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里的淡然一族

稚童

<h3> 酷暑里的淡然一族<br>  20220723,今天大暑,气温已经持续了半个月的37度及以上,空气都可以让人窒息!晚饭后,呆在空调房里整整一天的自己按捺不住户外透气的本能诱惑,沐着袭人的热浪,迎着仅有的一丝微风,循着多时的习惯向二桥进发。<br>  出小区,顺着西海大道的西侧人行道向北,紧挨小区边缘线的窑塅桥上因桥身稍高成了看风景的好去处,叠加桥上无风三分凉,每每总是挽留人们驻足于此。今天依然如故,落日余晖已将西边天际的晚霞炽烧多时,倒映在西海宽阔的水面上把本应是漫江碧透硬生生染成了半江瑟瑟半江红,让置身其中的自己也不免披上了一袭瑰丽!<br>  顺坡下桥,映入眼帘的感觉有些异样。聚神一看,原来是人行道上泊有数台标志清晰的面包车。专修房屋漏水,定是行走城里乡间的安徽师傅觅得离水近,有风吹的此地过夜了。五台车分两个阵营,靠桥头四台车的成员们正围坐在一小折叠方桌用晚餐,另一台车的夫妇俩或是因为人少些的缘故则分别开始洗衣和收拾餐具了。相同的是他们都是爷爷奶奶辈的年龄,但桥头这边有两个三五岁的小男孩,不难理解,定是儿女外出务工去了,爷爷奶奶仗着相对自由些便带着两个孙儿出来讨生活了。<br>  真感叹大国的生产门类齐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房地产建筑潮起潮涌,一夜间无论城镇与乡村大兴土木,钢筋水泥森林城堡风生水起,安徽的部分乡民觅得商机,从此便驰骋江湖数十年。他们以家庭为单位,置一台低档的面包车,将生产资料和生活安顿全部托付于斯,走街串巷,进城下乡,解决他人忧患的同时盛满自己的饭碗。<br>  在此,不想讨论他们的技术或诚信。在稍稍了解之后,其人生态度是令我肃然起敬到些许悲怆的!一家人一台车,风霜雨雪,酷暑严寒,那生活的简单,起居的局促是可想而知的。上世纪九十年代芳华正茂的他们现在都已过半百近花甲了,随着科技发展,建筑规范,材料改良,使得他们的用武之地逾发显得狭窄,儿女们便转到其它行业求生存,寻发展,独留他们固守这分职业,甚至无奈牺牲孙儿孙女们的学龄前时光,带在身边览河山见世面,快意天下去了。<br>  从二桥返回,看到他们已在做就寝前的诸项工作了。车后门打开置平,沿门边挂一圈编织布,那就是一个浴室;车窗全开,除驾驶与副驾外,之后都被抬平形成一个床面,那就是他们的卧室;那两个小男孩此时已脱光身上所有,光着脚丫相互追逐着跑的正欢。奶奶正准备为他们用大塑料桶装盛并已晒热的水洗浴。与一位师傅聊起晚上睡的会如何,师傅说那是早已习惯了,开窗有蚊子倒不怕,就是大气温度太暖和!那乐观诙谐里透出的淡然,竟让我心底一软之后无言以对。<br>  今天,孙子恰好一岁又一个月,儿媳轮休便带他在其姥姥那边同表哥哥们疯玩去了。晚间儿媳发来视频,孙儿居然独立蹒跚迈步了!欣喜之余,联想到桥头那两个赤裸活泼的小男孩,心中油生满怀的祝福,愿天下所有的孩子们阳光快乐,幸福成长!</h3> <h3>夕阳晚霞红满天</h3> <h3>城郊结合部通常是此类部落首选的房车营地</h3> <h3>房车的块头可以小,但承载的功能不能少</h3> <h3>不是野炊的野炊,他们天天过</h3> <h3>房车内的卧室</h3> <h3>城市近在咫尺</h3> <h3>习惯了随遇而安</h3> <h3>此时,他们选择的是望城莫及</h3> <h3>房车带浴室的哩</h3> <h3>快乐童年,若干年后或许是有助于他们的一段经历</h3> <h3>两老两幼一家四口,这卧室是会有些挤</h3> <h3>遇水而安,愿凉风带走炙热,因为生活明天还得继续</h3> <h3>我归家,你入梦</h3>