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去太原,大家一定会推荐去晋祠看看,素有“不到晋祠,枉到太原”的说法,晋祠是太原最为重要的景点。</h3> <p class="ql-block"> 晋祠是我秦晋之旅的第三站,也是太原市的收官之作,它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的祠宇,是一处国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我从市区打车到晋祠花了约60元左右。</p> <p class="ql-block"> 在晋祠下车后,首先到达的是晋祠公园,这是一个免费的公园,修建的十分漂亮,太原在古建筑保护方面有其独特的特点,能够把古建筑与现代公园有机结合一起,既更好保护古建筑,同时让参观的人看到优美的环境。我步行约10分钟,穿过公园就到达晋祠的主体区域,晋祠需要购票进入。</p> <p class="ql-block"> 晋祠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许多建筑孤例,到晋祠主要看“三宝”: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三绝”:周柏、难老泉、泥塑彩绘人像,“三名匾”:难老、对越、水镜台这三块名匾,这些主要景观都集中在中轴线上,便于游览。</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晋祠“三宝”</b></h1><h3> 宋建圣母殿、鱼沼飞梁,金代的献殿被国家文化部鉴定为三大国宝建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献殿</h3><h3> 献殿原来是祭祀圣母、供献礼品的场所,至今仍在使用,每逢重大节日,这里便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献殿始建于1168,1594重修,1955年依原样翻修,因建筑独特、历史悠久,是我国唯一的殿和亭结合的建筑,列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鱼沼飞梁</h3><h3> 鱼沼飞梁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整个梁架都是宋代的遗物,桥面呈十字型,把圣母殿和献殿连为一体,给人以一种展翅欲飞的感觉,“飞梁”之意,当在于此了。这是我国现存古桥中唯一的一座十字形桥梁,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一级文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圣母殿</h3><h3>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是为奉祀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亲邑姜所建。圣母殿是中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为我国古建国宝。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连同“鱼沼飞梁”显得颇有气势。殿内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是晋祠文物中极为珍贵的佳作,是宋代皇室生活的缩影。</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晋祠“三绝”</b></h1><h3> 晋祠“三绝”:周柏、难老泉、泥塑彩绘人像, 泥塑彩绘人像就在圣母殿内,周柏和难老泉就在圣母殿左右两侧。</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泥塑彩绘人像</div><div> 主像圣母端坐在木制神龛内,端庄华丽,其余侍从分列两侧。 43尊彩绘泥塑人像衣着艳丽,表情各异。我们不能入内,不能拍照,只能在外观看。</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柏</h3><h3> 周柏位于圣母殿北侧,植于西周,尽3000年历史,树身向南倾斜,头枕撑天柏,形似卧龙,俗称“卧龙柏”,这株古柏,与晋祠齐年,因而名为“齐年柏”,是晋祠三绝之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难老泉</h3><h3> 难老泉位于圣母殿南侧,历代文人墨客为难老泉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作。”难老泉亭建于泉眼上,位于水母楼东,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创建,明嘉靖年间(1522~1566)重建,泉口围以木栏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晋祠“三名匾”</b></h1><h3> 晋祠内匾很多,晋祠“三名匾”指的是:难老、对越、水镜台这三块名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镜台</h3><h3> 进入晋祠大门,迎面映入眼帘的第一座古建筑就是水镜台。这是一座坐东朝西的明清古戏台,是古代迎神赛社演戏的舞台。上部所悬匾额“三晋名泉”,是清康熙武举杨廷翰所书,书体清秀,笔力遒劲;而清代补建的卷棚上悬正额“水镜台”,是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晋祠人杨二酉所题,以秀丽著称,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有趣的是,杨二酉是杨廷翰之侄,伯父与侄儿,一武一文,各题名匾,一前一后,同悬于水镜台上,为这座戏台增色许多。</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殿阁楼台四面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远观近视不相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清如镜含天理,</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善恶忠奸自辨明。</h3><h3> 从建筑结构上看,水镜台体现了殿、台、楼、阁四种风格。从东边看去,上部为重檐歇山顶,它像座楼;下部为宽阔的宫殿形制,它又是殿。从西边看去,上部是单檐卷棚顶,像座阁;而下面又是宽敞的高台。这是一座由殿楼和卷棚合而为一的特殊建筑。后半部分单檐卷棚顶楼台式正是演剧的前台,面对圣母殿。据说台下埋着许多大水缸,每两个扣在一起,形成4个“大音箱”,这是古代一种增强音响效果的方法。中国古代戏剧中的人物都是脸谱化的,好人、坏人演员一出场,观众一目了然。戏台命名为“水镜台”,是“清如水,明如镜”的意思。</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对越</h3><h3> 对越匾就镶嵌在对越牌坊上,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公德牌坊!建于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左右两边是钟鼓楼。对越”二字出自《诗经·周颂·清庙》中:“秉文之德,对越在天”,意为报答宣扬祖先的高尚功德。“对越”两字为书法家高应元所书,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难老</div><div> 难老亭内匾额很多,有傅山所书“难老”,有刘汇写的“晋阳第一泉”,其中傅山所写的“难老”立匾,笔力遒劲,引人注目,与“对越”、“水镜台”二匾合称晋祠三大名匾。</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松水亭</div><div> “松水”取自王维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松水亭东面明间两柱挂有木制楹联“晋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乡”一副,髙度概括了晋祠的地域风光,诗情画意,感情充沛,是晋祠楹联之中的上乘佳品。</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人台</div> 金人台共有四尊铁人,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 看完“三宝”“三绝”“三匾”,就从中轴线的南侧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