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鬼老者

<p class="ql-block">  这几天,中央电视一台黄金时段正在热播电视剧《高山清渠》,情景再现了“当代愚公”黄大发,一位普通农民,以钢铁般的意志,带领村民历时三十六年,开凿出一条近十公里的人工“天渠”。从此,青山挡不住,碧水绕山流。一泓清水,结束了贵州大山里的一个小村庄——草王坝缺水干旱“水贵如油”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草王坝是贵州遵义市播州区的一个小村庄,离毕节市七星关城区两百公里。早几年就听说过“大发渠”真实而传奇的故事,想去看看,一直没有机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上周毕节和煦户外群“来川”发帖,周末两天线徒步露营草王坝“大发渠”,于是跟帖报名。临行前两天,自己身体出了点小状况,曾经受伤过的脚不知什么原因,上楼梯都有些吃力。宣宣说:“要不你提前电话跟川哥说一声退贴吧?”我说:“看看过这两天情况,临行前实在不行再说,他们应该会理解的。”</p><p class="ql-block"> 2022.7.23周六清晨,早早的我便起床到门外的楼梯口试着走了一哈,感觉还可以,虽然还有一点点不舒服。“看来问题不大了,”我对宣宣说。宣宣说:“那就好,走吧!”</p><p class="ql-block"> 一切准备就绪,我和宣宣下到院子里,偶遇和煦户外群的二十多位友友聚集在楼下的院子里,让我懵了片刻,以为是和我们一道的。原来是准备长线去怒江的另一队人马。我俩正准备打车,看见老华仔和人来疯也在院子里,便一道乘老华仔的车去了同心大厦。</p><p class="ql-block"> 到了集合点,一路同行的十二位友友(来川、吕吕、明天、老华仔、人来疯、小李子、涛哥、春燕、曼陀罗、曼姐夫、宣宣、鬼老者)已到齐,于是启程遵义草王坝村。</p> <p class="ql-block">  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一行便到达平正乡。川哥建议大家停车看看公路旁边的一处老院子。原来此处是中共党史上著名的“苟坝会议旧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苟坝,曾经因为一盏马灯、一条小道、一个重大决策,让历史在这里转了个弯。从此,这里被世人让记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院子由几间老屋合围而成,老屋是榫卯结构的木质建筑。小青瓦顶,飞檐翘角,很有年代感。</span></p><p class="ql-block"> 八字朝门由“铁将军”把着,大家只能透过门缝往里窥探。终究看不出个究竟,只好悻悻的离开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趁着友友们在平正街上采买食材的空闲,川哥一直打他战友的电话,怎么也打不通,大家猜测着各种可能。川哥说:“昨天晚上通话说好了去他家吃中午饭的,现在电话通了就是没有人接,怪啦?走,去了再说。”</p><p class="ql-block"> 半个小时车程,就到了“老战友”家居住的葛腾村,我们一行的车直接开进了“老战友”家的院子。院子干净整洁,正晾晒着“阴苞谷米”,出门招呼我们的是“老战友”的儿媳妇,一位幼儿园老师,人非常热情好客。她说她老公公听说我们今天过来,一大早就去自家的稻田抓鱼去了。大家瞬间明白川哥打不通电话的原因。看来是大家多疑了!</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村民每年在种植水稻时,都会在稻田里放上一些鱼苗,等到稻谷成熟时,鱼也养肥了,稻谷与鱼双丰收!</p><p class="ql-block"> 大家停车刚闲聊了几句话功夫,“老战友”便提着两大桶鲜活的“稻花鱼”来到家里。“老战友”从部队退伍后,便又回到农村老家,继续“改造地球”的工作。繁重的农活将军人曾经帅气的形象打磨成了一个小老头,有些沧桑的感觉,但看起来精神矍铄。话不多,脸上总带着一份憨厚朴实的笑。</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我们一行便直接开车去了“大发渠”。</p><p class="ql-block"> “大发渠”是一条草王坝村支书黄大发带领村民,历经三十六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开凿出来的人工“天渠”。“天渠”绕过三座大山,穿过三道绝壁,1994年螺丝河水终于流进草王坝。草王坝的过去,曾经有首歌谣唱到:“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真实地道出了这个小山村曾经的生活状况。为了改变山村的生活状况,为了一句“让乡亲们吃上大米饭”的承诺,老支书黄大发带领村民们,凭着一份坚韧不拔的精神,硬是完成了一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乡亲们带着感恩的心,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一行的车来到大发渠旁,停车场上已停了好几辆小车和一辆大巴,陆陆续续有人从渠上下来上去。大巴车上的游客,T恤上统一的印有“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红色的字,佩戴着党徽,<span style="font-size:18px;">好像是一个来接受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的团队,领队用喇叭大声讲解着……</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沿木制栈道一路往上,此时正值烈日当空,但强烈好奇心的驱使,炎热又算得了什么呢!