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重庆市铜梁区(原四川省铜梁县)位于重庆西部,属长江上游地区。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的故乡;这是一座文化的城市,是国家级非遗名录铜梁龙灯的发祥地;这也是中国近现代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刘雪庵的家乡(何日君再来、流亡三部曲、长城谣、中国组曲等名曲作者)。初识铜梁,还是在上个世纪的1971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世纪的1970年冬至1971年夏,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曾上演过一场波澜壮阔的亿万军民大拉练、大练兵的场景。当时,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六七岁的孩童,几乎无一例外地参加,真可谓:“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场大拉练的背景,是自卫反击战后日益紧张的中苏关系,后来毛主席在圈阅了部队冬季千里野营拉练的报告,十分高兴地批示道:“这样训练好。”随后北京卫戍区又不失时机向主席报上《关于部队进行千里战备野营拉练的总结报告》,毛主席再次批示:“如再不这样训练,部队就变成老爷兵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毛主席对部队千里野营拉练的两次批示,在全军、也在全国掀开了亿万军民野营大拉练的序幕。当时各行各业纷纷组织起野营拉练的队伍,手举红旗,肩扛背包,身着军装,以棍当枪,组成浩浩荡荡的野营拉练大军,奔赴祖国的各个军营及城乡大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时间,神州大地人如海、歌如潮、战旗猎猎,吼声震天,从上到下,从南至北,一派紧张的战备景象,仿若核大战明天就要到来一般。当时,重庆市的所有初中以上学生,也按照“团”的建制,加入到这股拉练洪流中,其指定行军方向是从市区到铜梁县后返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近一年时间的亿万军民大拉练,严重打乱了广大军民的正常工作、学习、生产和生活,甚至一度影响到社会治安的稳定。根据亿万军民大拉练中出现的种种弊端,中央及时按下了暂停键,要求工人以做工为主、农民以种田为主、学生以学习为主,随即,亿万军民大拉练才得以降温,渐渐停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在那场大拉练中,我们重庆八中组成了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学生野营训练十八团、十九团,行军方向是从学校到原铜梁县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学习参观完后行军返回,整个时间大约十天左右,里程200余公里。记忆中的行军路线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天,学校——巴县陈家桥炮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陈家桥炮校——璧山县八塘公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天,八塘公社——铜梁县旧县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四天,旧县区——铜梁县铜梁中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五天,参观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集体拍照留念、学习讨论、休整恢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六天,开始回返,铜梁中学——铜梁县西泉造纸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七天,西泉造纸厂——璧山县人民医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八天,璧山县人民医院——巴县青木关师范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九天,青木关师范学校——重庆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十厂,居家休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次中学生野营拉练,对我们是一次思想与观念的洗礼、身体与意志的淬炼,让我们初识了英雄之城——铜梁县,认识了抗美援朝中的烈火英雄——邱少云,这也成为了我们学生阶段的一个难于磨灭的记忆点与兴奋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我尚在学校宣传队,缘于每晚有演出任务,随队有两台汽车,一台解放大箱板车,拉舞台设备、道具、服装、乐器及队员的行李,另一台大客车,拉队员及兼做拉练队伍的收容车。由于宣传队每日要提前到达接待站,进行装台、演员化妆,乐队排练等等,所以我们的拉练就假得多了。在我记忆中,我们真正步行的路段就只有第一天,从学校到巴县陈家桥炮校;第三天从璧山八塘公社到铜梁县旧县区,还有就是第九天,从青木关师范学校到重庆市。就此而言,宣传队员的拉练,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锻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即便如此,现在回首往事,山河依然,尘缘难绝,也会很激动亢奋,常会想起学校军代表彩主任总结时说过的一句话:“这次拉练,对我们每一位同学意义何在呢?它会让英雄活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永世难忘。它会让我们精神得以升华,一生受用,记忆永存。”讲得真是好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自已随宜传队队活动,因此全班同学的纪念照中,没有本人,留下终身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拉练结束后,全市进行了声势浩大的“中学生野营拉练总结汇报演出”,每个学校报送并表演一个节目,进行优秀节目评选。于是各个学校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不惜人力财力进行节目编排,其型式百花齐放。