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修炼三心,活出五彩</b></p><p class="ql-block"> ——夜读王阳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阳明学说的精髓是修心。他认为人生不过百余年,从始至终都是一场修行,要想获得好的结果,其实贵在修心。世间万事都是客观存在的,要想对人们产生影响,必先要走进人的内心深处。古语常说:心若不动,万事从容。倘若一个懂得修心,让心变得足够强大了,那么无论面临什么的困境、磨难,都能够从容面对。</p><p class="ql-block"> 纵观王阳明众多修心说,概括起来不外修炼三种心境:</p><p class="ql-block"> 守静以达心清。 静是一种品格,沉淀自己,戒除浮躁。《庄子》曰:水静犹明,而况精神。意思是说,水面平静下来,就会变得清澈透明,人的精神也是一样。一心守静,便能以这颗清净心,作为映照天地万物的镜子。有个学生提问:“老师,您说心外无物,可这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有什么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沉淀下来,便能体察入微,世间万物,皆在我心中,而追逐外物,丢失本心,成为欲望的囚徒,实在是舍本逐末。心若清净,何来闲思、杂想、妄念。人活一辈子,怎样算是活得通透,那就是当如静水流深,方能经得住时间的摇荡,保持内心的平和与从容。</p><p class="ql-block"> 养志以达心定。王阳明十一岁时,立志要读书做圣贤。在他眼中,圣人就是“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实现这一志向,王阳明每日研习兵书战策,甚至独自到居庸关考察边塞地形。王阳明说:“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所谓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只是心不够定、志不够坚。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欲成志向,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志向不够坚定的人,往往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自然也就无法获得最后的胜利。一心不动,才能深入“人迹罕至”的境地,取得常人无法企及的成就。世间万事纷至沓来,有人焦头烂额,有人却泰然处之。只有做到不动心,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p><p class="ql-block"> 积德以达心安。一个人如果放弃积德行善,最大的坏处不是来自外界的惩罚,而是良心的谴责。不为名所拖累,不为利所诱惑,内心安然而强大。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外在的危机容易度过,心中的危机不易消解。是非善恶,往往只在一念之间;时刻谨记,不违背良知,才对得起一片澄然本心。人活在俗世当中,难免触及一些身外物,诸如金钱、名利、地位。关键就在于,能否让自己的本心遵循“良知”的指引。俗话说得好: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存善心、做善事,内心自然平和安定。明代大儒方孝孺说:“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积德行善,不仅关乎自身,更关乎后世子孙。</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人生的修行,最终的目标不是为了消除不好的事情,而是为了修心养性,让心拓宽,只有心宽了才能容纳万物,只有做到心中有光,才会更加光鲜亮丽,活出五彩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