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简易识字课本》

晓风轻舟

<p class="ql-block">清末新政,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新学制。新式学堂不能再用过去的"三、百、千"。新成立的学部开始编纂耳目一新的教科书。当时新制定的学制小学为9年,初小5年,高小4年,而为普及识字教育(类似扫盲),还设置了三年简易科初等小学堂和简易识字学塾。这套《第一种简易识字课本》就是为适应简易识字教学而编的。全书共分三编六册,每册为一学期之用,每编为一学年之用,三编正好可供三年之用。 全书计有生字3200余个,读完三编可够普通阅读之需。</p> <p class="ql-block">此书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十一月由学部图书局印刷发行,书后有学部允准翻印教科书章程,言明为教育普及起见,凡官局及国内各书坊,只要能遵守本部所制定的章程者都可以随时翻印。当然对于翻印还是有一些具体的规定,以免粗制滥造,影响图书的质量。那时还没有后来的"版权所有,翻印必究"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为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教材编写者,采取由简渐繁,由浅入深,由近渐远的方式,先单字再短句再短文,循序渐进。</p><p class="ql-block">在选用字的词性时,先选用实词如名词,形容词,动词,而动词先选用文言和俗言相同的。后选用文言的。至于虚词类的代词,连词,介词,助词等放在后面的短文中出现,便于学生领悟。</p> <p class="ql-block">先单字,再短语,后短句,循序渐进。</p> <p class="ql-block">在选材上,尽量做到选用儿童易知易行的事物,比如修身选用家庭伦理,学堂规则等方面的内容,自然科学(格致)选用平日所能见到的动植物和浅近的物理学知识,历史地理则选用容易理解并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同时书中还选用古人的嘉言善行,以作为学生以后踏上社会立身处世之规范。</p><p class="ql-block">教材中还附有插图,便于直观教学。</p> <p class="ql-block">讲究卫生,文明生活。</p> <p class="ql-block">诚信为本。</p> <p class="ql-block">从身边事物引出成语。</p> <p class="ql-block">自然现象,科学教育。</p> <p class="ql-block">清正廉洁,为官之道。</p> <p class="ql-block">全套教材在识字中融汇了人文,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知识,正如在编者在课本凡例中所说的"庶几读一编可得一编之益,至若明忠孝之大义,扬勤俭之美德,启发爱国之意志,励激尚武之精神,皆各编所注重期读是书者于普通知识应有道德悉具大要以养成立宪国民之资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一编下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下面是老教材翻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