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01 人老了,就变成了孩子。</b></p> <p class="ql-block">2022年,我妈九十岁了,看着真的老了,走起路来有点费劲,也沉默寡言的,着急了说话吐字已含混不清,也认不得人,就连自己的子女也叫不全名字了。</p><p class="ql-block">我妈的变老很突然,非渐进。大约一年前吧,葡萄熟了,我摘了一些阳光玫瑰带给老家的妈妈。我刚走,她就提着葡萄要上邻村三姐家去。嫂子堂弟媳妇也拦不住就随她沿沟沿的大路下去了。我哥在山上给羊割草,打了电话给三姐,三姐在半路接住了妈妈。她正忙着摘椒呢,就让姐夫开车把妈妈送到了四姐家。四姐发来视频,说我妈神志恍惚,说话颠三倒四的口齿不清了。我把村子医生接来看了一下,被告知老年痴呆症,根子是脑萎缩,就是用药也没有多大效果。</p><p class="ql-block">就从这天开始,我妈有点糊涂了。</p><p class="ql-block">这,也不算是坏事情。打这以后,我妈也就可以听凭子女安排生活了。之前她总是坚持常住老家,谁家也不去。就是在我渭南,自从看大了孙子就很少来了,来了最长超不过一周时间就闹着要回去,有时一夜不睡坐床边等天亮。每天一睁开眼睛就一句话,她要回去。</p><p class="ql-block">现在,我妈从老屋出来快一年了,已经习惯了在我和姐姐家的生活,我们也习惯了有她的生活起居。按照姐姐的吩咐,妻子的指导,我也学会了做鸡蛋糕,蒸南瓜煮苹果,下饺子面条,蒸茄子焯莲花白,熬白米粥……也知道给她换洗衣服洗脸梳头。</p><p class="ql-block">妈妈开始像孩子一样了。有几次上厕所就拉裤子,有一次在垃圾桶就撒尿了,有时便后都不记得用卫生纸了……妈妈一天天老了,几乎二三岁小孩一般需要人照看了。</p><p class="ql-block">妈妈每天很少喝水,我就给她苹果梨子橘子葡萄甜桃的换着吃一些新鲜水果。人老了,肠胃也差了。一口吃的不对呢她就反胃打嗝。一次一顿吃了四个油糕就把她吃住了,我给她喝了三顿兰索拉唑片就好了。妈妈常不喝药,见喝药就起效。</p><p class="ql-block">我妈已经习惯洗头,就是不爱洗澡。在老家,妈妈头上出皮疹像藓一样,用过皮炎平达克宁苗肤宁等药膏效果一直不好。在地区医院医生建议我在药店用康王洗发剂多洗洗,配合达克宁喷剂喷一喷,三五天一次,效果还真好。她也习惯洗头了,就是洗澡不行,我就端来热水用毛巾给她擦一下。她现在活动量也小,大多时间都在睡觉,出汗少勤擦洗也行。</p><p class="ql-block">妈妈走路已经是对着脚步挪动了,很慢,但是她拒绝搀扶,最多她自己抓住你的手借点心理支持。我西五路小区住宅在五层楼,她可以扶着楼梯扶手上来下去,只是速度慢一点,一口气就走完一程,中途也不休息。我要背她她坚决不让。这个年龄了她这身体表现还是很好呢。这样对她身体也是锻炼。在站上我们住二楼,上下还是很方便。有时天气好就楼下散步,我也尽量让她自己多走一走。人老了,多活动还是好。</p> <p class="ql-block"><b>02 灌区是个好单位,让我做到了忠孝两全。</b></p> <p class="ql-block">灌区是一个好单位,让我做到了忠孝两全。我妈在我身边,我一样把各项工作都做到了最好,夏灌我又一次在全局领跑,眼看今年就要六连冠了。感谢天下母亲,总是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给了孩子力量,这怕就是母爱最伟大的地方吧。</h3><p class="ql-block">我是八十年代最后一批老中专。1989年从水校毕业,一直在灌区一线。基层工作不像机关八小时坐班那么讲究,要求定时定点。我1992年起就当站长,一辈子只做了一件大事,管水浇地。我只要手机开着也就算是上班了。不管何时何地,一辆车子,一部手机,可以做到随叫随到,我就算在岗了。像这样空间和时间都很宽松自由度很大的工作,在现在社会压力普遍大,到处焦虑情绪漫延的大环境下,确实是一份好工作。</h3><p class="ql-block">我妈陪我一起上班。我的办公室是宿办合一。我就在办公桌挨着阳台窗子放了一张单人床,我妈就睡这里。我买了便携式移动马桶,白天拿卫生间,晚上提回来,夜里老人上厕所不必外出很方便。另外,我在套间她在外,隔断门常开着,她在外面有动静一目了然,生活起居很安全。单位早晚两顿饭,也刚赶了她在村子吃饭习惯。有时我在街上买羊肉泡或饺子自己回来煮了吃,也挺好。</h3><p class="ql-block">这些年的灌区基层站院子环境一天比一天好了。