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蒋介石尽遣70余万国民党精锐之师,与日本侵略军展开激战。尽管在局部战役曾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在几乎没有任何天然屏障可以防守的淞沪平原,面对海空占绝对优势的日军,两个多月下来,伤亡巨大,败相已露,中国军队在上海闸北陷入险境。10月26日,中方决定从闸北撤出。当时,中方正与列强交涉,希望援引公约,对日本侵略行径进行干涉。公约签字国计划于11月6日召开会议,讨论中方的要求。出于种种考虑,中方下令撤退时,决定留下一支部队在闸北抵抗,宣示中国军队的存在,以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这场四行仓库保卫战就是在此背景下发生的。10月31日淞沪抗战以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结束而拉下帷幕。至此国军以60%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的代价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话语,淞沪抗战,中国虽然战败了,但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同时它让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国政府的立场,也证明了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这里以摄于四行仓库纪念馆的图片和文字,纪念四行仓库保卫战85周年。</h3> <h3>四行仓库在苏州河的北岸,西藏路桥的西北角,因是金城、中南、大陆、盐业4家银行的共用仓库而得名,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6层大楼,非常坚固。</h3> <h3>四行仓库是上海唯一现存的抗战遗迹,西墙修复的日寇留下的弹孔历历在目。</h3> <h3>描写当年战斗场面的油画</h3> <h3>西墙修复的日寇留下的炮弹孔</h3> <h3>西墙修复的日寇留下的重机枪弹孔</h3> <h3>8月15日,日本宣布全国总动员。9月初,日本天皇召开“九一八”事变以来第一次御前会议,正式宣布向上海陆续派遣5个师团约30余万人的精锐部队。中日两国上百万军队在上海长达几个月的生死搏杀就此开始……图为缴获日军的军号和绑腿布等。</h3> <h3>1937年8月13日以后,蒋介石尽遣70余万国民党精锐之师,与日本侵略军展开激战。</h3> <h3>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向顾祝同提议:既然出于政治目的,那么留守闸北的部队,实力多少都是牺牲。最后顾祝同同意八十八师留下一个团的兵力,留守地点自行处置。孙元良决定,就以四行仓库为据点固守,固守时间为7天。但在最后撤离时,只留下八十八师五二四团第一营加强营。营长为陆军少校杨瑞符,并特派五二四团团副中校谢晋元作为最高长官。</h3> <h3>谢晋元和第一营四位连长合影</h3> <h3>谢晋元写给妻子的遗书</h3> <h3>杨瑞符营长接到命令,从闸北前沿阵地撤退到四行仓库,以一个营坚守7天,掩护全军撤退。该营兵力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经过5次补充兵员,全营撤退到四行仓库时,包括团副谢晋元在内,仅414人。为迷惑日军,对外号称800壮士,而他们的对手,是日本王牌军第三师团。</h3> <h3>仓库内储备有大量的物资和弹药</h3> <h3>战斗打响之前,全体官兵都留下了遗书,誓于日寇血战到底。</h3> <h3>八佰勇士在谢晋元指挥下,与日寇展开了殊死的搏斗。</h3> <h3>日军在坦克的掩护下,从东西两侧同时进攻,但炮弹打在仓库坚硬的墙壁上根本无济于事。日军又不敢用重炮,唯恐炮弹越过苏州河打到租界内。</h3> <h3>八佰壮士凭借四行仓库坚固的建筑,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上海市民得知国民党军队全线败退的消息原本是十分沮丧的。突然听到闸北传来的枪炮声,了解到四行仓库还有一支中国军队在坚守,极为振奋。由上海市民组织的各界抗敌后援会和主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救亡协会随即行动,十多辆汽车运来的各种物资堆积在河岸。</h3> <h3>从10月27日至30日,战斗已经打了四天四夜,引起了中外各方面的严重关注。10月29日,英美等国派代表向国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止战斗。蒋介石经过再三考虑,认为坚守闸北、坚守四行仓库最初的目标已经达到:绝大部分的中国军队已经顺利撤退,并重新部署;而这场战斗已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注意。于是他下令部队于10月31日撤离仓库,并委派上海警备司令杨虎与英国将军斯马莱特会面,商议中国军人如何撤退至公共租界。于是租界方面出面,与日本军部反复磋商,让中国军队撤退至租界内。</h3> <h3>更令人伤痛的是:1营官兵长期被扣押在租界。后来日军占领了英美公共租界,1营300多名官兵被送往各地做苦工,历经磨难。到抗战胜利时,幸存者不足百人。战后,谢晋元和杨瑞符获勋章,但结局令人痛心:谢晋元1941年4月24日在租界被叛徒刺杀。杨瑞符从四行仓库撤退时,左腿被打穿,在养伤期间因伤口复发,1940年不幸去世。对于在抗日战争中付出鲜血生命的中华儿女,我们永远铭记!图为四行仓库纪念馆内的英烈墙,</h3> <h3>毛主席在1938年10月12日中共六中全会报告中提及和赞赏了八百壮士……</h3> <h3>一座仓库,因为英雄的坚守,而成为民族永恒的丰碑,一场战斗,因为先辈的热血,而成为名族永远的记忆,山河重整,精神永存。勿忘壮士,铭记英雄。勿忘历史,共铸和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