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五)

请叫我闰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吃完年夜饭,我和父亲去庙上烧香纸。陕北农村差不多村村都有龙王庙,只因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土地贫瘠,十年九旱,祖祖辈辈靠天吃饭,所以人们都特别敬奉龙王。大年三十这天,人们会早早地吃完年夜饭,争取第一个上香,博个好彩头,也祈求龙王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全家四季平安,这对于十年九旱的陕北来说意义重大。</p><p class="ql-block"> 上完香后,站在半山腰上,放眼望去,整个村庄尽收眼底。驼巷的新窑洞不断增多,老窑洞也迟迟不愿退场,它们以顽强的姿态坚守着,几面破败的墙、腐朽断裂的门窗架,点缀着驼巷的独特风景。</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农村的翻修老房子热潮愈发汹涌,其中有的是刚需,有的是跟风,有的则是为了攀比,不甘落于人后。这几年,农村的攀比和炫耀现象颇为严重,衡量一个人在外打拼得好不好,就看谁家窑洞修得如何,花了多少钱。如此便能赢得许多人的称赞与夸奖。因此,在外安家的人,无论如何都要回农村翻修自家的老房子,以表明自己混得不错。尽管一年也回不去一次,甚至几年都回不去一次,都会让新修的院子闲置在那里。这当中,固然有在父老乡亲面前彰显成就的心思,但更多的是他们对家的深深眷恋与思念。</p><p class="ql-block"> 农村人的想法是,一个人外出打拼,即便挣得再多,也希望在老家有个根,更是为了日后养老。农村人的这种观念相当浓重,在家乡修房是必不可少的。人要做到进可攻、退可守,老家居住的时间虽不多,可老家却是灵魂栖息的港湾。人年龄越大越觉孤单,就越想念家乡,大部分回不去的人实则身不由己。其实,中国人最不愿面对的一种情境便是“背井离乡”。倘若您读过《西游记》,应当记得其中有个片段,唐僧西天取经,唐玄宗送了他一捧土;《亮剑》里楚云飞去往台湾的时候也捧走了一捧土。这是他们视为最珍贵的东西,这种情节从古至今一直存在,深深刻在了中国人的骨子里,也折射出中国人对自己土地山川的热爱和特有情怀。长时间在外漂泊的他们,也期盼着未来年老时回归故里,享受田园的幽静,实现落叶归根。</p> <p class="ql-block">  不知从何时起,在国家日益发展的进程中,这个家园逐渐崩溃与毁灭。农村变成如今这般模样,我见证了它从兴盛走向衰败,从人丁兴旺到全村稀稀落落仅住着几个人。农村的现状可谓千疮百孔。显然,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陆续出台了众多相关政策,如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以解决乡村日益凸显的矛盾。虽然目前已初显成效,但未来仍有漫长的道路要走,惟愿其发展越来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