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富庶辽阔的关中平原是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历史文化丰富,自古有八百里秦川之称,最早天府之国指的就是这里。这片土地上人们的衣、食、住、行、乐等方面,沿袭历史民俗,加之气候、经济、文化等原因的影响,形成了“古风古韵古长安”的独特魅力,以及生动有趣的“关中八大怪”,油泼辣子一道菜是“关中八大怪”之一。</p><p class="ql-block"> 据报道,全球吃辣地区的气候环境较为相似,分布在从赤道到北纬三十八度之间的区域,形成了一条“辣椒种植食用带”。陕西关中地区的人,对辣椒的喜爱,不同于四川的麻辣、湖南的香辣、重庆的油辣、湖北的卤辣、贵州的酸辣、江西最直接的辣,这些省份是把辣椒作为调味品,而关中人是把油泼辣子作为一道菜。</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地处八百里秦川的东部,人们的饮食习惯也是典型的关中人特点,辣椒是家乡人的至爱。即使在物质匮乏的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家乡人的调味品种较少,但每家餐桌上都有专放油泼辣子的辣子盒。</p><p class="ql-block"> 刚出锅的热馒头,夹上油泼辣子,可以不要任何菜品,就能美滋滋地下肚。形状像裤带的扯面,上面放上辣椒面和葱末,热油浇下来,才是一碗货真价实的“油泼面”,如果少了辣椒,那就少了“油泼面”的魂,辣椒就是画龙点睛的美味佳肴。家乡小吃的“酿皮”、“搅团”、“连锅面”、“水盆羊肉”、“酸汤水饺”、“麻食”、“凉粉”、“浆水鱼鱼”等,如果不放辣椒,就觉得没有放佐料。</p><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粮食供应是粗细粮搭配,粗粮食用中占比最大的“钢丝饸络”,按玉米的颜色有白色和黄色之分,按加工的形状有粗和细、圆和扁之分,按食用方式有干拌和带汤之分,但千变万化,最重要的调料就是油泼辣子、盐和醋。老家人的所有饮食,都离不开油泼辣子的点缀。</p><p class="ql-block"> 油泼辣子的辣椒面有讲究,用的是家乡产的“秦椒”。“秦椒”不但辣味十足,而且有独到的香味,如果用纸包裹,就能看到往外渗油。每年辣椒成熟后,家乡人要用绳子把辣椒绑在一起,挂在房子的外墙上,一串串鲜红欲滴的辣椒,就是老百姓红彤彤的好日子。</p><p class="ql-block"> 制作辣椒面时,要在大铁锅里放入少量的食油,小火炒至辣椒香味溢出,将炒好的辣子角放入专用的铸铁器皿“夹瓯”(别字,读jia和ou),用“夹瓯”配套的“杵臼”,反复敲打,这样做出的辣椒面香气扑鼻,是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用“秦椒”做成的油泼辣子,可以漂浮在面汤上。</p><p class="ql-block"> 制作油泼辣子时,在辣椒盒里放入六成左右的辣椒面,同时加入盐等配料,到油温八十、九十度时,把油倒入辣椒盒中反复搅拌,这时能听到“噼里啪啦”的声响,油泼辣子制作完工。这样的油泼辣子放置几天后,虽说食用时味道如当初,但颜值上略有点逊色。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家乡人发明了一种“睁眼油泼辣子”,就是在原有的制作工序上,再追加了一个环节,油泼后,在依然高温的油勺中,倒入很少量的香醋,随即将加热的香醋再倒入刚做好的油泼辣子中,这样制作的“睁眼油泼辣子”,放多少天都不会有暗淡的颜色。</p><p class="ql-block"> 家乡人对油泼辣子的喜爱,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家辣子盒中的油泼辣子不能断顿,快吃完就要抓紧续上,油泼辣子就是家乡人的美味佳肴。如果家中来客,油泼辣子放入菜碟,就算是一道菜。走出家乡的游子,探亲返程时带回的物品中,少不了辣椒面。回不了家乡的亲人,老家人邮寄东西时,首选的也是辣椒面。</p><p class="ql-block"> 家乡人喜食辣椒,每顿饭都和辣椒有缘。一天两顿饭,早饭大部分是红豆稀饭、馒头、凉菜,凉菜中肯定有一盘是辣椒。这里的辣椒有可能是切碎的青椒,加入葱末后凉拌而成的凉菜,也有可能是自制的青椒腌制凉菜,腌制的青椒凉菜内容很丰富,有青椒斜切段、大蒜片、切成小块的核桃仁、剥皮的生花生仁、芝麻等,加入白糖、食盐、香醋后,浇上油炸花椒的油,腌制后的青椒可以放上较长时间,口感特别好。下午饭的面食,油泼辣子就是充当主角的一道菜。</p><p class="ql-block"> 虽说家乡人对油泼辣子十分喜爱,但在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食用油按每人每月四两定量供应,人口少的家里,用油很节约。当食用油短缺时,家乡人就用食醋和盐拌辣椒面,有些食堂也经常用面汤浇辣椒面,替代油泼辣子。</p><p class="ql-block"> 我们小时候,逢年过节走亲戚,礼品是各式各样的花馒头。有长辈的亲戚,就是花馒头再加一斤点心,买一斤点心七角二分。孩子们一年到头难得看到零食,水果也很少。</p><p class="ql-block"> 因为家乡沿袭多年的两顿饭作息规律,我们小时候天不亮到校上学,十点多才吃早饭,到八点多的时候,要补充点食品。那时吃食单一,同学们早上到校时,都带有冷馒头或者冷玉米面窝窝头,课间围在一起把馒头或窝窝头掰成小块,沾着从家带的辣椒面加盐,吃得那么香甜。从小接受的就是辣椒味,胃已经适应,这个记忆难以改变。我觉得家乡人喜食辣椒,可能与从小培养有关。</p><p class="ql-block"> 家乡人之间相互来往,也离不开辣椒。如果逢年过节、或者吃酒席,对没有到场的亲朋好友,带一点礼物的话,就是“肉酱辣子”夹馍,最多再放一点菜品,但最主要的还是辣椒。现在陕西美食主打的“锅盔辣子”,唱主角的“八宝辣子”是升级版的“肉酱辣子”。</p><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的同学们,虽然在长身体的年龄段,营养不均衡,但自幼吃苦耐劳,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现在退休后,还在发挥余热,一部分人还成了跳广场舞、玩抖音的骨干分子。我在想,这可能有油泼辣子的作用,因为辣椒中的辣椒碱,有开胃、抗菌、通顺血脉、提高食欲、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吃辣椒虽然上瘾,但也会改变。我们家的“辣椒大王”,是我的大姐,她小时候夹馒头时,油泼辣子是厚厚的一层,结婚后,姐夫不吃辣椒,她的两个孩子也不食辣,她现在口味变得清淡,竟然吃不了辣,看来亲情也可以改变口味。</p><p class="ql-block"> 过去全国人民对陕西人的印象是“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咥一碗燃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改革开放以来,每一个家庭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逐步实现。尘土飞扬的八百里秦川,早已被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高等级的乡村公路所替代,人们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中汇聚新的力量,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不断前行。</p><p class="ql-block"> 家乡是我们心之所系,家乡永远是一首写不完的诗,一只唱不尽的歌,一幅赏不够的画,一本读不完的书。</p> <p class="ql-block">西安大唐不夜城夜景</p> <p class="ql-block">西安曲江新区</p> <p class="ql-block">西安大唐芙蓉园夜景</p> <p class="ql-block">西安大明宫</p> <p class="ql-block">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