标、教材、学情三个方面确定目标。又因为教学要以学为本,凸显出学情的重要性,所以根据学情确定目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么,确定目标后,10怎么出来?如何表示1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经过讨论交流,何老师总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摆出12根小棒,用时最短者获胜,胜者和老师比一比谁最快,老师出示一捆和2个一,学生在质疑中拆开一捆,通过数一数的方式得出10个一捆成1个十,这样一捆和2个一来表示1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接着学生用上述方式动手摆一摆11-19中的其他数字,从而明确10个为一捆这种方式更省时,再出示数学史内容给学生证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3)可以在11-20的基础上以活动的方式拓展计数单位十、百、千、万,体现知识的整体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但是,在教学中,数的写法没有出现。那么,计算单位和写法在哪出现更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教1-9的时候,数的过程中强化计数单位一,学生在语言、动作、表象中达到统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教10的时候,计数单位十是一个关键的桥梁。需要打破原有教材思维,通过体验两种数的过程,然后研究10的写法从而巧妙地引入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3.到了11-20各数的认识,通过多种活动,让孩子们去说数的组成。通过不同方式体验数数的过程,把这两个计数单位一和十联系起来,融会贯通。第二课时再讲计数器、数位、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等知识。这样,用大单元的思维进行整体设计。</span></p> 环节四:活动总结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本次培训,何老师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就是学教评一致性,要有目标意识。先定目标,在定目标的同时,解读并吃透教材,然后了解学情,在此基础上解决如何达成教学目标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要有一种整体性、一致性、结构化的思想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3.打破单一的线体,要用大单元、大目标、大观念等整体性的思维去思考,然后依据学情做出这样的适度的安排和调整。</span></p> 三、心得分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今天这节课,对于授课老师“计算单位十的必要性”这个目标就能很好体现一致性,有教学活动去让学生体会到计数单位“十”的必要性,以及引出一个“十”就是10个“一”,并且紧跟就是通过数草莓“先估,再数,进而如何让人一目了然”这样的具体的练习去评估,就让别人对这个目标的“一致性上”感受颇深,其他的因为目标不太确定,也没法去评估教学活动是否有效,评估任务是否与之目标相对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今天我们相聚云端,从学教评一致性、核心素养、以问导学、数的认识一致性四个方面来观摩专家课例《11-20各数的认识》,并对此进行研讨。感谢何老师专业上的的引领,感谢团队成员的分享,希望我们从中获得成长。就像何老师所说:“因为我们心中有一团火,我们都希望自己会变得越来越好。我们的团队就是奔着一个目标,实现个人专业化成长。”</span></p> 四、活动展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为了更好的成长,是不是可以再多些任务驱动。比如这节课“1-5的认识”看完名师视频之后,人人思考、人人设计,重构此课。下次集中时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确定主讲人,说出怎么上、为什么即可。宝剑锋从磨砺出,大胆说想法,积极提建议,无论对错,不顾优劣,一家人,一个目标,关起门来我们在大家庭里千锤百炼,走出去我们在各个舞台精彩绽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7月29日晚上我们聚焦“学教评一致性”展开学习,发言的老师请注意,交流的主题要聚焦,不能面面俱到;要言之有物,有案例分析、有个人思考。没有发言任务的老师要听、要思、要议,会后每个人要写上一段心得发到群里与大家分享。距离活动还有一周的时间,让我们将这本书好好读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相信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大家一定会把学教评一致性理念真正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努力转变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积极思考,精心设计教案,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征途漫漫,祝愿我们所有的老师,奋勇前进,创造出属于自己也属于学生的幸福教育生活!</span></p>

学生

计数

教学

老师

一致性

目标

认识

单位

课堂

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