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黑结婚》的由来。——老解放区的婚姻。

太行人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转发。</p> <h3>“清粼粼的水来蓝个莹莹的天,小芹我洗衣衫来到了河边。二黑哥县里去开英雄会,他说是今天要回家转。我前晌也等,后晌也盼……”这曲民族歌剧经典唱段,曾如一缕春风滋润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田,成为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时代记忆之一。</h3></br><h3>《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专门提到《小二黑结婚》这部作品,“贯彻《婚姻法》也是移风易俗的过程……赵树理创作的小说《小二黑结婚》等,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共鸣”。作为一部引领创作风向的大众文艺作品,《小二黑结婚》契合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受老百姓喜爱。小说还被改编成歌剧、拍摄成电影,开创了中国民族歌剧的先河、成为银屏上的翘楚。回眸近80年的传播历程,它从文学到艺术一路辉煌,在新时代仍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h3></br> 引领文坛变革的报春之作<h3>《小二黑结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创作归旨,落实了党的文艺政策,引领了新的创作方向,被称为“千百年来的中国文坛发生彻底变化的报春花”。</h3></br><h3>为了推动根据地文化事业发展,使文化工作成为有力的战斗武器,1942年1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与中共晋冀豫区党委召开了太行山文化人座谈会。会后,彭德怀指示有关部门将调查研究与文艺创作结合起来,用群众的斗争生活来教育群众。1943年春,中共北方局调研室的赵树理落实彭德怀指示精神,深入太行山左权县农村调研。其间,他得知当地一位民兵队长因为自由恋爱遇害,后案件得以揭发、恶人受到惩治。但让赵树理深受触动的是,当地群众对追求婚姻自主不理解,陈规陋习根深蒂固。他强烈意识到必须改变人们僵化的思维,清除愚昧的封建思想,于是他以该事件为原型,创作了《小二黑结婚》。小说描写勇敢的民兵队长小二黑与姑娘小芹恋爱,遭到双方家长的竭力阻挠和反动势力的迫害。小二黑父亲二诸葛喜好占卜算卦、小芹母亲三仙姑偏爱装神弄鬼,二人各怀心思为小二黑和小芹谋了对象,无视儿女的自主选择,包办买卖婚姻。村霸金旺、兴旺对小芹心怀不轨,遭拒后妄图以权谋私、横加干涉迫害。在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的主持下,他们的婚姻得到合法正名,金旺兄弟得到依法惩处,二诸葛和三仙姑得到教育帮助,有情人终成眷属。小说用艺术化的方式宣传了新思想,受到彭德怀、杨献珍、浦安修的一致好评,彭德怀专门题词“像这种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1943年9月,《小二黑结婚》正式面世,扉页上印着彭德怀的题词。小说出版后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先后印发6万余册,并在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大量翻印,引起巨大轰动。在当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小二黑结婚》像一抹春风吹进老百姓的心田,人们省吃俭用也要从牙缝里抠出点钱买来看,茶余饭后争相传阅、竞相讨论,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奇观。</h3></br><h3>《小二黑结婚》之所以能够出版并广泛传播,根源在于其创作思想反映了革命文艺的发展方向。1942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了文艺“为人民大众”的方向,成为指导革命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小二黑结婚》以深入农村调研为基础,客观反映了解放区的现实情况,成为解决“轻视工农兵、脱离群众”问题的先锋作品。20世纪40年代,边区政府颁布了《婚姻暂行条例》《妨害婚姻治罪法》,小说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引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体现了“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的创作方向,真正走进农民的心坎之中,产生了发动、组织、动员农民的效果,被誉为农村生活的启示录。</h3></br> 唱响大江南北的民族歌剧<h3>20世纪50年代,小说《小二黑结婚》被改编成歌剧,开创了中国民族歌剧的先河,成为中国歌剧民族化探索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剧目。