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2014年11月写的一篇文章。八一快到了,又拿出来看看。看看这些可敬的老兵,在他们退休以后,又为社会和部队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br> 最近几年,随着我在网上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许多战友们喜欢叫我“战地记者”,这一称呼,让我心里很受用!当记者,特别是战地记者,就是我年轻时的理想。想不到,这一理想,在我年轻时,命运总是让我和它捉迷藏,它东躲西藏,我苦苦寻找却让我摸不到它!而在我退休以后,却让我用博客微信轻轻松松一把逮住了它。<br> 我这名“战地记者”是业余的,主要的写作目标就是写过去的部队往事和老兵的生活。回顾我的短短几年的记者生涯,感到很满足自豪。和战友合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3野战医院纪念册》被军事博物馆收藏。我写自己的女兵生活的稿件被《绽放的军花》采用。我的多篇援老抗美文章被《援老抗美回眸》采用。我写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文章和照片在网络上被人们大量的点击转载。我在博客上写的真人真事的老兵故事感动了许多人。<br> 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兵,他叫黄伯秋,笔名叫百夫长(很有特点的笔名),他是《援老抗美回眸》这部书的主编。当我听说他为了编写这部书,苦战三年,掏空了家里的全部老底,拿出了家里全部存款30万来出版这套书时,我对他敬佩不已。在现今这个拜金主义的时代,这位老兵,为什么要含辛茹苦地干这样一件有苦又累又不赚钱还倒贴的事呢?<br> 想知道他做的事,必须先了解他的人。他是这样一个人。我们看看他自己写的简历。<br> 黄伯秋,笔名百夫长,1945年出生在广西玉林。参加援越抗美战争五年。在四支队十九大队、三支队四十六大队和五支队服役。回国后在第二炮兵某基地工作。终生碌碌,为衣食奔波。读过一年初中。自学取得大学文凭,粗通几门外语。诗作曾获全国诗词华表奖等奖项。<br> 从他的简历可以看出,他是一名援越抗美老兵。<br> 什么是援越抗美呢?援越抗美是我军历史的一个重大事件(1964年~1973年)。32万人开赴越南。修筑公路 1206公里,桥梁305座。新建铁路205公里,改建铁路362公里。抢修公路铁路1778次,计300余公里。排除定时炸弹3100余枚。兴建安沛飞机场,周边公路及配套设施和内排、安沛两个飞机洞库,。构筑下龙湾至广平沿海、海岛以及红河三角洲防御体系(军事坑道,永久工事)。架设通信线路1023对公里。水底电缆8公里。抢修线路1420对公里。铺设输油管道5条,共159公里。出动扫雷舰艇568艘次,航程约3万海里。清除了越南海上航道面积201平方公里的水雷。帮助越南组建首批航空兵歼击机团。为越南培养空军人员1112人。装备部门向越南提供了大批轻重武器和装备。运输部队(包括铁路)向越南运送物资700余万吨。在对空作战中,击落敌机1707架,击伤1608架。俘虏美军飞行员42名。有1430名战友长眠在越南的土地上。 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援越抗美比援老抗美更加艰巨残酷。<br> 当我问起黄老兵编写书的初衷时,他是这样讲述他编书的心路历程的。<br> 他退休以后,一度身体曾经亮起“红灯”,据他说是心脏曾“停摆”两次。由此被老伴关了“禁闭”。老伴让他呆在家里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在关“禁闭”的日子里,忙碌惯了的黄老兵倍感寂寞,心里憋闷的慌,有一种想找人倾诉的愿望。可是,环顾四周,却找不到倾诉对象,只好买了一把吉他,几经摆弄,居然无师自通地自弹自唱起来。他唱的是:<br>啊!战友再见!啊!战友再见!<br>啊!战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br>战友已在战斗中牺牲,<br>长眠在遥远的丛林中。<br> 唱着,唱着,他又拿出了当年的战地日记、战地书信、照片、奖章、胡志明签发的贺年卡等等,瞩物思人,怀念战友之情在心中油然升起。于是,他开始寻找战友。他整天不是打电话就是写信,短时间联络上了许多战友,并收集了战友的1000多张照片和回忆录资料。<br> 他听说湖北有一位战友收藏有几千张照片和部分实物时,他高兴极了,马上联络上战友,并带上自己收藏的“宝贝”要和他交流共赏。老战友热情地接待了他。当他们俩的“宝贝”都堆在桌子上展览时,两位60岁的老汉穿上了当年的军装,欢呼雀跃,围着桌子又唱又跳起来!