走完栈道,大发渠水便从山崖边的峭壁蜿蜒奔流而来,渠水清清,带着一丝丝清凉。走在渠上,游人不时发出各自的感慨,“哇塞”“太美了”“了不起”“佩服”成了大家最为简单而真实的感叹词。</p><p class="ql-block"> 离开木栈道走了大约几百米有着钢筋护栏的渠堤,一道铁栏杆拦住前行的路。最为险峻的擦耳岩、灰洞岩、大土湾岩就在前面,作为一群户外爱好者的我们,心有点不甘。于是翻过栏杆沿渠而行,继续体验那一份心惊肉跳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翻过栏杆往前行,渠堤上没有了护栏,恐高的我,只得从渠里涉水逆流而行,虽然有些辛苦,没有在渠堤上行走轻松自如,但安全。悬崖绝壁之上行走,下面是万丈深渊,如果不小心掉下去,“粉身碎骨”实在不是一个夸张的词语。途经擦耳岩,大家佝偻着腰贴壁而行。“大发渠陈列馆”资料介绍:经过擦耳岩,因人们侧身贴壁而过,耳朵时不时会摩擦到崖壁,此岩由是而名。擦耳岩是大发渠最为险峻的地方,渠距山脚下350米,距山顶250米。</p><p class="ql-block"> 站在擦耳岩上,俯瞰山下,幽深的谷底,公路像一条细长的白蛇,曲曲地游走在谷底。对面的薄刀岭,犹似一把硕大无比的菜刀,硬生生将大山一刀切下半边……</p><p class="ql-block"> 如此雄奇险峻的大山,我们虽然是在修好的渠里行走,每一步都会有一种心惊胆颤的感觉。当年的人们在悬崖绝壁间开凿修渠,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不想也不敢想。</p><p class="ql-block"> 我们无法用目光丈量岁月曾经的厚重,只能从眼前流淌的清泉里,触摸一抹草王坝人对生活的坚韧和渴望!</p> <p class="ql-block">  过了擦耳岩,大家又继续前行了一公里左右,走在前面的部分友友便开始“打道回府”。我、宣宣、吕吕、明天、涛哥心有不甘,商量一番,决定他们回我们五人继续前行,准备直接走到水渠的源头——螺丝河,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 走在路上,回望走过的水渠,犹似一条长龙,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时而悬挂绝壁,时而横亘山间。一路上,渠水潺潺,林间蝉噪鸟鸣。很有些“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p><p class="ql-block"> 离螺丝河越来越近了,在只有几百米的地方,渠上的路被完全阻断,不得已我们五个也只好“打道回府”了。</p> <p class="ql-block">  离开大发渠,回程的路上,我们五人顺道去了趟“大发渠陈列馆”。陈列馆建在草王坝村的半坡上。馆里展示着草王坝村过去和现在的历史变迁,大发渠历经三十六年修建的心路历程……如今,这里已成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每一个来这里的人,精神上接受一次洗礼,思想上来一次蜕变。</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回到“老战友”家,大家开始准备晚餐,鲜香可口的“稻花鱼”、麻辣软糯的辣子鸡,酸甜适中的炝炒莲花白……丰盛的晚餐,大快朵颐成了友友们最为形象的写照。酒精的催化,老战友们,再次唱起了心底里久违多年属于他们军营生活的歌……</p><p class="ql-block"> 农家小院的夜,快乐而温馨!</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我们一行来到草王坝村“大发渠民宿园”,车沿陡峭的公路下至谷底,一条大河映入眼帘。河水清澈碧绿,缓缓的从沙滩流过,两边高山苍翠挺拔。山顶的高架桥,像一道彩虹似的挂在湛蓝的天空中……</p><p class="ql-block"> 大伙沿河岸徒行,阳光太过炙热,路旁硕大的芋叶成了我们最美的“遮阳伞”。酷热难耐,大伙纷纷下到河里,尽情享受一番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游泳的快乐。我也忍不住跳进水里,游了一圈回到岸上,再也没有下水。友友们说:“鬼哥,再游一哈嘛。”“算了,就算是到此一游吧!”我说。</p> <p class="ql-block">  离开河谷,我们一行顺道去了黄大发曾经居住过的老屋。老屋现在已不再居住人 ,已开辟成了一处“红色教育基地”了。我们到来时,偶遇黄大发老支书正在为一个团队讲解着草王坝村曾经艰难而光辉的历史岁月。我们也静静的站在一旁,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礼。随着时间的推移,眼前的这位过头矮小已经86岁的老人,站在桌前娓娓讲述的形象,慢慢地高大而伟岸起来!</p> <p class="ql-block">  中午,我们一行回到“老战友”家的小院。吃罢中饭,启程回毕节七星关。</p><p class="ql-block"> 是“大发渠”成就了黄大发,抑或是黄大发成就了“草王坝”,毋须深究。人生不过须臾,因为隆重的走过了,或许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 大发天渠清澈甘甜的水,潺潺的流淌在草王坝,无时无刻。问渠那得清如许?只为有一颗固执而坚守的初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