从环境绿化,到厨卫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等等一应俱全,从外面看着乡下院落一样,里边建设一点不比城里生活设施差呢,甚至盛夏酷暑,田间野外的院子,早晚远比城里钢筋水泥的森林要凉快惬意。</h3><p class="ql-block">我推着妈妈去楼下,我们在大门外田间地边,渠堤上,院子广场……看村民生活,看庄稼成长,看大渠水流,看院子花开果熟。</h3><p class="ql-block">妈妈和我时不时也有交流。她指着满渠的水,说大渠水很大,问我这水还要钱不。尽管三言两语,但能听得出来,妈妈也看明白了我们灌区的业务。</h3><p class="ql-block">我在东干总站担任总站长已经十三个年头了,再有两三年就五十七岁,已经是面临退休的年龄。总站算是灌区管理中心派出机构,是一个负责协调指导基层管理的上承下达的中间机构。除这些而外,具体工作只有一个,就是水量调配。这是一个印版活,实际上一个配水组长基本把日常业务就处理完了。因此,我的日常工作动脑子动嘴的居多用胳膊用腿的几乎没有,算是比较轻松的职业。这使得我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公私兼顾两不误,忠孝两全皆安好。甚至大部分时间,爱人也带着孙女来站上院子一起生活,上有老下有小,陪老的逗小的,其乐融融,给我们反带来了更多的人生乐趣。</h3> <p class="ql-block"><b>03 照顾父母,不必争多论少,谁方便谁多管一管就好了。</b></p> <p class="ql-block"><br></h3><p class="ql-block">我妈清白的时候,老传统老思想老观念很严重,她坚持跟儿子养老才是王道,在女儿家生活那就是坏儿子名誉。因此,我也不接受姐姐照看妈妈。</h3><p class="ql-block">后来看见妈妈逐渐习惯了二姐三姐家生活,我也说服自己,在父母养老问题上,最好的方式,应该就这样。各人尽各人情况,谁方便谁就多管一管,不必争多论少。另外,尽孝也不仅仅局限于生活照料,也有精神陪护。判断一个人对老人是否有孝心,就在外子孙,虽然不能早晚衣食伺候,若事业有成,老人就看着后辈有出息了,也是一种行孝。在这个问题上,要改变一些老观念。</h3><p class="ql-block">同事朋友都夸我是一个大孝子。其实,我只是多拍了一些和妈妈在一起的抖音罢了。我妈这些年一直在老家,和我哥我嫂一起生活,只是几次有病为看病我才接出来和我住一段时间,等不到身体完全恢复她就急着闹着回去了。去年生日过了,不久二姐就接她铜川, 春节在我这过了年就又回铜川,而后我心梗手术,二姐没让我接,我妈去了三姐家里。七月三日我去接妈妈,她还就不愿意跟我来呢,路上我说带她去看我姨她才安静了。</h3><p class="ql-block">按时间长短,还是两个姐姐照顾妈妈多一些。这次我回家接妈妈,我哥我嫂把我妈窑里卫生都打扫的干干净净,炕也收拾好铺上了凉席。我说窑里凉快是凉快,雨多了太潮,我单位有空调也不热。</h3><p class="ql-block">要论生活起居,还是姐姐照顾比我好多了。要论出行方便,毕竟我能开车,比她们方便。好在现在出门在外,人们吃穿住行,要啥服务就可以购买啥服务。</h3> <p class="ql-block"><b>04 生命的安静,就是父母晚年留给我们子女的最大一笔精神财富。</b></p> <p class="ql-block">我妈的长寿,应该源于她的勤劳和慈善。勤劳慈善的人,活到了一定的年龄,心中生佛。心中有佛,无欲无求,在安静中盛享人生的清凉,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光。</p><p class="ql-block">我妈这一辈子,父亲做大队长时候,她在农业社大食堂做饭是一把好手。父亲做饲养员后,她是替父亲挑水喂牲口的好帮手。她一生爱孩子,养育了自己六个子女,还把我姑我姨我娘娘的几个孩子也管养了好多年。我婆五十岁就不理家务,我妈给了我婆很好的生活照料。在我记忆里,我们吃黑馍馍那一阵子,我婆天天还吃白馍馍喝羊奶吃鸡蛋糕呢。我妈裁剪老人小孩衣服有一手绝活,帮助了很多村里人和亲戚朋友。我妈一生最大的事业,就是管娃做饭。我妈不进厨房吃生手饭也就一两年的事情。她习惯早起晚睡,每天清早第一件事就是清扫院子。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去年离开老家,这也算是她的晨练操吧。我妈的心灵,都表现在我妈的眼睛和面孔上,心中无是非,存储皆善良,自然慈眉善目,恬淡平和,清静安宁。