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初游玉泉寺是三十六年前,那时我念六年级,随学校春游去的。</p><p class="ql-block">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也是第一次旅游。虽然玉泉寺就在邻县,相距60多里,但依然像去了大地方,见了大世面,无比兴奋。</p> <p class="ql-block">远望玉泉寺,在朦胧的雾中映入眼帘的是平地突耸的玉泉山,周围不见山脉相连相伴,孤零零地 耸立着,而且山势陡峭奇峻,山腰云雾缭绕,给人一种仙气氤氲的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来到寺门,扑向眼帘的是一座倾斜的铁塔,高十三层。据考证,铁塔每年还在不断的倾斜着,考古工作者对它进行了修葺,减缓它的倾斜速度,能让更多的后人看到中国艾菲尔的英姿。那时的我很为之自豪,特别为家乡自豪。</p><p class="ql-block">今日的铁塔穿着蓝罩衫,钢筋相围,蓝网紧覆,谢绝会客。只有塔顶的观音像依然神色平和,屈指拈花,在烈日下,给人宁静。</p><p class="ql-block">铁塔正被修整。不知是要做旧它,还是涂上艳艳的红漆焕然一新?我真的希望它就是一座历经风雨的塔,我们保护它的生,而非破坏它的旧。</p> <p class="ql-block">沿着青石板路,向前走去。山中的庙宇,沿袭了中国古庙宇的风格,飞檐,青瓦,或依山而建,或隐藏于山峦之间,隐隐约约,飘飘渺渺。山中的树木多而珍贵,那银杏,那枫杨,那丁槭都是三四百年的高龄,枝枝交错,高大茂密,它们生命不息。老公说,这些树成了精,自有灵气,它们护佑着百姓,谁说不是呢。</p> <p class="ql-block">当年印象最深的第二样景观是玉泉寺的大雄宝殿。和毗卢殿、东堂、西堂、客堂、藏经楼等相比,大雄宝殿是最大的一座古建筑,最为雄伟瑰丽,肃穆庄严。那些疯闹的男孩子一到殿门便安安静静地,端正地站着。他们怕菩萨责怪,更怕像西游记里被菩萨收进瓶里装起来,不一会就跑开了。</p><p class="ql-block">今日去,看到大雄宝殿愈发宽阔雄伟,菩萨金光闪闪,好似未曾经历岁月的淘洗。听保安说,前几年,政府把大殿整体抬高了十多公分,进殿门槛也高了。</p><p class="ql-block"> 因是正午,殿内空空,陪伴菩萨的是一排排整齐的蒲团,那是师傅们、居士们念经修行用的。我家奶奶曾每年到这里住一周,参加集训。想象着70高龄的奶奶跪坐在蒲团上,双手合十,眼看经书,口中微微念诵,如此真心如此净心,不禁佩服起她来。她老人家曾把金银饰品捐给玉泉寺,曾买下20多床新棉絮捐给寺里,不留名姓。她老人家就是我家的活菩萨。再看这宝殿,这菩萨,似有无穷的亲切感。</p> <p class="ql-block">当年印象最深的第三样便是珍珠泉。记忆里,珍珠泉就在寺庙门口,它咕咕咕咕地向上冒泡,从泥里,朝四面八方不知停歇地冒,还带着热气。瞬间吸引了我,我蹲下来用手去接,用手去掐,它依然冒着。一颗一颗晶亮的、米粒似的葡萄似的。导游说,这叫珍珠泉。好好听的名字,比米粒、葡萄高贵多了。她还告诉我们用珍珠泉水洗脸,会明眸,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洗起了脸,冰冰的凉凉的,睁开眼似乎看得更清晰了。</p><p class="ql-block">今日过了寺庙朝上走了好远才寻到珍珠泉。珍珠泉水卧在桥下,围成一个小塘,清澈透明,安逸得很。我走下好几级台阶,才摸到水。旁边有孩子大声喊叫,有男士拍掌,于是从泥里冒出一串一串,大约5、6颗珍珠模样,就到达水面,消失不见。等你再叫唤一阵,它便再秀气地冒出一小串。耐不住围塘埂上全是孩子们在叫喊,也难回记忆中的盛景了。我爬过一些山,也见过一些泉,但珍珠泉没见过第二个。珍珠泉水的活力哪去了?这一奇观真要消失了吗?</p> <p class="ql-block">今日重游,走了很远的山路。</p><p class="ql-block">我首先到了玉泉山游客中心,很现代化很气派的尖顶建筑。做完核酸才打听到游客中心离玉泉寺还有好几里的路程,于是老公说开车上去。路的右边一溜排农家乐,路的左边是尚未完工的人造景观,顺着山丘蜿蜒着小溪,点缀着美人蕉等各种花木。不一会到了第二道闸门,停车场已满,只好把车停在旁边农户的门前,收费十元,老奶奶熟练地打开收钱码。</p><p class="ql-block">然后开始步行,树木参天,清风徐徐,还算舒服。大约3里后,来到山门前,新做的门。过了山门往里走不到2里,就到了古旧的寺门。</p><p class="ql-block">印象中第一次来就在这里下的车。</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玉泉寺是玉泉山风景区中的一个景点,它被深藏闺中,颇有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之感。要睹真容还得费翻功夫。怪不得奶奶拒绝同往,原来她说走不动是真的。她还说玉泉寺太商业化了。确实,我在庙门口的小河旁看到两和尚倚靠在河畔栏杆上,操着外地口音愉快地交谈着,河里的红鲤鱼密密麻麻,一群群欢快地游上游下。在和尚的身边,堆着小袋鱼饲料,旁边的牌子上写着“5元一袋“。等我转回来时,和尚没了踪影,鱼饲料也没了踪影。</p> <p class="ql-block">36年,这座古庙更古了,它也永远年轻着。但它好像沾染了些我不喜欢的东西。就像2010年我在重庆华岩寺里听到一和尚跟我同事说:“您没带钱,我们可以刷卡”一样,这样的与时俱进我不知悲喜。</p><p class="ql-block">儿时的记忆如此美好。可是我们怀念的到底是那时简洁土气的景致,还是那时极易满足的自己,那段无忧快乐的时光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