记得在市里文化宫礼堂演出时,最多的节目都是歌颂邱少云烈士的大型配乐诗朗诵、歌舞,或反映拉练过程的小歌剧、小舞剧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校的节目是配乐长诗《在英雄的旗帜下》(由学校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集体呕血创作),演出背景是几十名舞蹈队员随诗歌的铿镪朗诵,伴着音乐与灯光交织闪烁与战旗挥舞指引,不断变幻着舞蹈造型与雕塑般的亮相,那极强的舞台感,使整个演出相当的震撼与感人,获得了评审人员的极高评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学生时代过去了,今观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忆昔时。然而,我与这座英雄城市的缘分还远未结束。在经历了下乡、从军、回城工作后,1984年,再次因公出差来到铜梁县。办完公事,我又一次去到凤山之巅的少云公园,走进抗美援朝特等功臣、一级英雄邱少云烈士纪念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纪念馆正门的石壁上,刻着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的馆名。正门两侧是烈火的造型建筑,使人联想到邱少云的事迹,寓着烈火金刚的象征意义。馆内塔柏挺秀,香樟芳菲,古榕树撑开巨大的华盖点缀在绿草红花之间,草坪四周为随地势高低起伏修筑而成的通道与瞻仰台。登台放眼,下瞰满城风光,远眺巴岳游龙,北望罗睺古寺,西俯田园秋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全馆由纪念碑和英雄事迹陈列厅两部分组成。陈列厅和纪念碑隔着凤山天池,遥相雄峙在绿荫丛中,显得庄严雄伟,肃然壮观。邱少云事迹展览厅面积 1700 多平方米。设有序厅、书画陈列厅和4个英雄事迹展览厅。共陈列烈士遗物、图片、中央领导题词以及朝鲜政府金日成主席表彰烈士证书、奖章和赠送烈士家属礼品等文物 190多件,较全面的展示和歌颂了邱少云烈士壮烈的一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邱少云烈士纪念碑位于展览厅正前方,纪念碑"通高15米,碑高10米,碑顶是5米高的烈士青铜塑像,碑身正面镌刻"邱少云烈士纪念碑"碑名,由朱德总司令题写。背刻烈士传略,碑座正面有金星奖章、橄榄叶、冲锋枪组成的浮雕图案,后面为一级国旗勋章图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伫立在烈士碑前,行注目礼向军中英雄致敬。后缓慢行走在英雄事迹陈列厅中,让心情在最敬畏里,脚步在最轻微中,感受每一件陈列品后的故事,思索着烈士的过往与钢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邱少云——一位在中外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英雄。正如中国已故的著名女书法家肖娴所书</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是真烈士,乃大英雄。"</b><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无私奉献精神,从50年代起就广为传颂,家喻户晓。在他的精神鼓舞下英雄楷模层出不穷,雷锋、王杰、欧阳海、刘英俊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题写的《咏邱少云烈士》一诗</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抗美援朝兄弟多,烈士少云事可歌。高地名传三九一,寇军徒念阿弥陀。戳穿纸虎功长在,缚住苍龙志不磨。邻国金星留纪念,英雄肝胆照山河。”</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共谁争岁月,已是鬓边丝,几十年后,自己与英雄城市的缘分仍在继续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2007年至2016年间,因主城区污染企业技改搬迁到铜梁县,自己作为甲方项目部现场人员,经历了两个国有企业的搬迁建设工作,其一是一个大型国企“重庆奥博铝材制造有限公司”;其二是中型国企“重庆北源玻璃器皿有限公司”,参与的这两个工程项目,都是从破土动工到竣工投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不敢妄说贡献,唯感欣慰的是,为这座英雄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工业化进程,曾经洒下过值得回忆的几滴汗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铜梁项目部工作的这些年中,由于想再走走当年的拉练之路,看看当年演出的舞台,我爱上骑行自行车,几乎每天下班后或节假星期,只要是有个人时间,常常会骑行几十公里,到处走走看看。多年下来,自行车换了3辆,累计骑行近万公里,骑遍了铜梁的山山水水,城区的大街小巷,包括铜梁的周边区县境内,人称“铜梁活地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骑行的最大好处,是锻炼身体,日光里随心所欲搅春波,皎洁夜一昔如环惊栖鸠,享受着幽梦还乡之快意。我目睹了英雄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我领略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沧桑巨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自已多次骑行过的铜梁县少云镇及邱少云烈士故居,往返近100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与铜梁的不解之缘,在车轮下绕缠得尘面鬓霜;我对铜梁的如新记忆,在车轮下累积得人已黄昏。直到最后工程完工,进入退休人生时,同仁归心似箭,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我却适得其反,索性先开车将行李拉回家,然后再乘长途汽车返回铜梁,骑着自行车沿当年拉练回返的省道,边走边看,辞别铜梁山水,行进80多公里后,重新回到家中,开始享受退休后儿孙绕膝之天伦之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2年7月23大暑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注:因文意所需,部分照片选自网络,致敬原作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