<br> 黄老兵这样写到,当我在电脑上看到我收集的这些照片时,那一幅幅熟悉的、充满青春活力的面孔出现在显示器上时,我感到自己顿时变年轻了,又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月。<br>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收集,黄老兵的宝贵资料已重达200多斤。看着这些宝贵的资料,黄老兵陷入沉思。难道就让它们这样默默无闻的压箱底吗?让它们在我百年之后就变成一堆无人知晓的废纸吗?他产生了写书的念头。<br> 心动不如行动!10年前的一天,他开始写书了。他花甲之年写书,不懂电脑,困难很多。身体不好,当兵时留下了一个腰痛的毛病,坐久了腰钻心的疼。但是,这些困难没有难倒黄老兵。我是老兵我怕谁,只要拿出当兵时的干劲,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老兵面前无困难!这是我总结的老兵的共性!黄老兵在花甲之年学起了电脑。<br> 现在,黄老兵的电脑技术可是杠杠的!他对我说,他打字基本不用看,速度很快,照片处理会PS,文字处理软件用的烂熟,还会使用电子排版软件,他的书基本是自己排版。<br> 他把腰用竹片捆上,这样可以固定住腰,减少疼痛。他自己这样写到,他用颤抖的双手,昏花的双眼,自己一个人整天8个小时地坐在电脑前,不停的写、改、定稿、校对、排版。 他出的第一本书是叫《军旅碎痕》,这是一部援越抗美诗集。全书用诗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 援越抗美这场战争的各个视角下的故事。在这本诗集里,我领略了黄老兵的超人文采。 当我问到为什么写援越抗美战争全况要用诗歌这种形式时,他对我说,因为他当时写援越抗美书的资料还没有找全。本着对读者负责的精神,他必须在资料完备的情况下,才能写“大部头”,所以,先写点个人诗集探探路。<br> 他的资料收集工作很艰苦。他完全自费的在边境和越南两边跑。在写作资料的收集中,他得到了战友、当地政府、边防部队的大力帮助。在书的首发式谈起这些帮助时,黄老兵感动的热泪盈眶。 他花了几年时间写的一部上下册的援越抗美书没有发表,被他忍痛烧了。原因是,他的战友提出这部书写的不全面,他一个人写的东西,不能代表一个四十多万人参加的,历时9年的战争历史!<br> 他接纳了战友的意见!在一个阴历十五的夜晚,他面对南方长眠的战友,含着泪水,唱着怀念战友的歌,把手里几公斤重的手稿一张一张的往火盆里送。他的心好疼啊!这毕竟是他几年的心血!<br> 烧毁了旧书,一个新书的出版计划已经产生。他准备出版八册《援越抗美回眸》书籍。他不再是单枪匹马,他成立了有100多编委的编委会,每一册都有编委负责编辑审核。他的编辑出版工作还得到了广西军区军事志办公室的鼎力相助。当他编完这套援越抗美丛书第八册最后一页时,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br> 《援越抗美回眸》八册书由于资金紧张,目前只发表印刷了前两册。 《援越抗美回眸》完成以后,黄老兵又开始准备《援老抗美回眸》丛书的编辑工作。 有了上次编书的经验,黄老兵成了一个经验丰富的编辑出版人,已经会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通讯手段来联络战友,收集资料。2012年3月《援老抗美回忆录》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南宁召开。各位编委在会议进行了分工以后,回来以后就紧张地在网上忙开了。在网上征稿,全国的援老抗美战友积极响应,纷纷投稿,回忆自己40多年前的战斗生活。编委在网上审稿编辑,书的编辑工作进展很顺利,上下两册编辑完成。可是,就在印刷时出现了资金困难。黄老兵的经济来源只有退休工资,在编书的过程中,买出版书号、外出收集资料就花了不少钱。黄老兵为了让书顺利出版,把家里的30万元全部拿了出来,钱还是不够。这真急坏了他。在关键时候,战友李晰安慷慨解囊,拿出10万元来支援,才让《援老抗美回眸》一书得以顺利印刷出版发行! 黄伯秋老兵此时真是舒心了!他说到:“路漫漫我等求索兮,心愿已了!”我也沉浸在他成功的喜悦中,我问到:“您还会写书吗?”他说道:“我会的,已经十年了,我写作已经成了习惯。”我说道:“您的身体可不能这么累了!”我想他毕竟是快70岁的人了,他说:“我现在很健康,写书以后,不知怎么,以前的病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看着这位精神矍铄的老兵,我的心里充满了敬意!对于他的壮举,我引用他的话来概括,正是:青春献热血 ,耄耋续春秋! 后来,黄伯秋老兵编的书全部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作为军史的宝贵资料和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