</p><p class="ql-block">我妈的勤劳让她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她在我四岁做过一次大手术,子宫肌瘤吧。在70多岁因脑梗身体几乎半身不遂,她坚持每天喂牛喂羊,洗衣做饭,被羊拽着跑,把面盆和面瓮都打了几个,就是那么一瘸一拐的进进出出,怕是运动量大吧她身体一年多就恢复的正常人一样了。在一次就是八十多岁时,有一天从老家门口土埝上跌下去胯骨骨折,在医院住院二十多天,出院后推着车车半年多就如常人一样了。最近的一次,是吃甜饭吞咽了枣核发生肠梗阻,听县医院医生建议,我们直接去了交大一附院,有惊无险,治疗第四天问题决绝,母亲挺过来了。每一次脱险和康复,都离不开母亲的坚强,和积极乐观的配合。好的情绪,往往是最好的治病良药。</p><p class="ql-block">老人的健康长寿,就是子女的福气。这福气,就在于和老人一起的日子,给我们带来了安静、平和、踏实、舒服的人生体验。我以为,生命的安静,就是父母晚年留给我们子女的最大一笔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每当妈妈安安静静地坐我身边,我就想起一首歌,《妈妈是家》,歌词很感人。“人到最难处,总是想回家。人到最苦处,总是先想妈。……有妈的地方就有家……”我都快退休了,还有妈妈天天陪伴,让我天天都有家的感觉,让我始终感觉自己还是个孩子。现在,我感觉,我们母子,相互陪伴,相互依赖,已分不清谁是谁的家了,彼此都成了对方最强大的精神依靠。</p> <p class="ql-block"><b>05 人这一辈子,活通透了,才是正道。</b></p> <p class="ql-block">人这一辈子,最难熬的日子,应该就是刚刚参加工作和已经临近退休的几年时间吧?! 特别是临退的时候,已经被休息却还退养不了。这个时段比刚参加工作更难熬。</p><p class="ql-block">按说,我离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还差五年,不应该这么早就等待退休。这是因为我们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男57岁女51岁发80%工资就内退。有人说,这是组织给老职工出台的一个福利性政策。我已经55岁,也属于靠近享受福利的季节了。比我稍大几岁的一批领军人物都享受福利内退了,干一辈子了应该给予一些福利待遇,何况他们曾经也都是一些重要岗位的重要人物。要不是局长变动,也许我现在也和他们一样,革命生涯早都到站享福去了。</p><p class="ql-block">每一个人都有不被需要的时候,只不过时间早晚不同罢了。2021年冬灌,在局长征询我工作岗位调整意见的时候,我内心已经清清白白。我接了茶杯,看着领导亲切的笑容,忽然就有了赵匡胤称兄道弟喝酒的沮丧。虽然我早有思想准备,但还是有一丝莫可名状的失落。我说:这个年龄了,应该退下来了。我三十多年一直都在基层,毛病多,机关就算了。至于基层轮岗交流,去那里都行,你根据你领导需要组织需要工作需要安排吧,我没有啥想法和要求了。结果,等待一年,局长调走了,我继续原岗位驾辕拉车没有动静。今年,眼看灌溉引水又获六连冠了。临退,英雄未老,还能上马,足矣!这样的业绩,退,也有职业的尊严,也是给曾经做个很好的交待。</p><p class="ql-block">当然,人过五十五,快奔六的人,迟几天早几天退已经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甚或早一点要更体面一些。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还谈什么理想和事业,已经有些尴尬。该退休的时候,早早退就是对组织最大的理解和对单位最大的贡献。此刻,我最真实的感受,单位就是我们赖以谋生的一块田地,我们自己也只是那已用太久的一把锄头。只有耕不坏的田地,哪有几十年不换的锄头?!退吧!再不退,就是为难别人,也作践自己。其实,老子在《道德经》里已告诫人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正所谓:新陈代谢皆有序,无事落得一身轻。</p><p class="ql-block">人这一辈子,活通透了,才是正道。慢慢的,我也要像我妈一样,让生活节奏渐渐慢下来,无欲无求,该和过往道个别,万事看开放下了,就做一个安安静静的人,让每一天都成为一个自由闲散的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