</h3></br><h3>小说出版之后,太行山区的大小剧团纷纷采用武乡秧歌、襄坦秧歌、蒲剧、上党梆子等地方戏曲形式,将作品故事搬上舞台,每每演出,十里八乡的老百姓翻山越岭也要一睹小二黑和小芹的风采。1952年,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田川、杨兰春、马可、乔谷等人将《小二黑结婚》改编成歌剧,作为歌剧系毕业作品由郭兰英、张扬主唱上演,将其推向另一个艺术巅峰。相较于原著,歌剧版《小二黑结婚》绽放出新的艺术魅力。</h3></br><h3>歌剧基于舞台演出特点,对小说情节进行了改编,剧本情节更加紧凑、精炼,形象塑造更加生动、鲜活。剧本保持了小说通俗化的语言特点,同时增加了大量生活化、口语化语言,推动情节发展,凸显人物性格。生动形象而富有韵味的剧诗和演员们的精彩表演相得益彰,成为歌剧的一大亮点。</h3></br><h3>比如,小二黑的剧诗“石峡有一个狼牙山,那是鬼子的鬼门关,三八五旅打了一仗,夺了鬼子的轻机关”,用朗朗上口的农民语言交代了小二黑的抗日行为,刻画了主人公的正义和勇敢。又如,演出上充分借鉴了戏曲“动作的虚拟”技巧,当小芹得知小二黑快从县城开会回来,就借口洗衣服来到村头河边等,和随后赶来的姐妹们蹲在河边拿出衣服做种种洗衣服动作,尽管舞台上没有真正的河,却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演员们精彩的肢体语言,配合小芹的剧诗“清粼粼的水来蓝个莹莹的天,小芹我洗衣衫来到了河边。二黑哥县里去开英雄会,他说是今天要回家转。我前晌也等,后晌也盼……”完美演绎了少女想见心上人又羞于表达的纯情和腼腆。歌剧除了从民间音乐汲取养分,还运用板腔体思维进行歌剧创造,开创了在戏曲基础上发展中国歌剧的先河,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尤其是小芹演唱的《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全曲采用戏曲板腔体的结构,以“散板—慢板—快板”进行布局,经由戏曲功底深厚的郭兰英清脆婉转、声情并茂的演绎,俘获了无数观众的心,成为中国歌剧最经典的唱段之一。</h3></br> 化风成俗的荧屏经典<h3>《小二黑结婚》不仅以经典民族歌剧的形式吸引了众多观众,还两度被拍成电影。</h3></br><h3>1948年,香港大光明影业公司策划出品电影版《小二黑结婚》,1950年公映。当时香港的进步青年把观看《小二黑结婚》当作一种时尚。为纪念《小二黑结婚》出版20周年,1964年小说再次被搬上了电影银幕。当时,有的地方包办婚姻现象出现反弹,鉴于作品曾经起到了宣传婚姻自由的良好效果,发挥了解决群众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作用,有关方面希望将其拍成影片,通过新的艺术形式,在带给观众美好视听享受的同时,起到教育观众的作用。由干学伟、石一夫改编拍摄的电影《小二黑结婚》由此问世,并获巨大成功。</h3></br><h3>电影主题更具典型化、时代感,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主次分明,让人印象深刻、心灵触动。影片把小芹与小二黑的爱情故事与整个民族解放运动联系起来,歌颂了“人的解放”,传达了鲜明的反对封建迷信思想、婚姻观念和反动势力的意旨。在电影中,三仙姑在银幕中不再花枝招展、招蜂引蝶,摇身变成具有严重封建买卖婚姻思想观念的典型代表;小芹成为中心人物,为争取婚姻自由而不屈反抗,揭示了农村广大妇女觉醒、抗争的心路历程,其俊俏清纯、敢爱敢恨、勇于斗争的农村新女性形象深受观众喜爱。影片中三仙姑贪图吴家的钱财势力,私自应允小芹的亲事,对着吴家的财礼,表现得兴高采烈,兴冲冲喊小芹“还不快去谢谢大媒人”,遭到小芹的强烈反抗后,一气之下将女儿反锁在屋里……两人的“对手戏”直击观众的心灵。影片塑造人物画面感、故事性更强,譬如对于三仙姑、二诸葛两位人物,在展示“米烂了”“不宜栽种”等趣闻轶事的同时,给予他们深切的同情和人文关怀,并设置“脱胎换骨”的故事结局,宣扬把所有人从封建思想桎梏下彻底解放出来的主题,激励人们努力追求自由和光明。</h3></br><h3>影片公映后,赵树理本人看了赞赏不已,对干学伟说,“我就那么一篇小说,你怎么就把它拍成了一部电影?我看着舒服”。显然,赵树理十分认可他拍的《小二黑结婚》电影,这也更加触动人们对经典原著的深情回眸。</h3></br><h3>《小二黑结婚》讲群众的故事给群众听,照亮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作品经受了时光的洗礼,从文学向多种艺术转变,体现了穿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清粼粼的水来蓝个莹莹的天”仍在大江南北传唱,优美的旋律还将继续传扬。</h3></br> <h3>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22年7月22日第4版</h3></br><h3>本期编辑:翟月荧</h3></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6eEFzCkIlqGlXvg2_JHi_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